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十·御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御集 (1)

1. 積聚

積聚之症,《難經》分屬臟腑。云:氣之所積,名曰積,五臟所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肝之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曰肥氣者,肥之為言盛也。肺之積曰息賁,在右脅下如覆杯。曰息賁者,其氣或息或賁也。心之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曰伏梁者,伏而不動,如梁木然也。

脾之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曰痞氣者,痞塞而不通也。腎之積、曰奔豚,發於少腹,上至心,若豚狀,上下無時。曰奔豚者,若江豚之奔走於水面,不常定也。氣之所聚,名曰聚。聚者六腑所成,其始發無根本,其痛無常處。所謂症者,按之有形可徵。即積聚成塊,不能移動者也。

亦名痞塊。皆氣滯痰凝,食積死血所為,病在腸胃之間,男女小兒咸有之。瘕者,假物成形,其塊移易能動,如血鱉石瘕之類,瘀血所成,多在少腹,隱闢而痛,獨生於婦女。按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如小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正氣與邪氣,勢不兩立,若大積大聚,不搜逐之,則邪氣日昌,正氣日削,而喪亡從之矣。

審如何經受病,何物成積。如因食者,大安丸和雞金散,加三稜、莪朮之屬。因痰者,礞石丸之屬。因氣者,聚寶丹之屬。因瘀血者,大黃䗪蟲丸之屬。因蟲者,檳黃萬應丸之屬。見之既確,髮直入之兵以討之,自無不愈。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故去積及半,即當補氣健脾為主,脾能健運,則破殘之餘積,不攻自走。

士材云:積之為義,日積月累,匪伊朝夕。所以去之,亦當有漸,太急則正氣轉傷,故宜分初、中、末三法治之。初病、邪氣尚淺,正氣尚強,則任受攻;中則邪氣漸深,正氣漸衰,則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余制攻積丸一方,藥品稍峻,用之有度,補中數日,然後攻伐,不問其積去多少,又與補中,待其神壯,則復攻之。屢攻屢補,以平為期,百發百中者也。

潔古云:壯盛無積,虛人則有之,故當養正則邪自除,譬之滿座皆君子,一、二小人,自無容身之地。此論治輕淺之積,其法甚善,學者均宜究心焉。

陰陽攻積丸,〔重訂。〕治積聚癥瘕,一切皆效。

三稜,蓬朮〔消積聚癥瘕之要藥。〕,香附〔漆渣制之,化氣破瘀,且漆渣同檳榔,兼能殺蟲。燒酒、醋各浸三日,漆渣拌炒去之。只此二味,治痞塊神效。〕,枳實,檳榔,青皮〔凡積必由氣結,氣利而積消,故用枳、檳、青皮,破氣散結滯之氣。〕,桃仁,䗪蟲,海石,瓦楞子〔凡積必假血依痰,故用桃、䗪、海石,瓦楞子,消瘀化血。〕,黃連〔邪聚則熱,用連之苦寒以清之。

〕巴豆霜〔盪滌一切有形之物,辛熱大毒,性最猛烈,不可輕用,一錢,余各五錢。〕,人參〔恐專用克削。脾虛不運,積愈難去。故用參補助脾元。〕,皂莢〔五錢。〕,〔宣壅導滯,性極尖利,無閉不開,無堅不破。〕煎汁。

白話文:

「積聚」這種病,《難經》將其歸屬於臟腑的病變。書中說:氣積聚的地方稱為「積」,是五臟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它發病時有固定的位置,疼痛也不會離開那個部位。肝臟的積稱為「肥氣」,在左邊脅下,摸起來像倒扣的杯子。「肥氣」的意思是說,肥就是盛大的意思。肺臟的積稱為「息賁」,在右邊脅下,也像倒扣的杯子。「息賁」的意思是說,它的氣時而停息,時而上衝。心臟的積稱為「伏梁」,從肚臍上開始,像手臂一樣粗,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伏梁」的意思是說,它像橫樑一樣伏在那裡不動。

脾臟的積稱為「痞氣」,在胃脘處,覆蓋的面積像盤子一樣大。「痞氣」的意思是說,它阻塞不通。腎臟的積稱為「奔豚」,從下腹部發病,向上衝到心臟,像小豬奔跑一樣,上下移動沒有固定時間。「奔豚」的意思是說,它像江豚在水面上奔跑,沒有固定位置。氣聚集的地方稱為「聚」,是六腑功能失調所造成的。它發病時沒有固定的根本,疼痛也沒有固定的位置。所謂的「癥」,是按壓時有形狀可以察覺的,也就是積聚成塊,不能移動的。

也叫「痞塊」,都是因為氣滯、痰凝、食物積滯、死血所造成的,病變在腸胃之間,男女老少都可能發生。「瘕」是指假借異物而形成的腫塊,這種腫塊可以移動,比如血瘕、石瘕之類,是由瘀血造成的,多在下腹部,隱蔽而疼痛,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婦女身上。總之,積聚的形成,是因為正氣不足,邪氣才侵入並佔據。就像朝廷中奸臣當道,是因為君子衰敗一樣。正氣和邪氣,勢不兩立,如果積聚腫塊很大,不及時清除,邪氣就會日益猖獗,正氣就會日漸衰弱,最終導致死亡。

要仔細辨別是由於什麼原因導致的積聚,又是什麼東西造成的積聚。如果是由於飲食造成的,可以用大安丸和雞金散,加上三稜、莪朮之類的藥材。如果是由於痰造成的,可以用礞石丸之類的藥材。如果是由於氣造成的,可以用聚寶丹之類的藥材。如果是由於瘀血造成的,可以用大黃䗪蟲丸之類的藥材。如果是由於蟲造成的,可以用檳黃萬應丸之類的藥材。在確診之後,就要像用兵打仗一樣,直接攻打病灶,自然就能痊癒。古書上說:「大的積聚,雖然可以攻打,但也要適可而止,攻其大半就應該停止。」所以說,去除積聚一半之後,就應該以補氣健脾為主,脾的功能健壯,就能運化剩餘的積聚,不用攻打也會自行消散。

張士材說:「積」的意思是說,日積月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去除它,也應該循序漸進,太過急躁反而會傷害正氣。所以治療積聚,應該分為初、中、末三個階段。初期,邪氣還比較淺,正氣還比較強,可以承受攻伐;中期,邪氣漸漸深入,正氣漸漸衰弱,要攻補兼施;末期,病程久遠,邪氣侵擾,正氣已經消弱,就應該以補為主。我製作了一個攻積丸的方子,藥性稍強,使用時要適度。先用補藥調理幾天,然後再用攻伐的藥,不論積聚去除多少,都要再用補藥調理,等身體強壯之後,再繼續攻伐。這樣反覆攻補,以達到平和為目標,就能百發百中。

李杲說:「壯盛的人不會有積聚,虛弱的人才會患上,所以應該扶助正氣,邪氣自然就會消散,就像滿座都是君子,一兩個小人就沒有容身之地一樣。」這番話是說治療輕微的積聚,這個方法很好,學者都應該深入研究。

《陰陽攻積丸》,〔重訂。〕治療積聚、癥瘕,一切有效。

三稜、莪朮〔是消除積聚、癥瘕的重要藥材。〕,香附〔用漆渣炮製,可以化氣破瘀,而且漆渣和檳榔同用,還能殺蟲。用燒酒和醋浸泡三天,再用漆渣炒過之後去除。單用這兩味藥,治療痞塊效果非常好。〕,枳實、檳榔、青皮〔凡是積聚必定是因為氣結所致,氣順暢了,積聚就消散,所以用枳實、檳榔、青皮,來破氣散結滯之氣。〕,桃仁、䗪蟲、海石、瓦楞子〔凡是積聚必定假借血和痰,所以用桃仁、䗪蟲、海石、瓦楞子,來消瘀化血。〕,黃連〔邪氣聚集會產生熱,用黃連的苦寒來清除熱邪。〕

巴豆霜〔能盪滌一切有形之物,辛熱大毒,藥性最猛烈,不可輕易使用,用量為一錢,其他藥各用五錢。〕,人參〔是擔心專用攻伐的藥物,會損傷脾氣。脾氣虛弱不能運化,積聚會更難去除。所以用人參來補助脾元。〕,皂莢〔五錢。〕,〔能宣通壅塞、疏導滯塞,藥性極其尖銳,沒有打不開的阻塞,沒有攻不破的堅硬。〕用藥煎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