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九·御集 (2)
卷九·御集 (2)
1. 嗝
六味地黃湯,〔見虛勞。〕治陰虛嗝症。
六味合竹如湯,加人乳,蔗漿,梨汁,青鉛之屬。〔癸水之精,色黑通腎,鎮墜之劑。〕
此壯水、滋陰、潤燥,求本之治也。《醫貫》云:經言三陽結謂之嗝。三陽者,大、小腸,膀胱也。大、小腸主津液,膀胱藏津液,三陽熱結,則津液燥竭,氣亦耗損,以致前後閉塞,下既不通,必反於上,直犯清空,上衝吸門喉咽,所以噎塞不下,縱稍能入,反引動胃中之火,終必胃反而出也。然三陽之所以致結熱,多由腎水乾枯之故。
蓋腎主五液,司二便,腎合膀胱也。此症男子年高色欲者常患之。老人天癸已竭,只有孤陽,當以養陰為主。褚氏所謂上病療下,須用六味丸料,大劑煎飲,久服可挽於十中、之一、二,又須宜遠房幃,薄滋味也。若曰溫胃,胃本不寒。若用開鬱香燥之品,適以助火。若下承氣,苦寒損胃則津液愈竭。
無如補陰,則焰光自滅,世俗不明,余特詳揭。
大黃䗪蟲丸,〔見虛勞。〕治胃脘停瘀成嗝,食下作痛。
宜去甘草。可用韭汁泛丸,一方用韭汁〔消瘀。〕牛乳〔養血潤燥,〕二味和勻服。〔胃弱者勿用。〕
旋覆代赭湯,治積飲成嗝,肥人宜之,並治呃逆。
旋覆花〔味鹹潤下,能祛痰飲,一、二錢。煎成絹濾清服。〕代赭石〔性重墜下,能鎮逆氣,煅研細末,調服錢許。〕半夏〔治飲止嘔,一、二錢。〕生薑汁〔開痰止嘔,二、三小匙。〕人參〔壯胃止嘔。〕可加白蜜合參、半即大半夏湯。〕原方有甘、棗。〔嘔家忌甘,去之。〕
人參利嗝丸,〔自訂。〕治脾胃食滯成嗝,痞滿不利,大便燥結。
人參,白芍〔恐承氣太峻,故用參,芍以監之。〕大黃〔通結,九制。〕枳實,厚朴,檳榔〔破滯,各等分。〕沉香〔降氣減半。〕〔水泛為丸,每服錢許。白湯送下,一日三服。〕
沉香降氣散,〔見喘門。〕治氣滯成嗝。
宜加甘蔗漿,蘆根汁,梨汁,羚羊角〔降氣逆,治噎塞。〕之屬。
竹茹湯,〔見傷寒。〕治胃中積熱成嗝。
宜加黃連〔薑汁炒。〕大田螺汁〔皆至寒清胃,數大匙。〕童便〔恐有瘀凝,童便能降火而行瘀。〕竹瀝〔恐有痰滯,竹瀝能除熱而逐痰,各一杯。〕加金銀器同煎。〔鎮安逆氣。〕
檳黃丸,萬應丸,〔俱見胃脘痛。〕治蟲積成嗝。
此七方嗝症之屬實者,隨其所因,選而用之。
脈緊而澀難治。〔見賊克之脈也。〕年滿六旬者難治。〔稟厚善守禁忌,尊信醫藥亦有生者。〕糞如羊屎者不治。〔腸干小而不寬大者。〕口吐白沫者不治,皮肉乾枯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
白話文:
嗝
六味地黃湯:(參考虛勞篇)治療因陰虛引起的嗝症。
將六味地黃湯與竹茹湯合用,再加入人乳、甘蔗汁、梨汁和青鉛等。青鉛屬於癸水精華,顏色黑,能通腎,有鎮靜下墜的作用。
此方主要功效是壯水、滋陰、潤燥,從根本上治療。如同《醫貫》所說,醫書提到三陽經絡阻塞會導致嗝。三陽指的是大腸、小腸和膀胱。大腸和小腸負責管理津液,膀胱儲存津液。當三陽經絡因熱而阻塞,津液就會枯竭,氣也跟著耗損,導致大小便不通暢,無法向下排泄,便會向上衝逆,直接衝擊清空之處,往上衝到咽喉,造成阻塞,無法吞嚥,就算勉強吞下,反而會引動胃火,最終還是會吐出來。而三陽經絡之所以會因熱而阻塞,多半是因為腎水枯竭。
因為腎臟主管身體的五種液體,並控制大小便,腎臟與膀胱相連。這個病症通常發生在年紀大且性慾過度的男子身上。老年人腎氣衰竭,只剩下虛陽,應該以滋養陰液為主。如同褚氏所說「上病下治」,必須使用大量六味地黃丸的藥材煎服,長期服用或許能有十分之一二的療效。另外還需要節制性生活,飲食清淡。如果用溫胃的方法,胃本來就不寒;如果用開鬱香燥的藥物,反而會助長火氣。如果用大承氣湯來攻下,苦寒的藥性會損傷胃,導致津液更加枯竭。
唯有滋補陰液,虛火自然消退。世俗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特別詳細說明。
大黃䗪蟲丸:(參考虛勞篇)治療因胃脘部有瘀血而引起的嗝,吃下東西會疼痛。
此方需去掉甘草。可以用韭菜汁製成藥丸,或者用韭菜汁(可消瘀血)和牛奶(滋養血液、潤燥)兩種混合均勻服用。(胃弱的人不要用此方。)
旋覆代赭湯: 治療因痰飲積聚而引起的嗝,適合肥胖的人,也能治療呃逆。
旋覆花(味道鹹,能潤下,可以祛除痰飲,使用一到二錢,煎好後用絹布過濾清液服用。)代赭石(性質重,能使氣下降,可以鎮壓逆氣,煅燒研成細末,用開水調服一錢左右。)半夏(治療痰飲,止嘔,使用一到二錢。)生薑汁(開痰止嘔,使用二到三小茶匙。)人參(增強胃的功能,止嘔。)可以加入白蜜和人參、半夏一起服用,就是大半夏湯。原方中有甘草和紅棗。(嘔吐的人忌用甘草,所以要去掉。)
人參利嗝丸:(自訂)治療因脾胃積食而引起的嗝,伴隨胸腹痞滿、大便乾燥不順暢。
人參、白芍(擔心大黃攻下太過,所以用人參和白芍來監制)、大黃(通便,經過九次炮製)、枳實、厚朴、檳榔(破除積滯,各等分),沉香(降氣,用量減半)。用水調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左右,用白開水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沉香降氣散:(參考喘門)治療因氣滯引起的嗝。
可以加入甘蔗汁、蘆根汁、梨汁和羚羊角(降逆氣,治療噎塞)等。
竹茹湯:(參考傷寒篇)治療因胃中積熱引起的嗝。
可以加入黃連(用薑汁炒過)、大田螺汁(都是寒涼的藥材,可以清胃,數大湯匙)、童子尿(擔心有瘀血凝結,童子尿可以降火而活血化瘀)和竹瀝(擔心有痰液阻塞,竹瀝可以除熱而祛痰,各用一杯)。把藥材和金銀器一起煎煮。(可以鎮靜安穩逆氣。)
檳黃丸、萬應丸:(都參考胃脘痛篇)治療因蟲積引起的嗝。
以上七種方劑,都是治療嗝症的,屬於實證,要根據具體病因選擇使用。
脈象緊而澀,難以治療。(表示病勢來勢洶洶,正氣不足。)年滿六十歲的人,難以治療。(但如果稟賦好,能遵守禁忌,信任醫生和藥物,也有治好的可能。)大便像羊糞一樣乾燥的,難以治療。(表示腸道乾枯狹窄。)口吐白沫的,難以治療,皮膚肌肉乾枯的,難以治療。胸腹疼痛劇烈,像刀割一樣的,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