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九·御集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御集 (2)

1. 腫脹

景岳謂腫脹,大都先脹於內,而後腫於外者多實;失腫於表,而後脹於裡者多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多實;小便清白,大便溏泄,多虛。脈滑數有力者多實,弦浮微細者多虛,面色紅聲粗者多實,色悴聲短者多虛。諸凡實症,或六淫外客,或氣食內傷,陽邪急速,其來必暴,每成於數日之間;若是虛症,或情志積勞,或酒色過度,日積月累,其來有漸,每成於經月之後。

世人不察虛實,專守下則脹已之一法,雖得少寬於一時,真氣愈衰,未幾而腫脹再作,遂致不救,故臨症用補用瀉,最當詳審。總使實症治從清利,才見平復,即當培補根本為主。夫腫脹之病,多有標實本虛者,瀉之不可,補之無功,最為危候。以上諸法,此其大略也。腫脹重病,是貴醫者望聞問切之神明,對症施治,以盡其變通之妙。

則善考《內經》論五臟六腑,各有腫脹。景岳謂,經言:諸濕腫滿脹,皆屬於脾。又言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言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雖諸經皆有腫脹,而脾主運行,肺主氣化,腎主五液,無不由於脾、肺、腎三臟,此真知本之言夫。

大安丸,〔即保知丸加白朮。〕治食積腫脹,或單腹脹大,〔必中脘有微塊,按之微痛。〕飲食不快,〔傷食故惡食。〕小便不通,大便或溏或秘。

白朮〔健脾,土炒。〕茯苓〔利水。〕楂肉,麥芽,神麯〔消積,各三兩。〕卜子〔除膨。〕橘紅〔理氣。〕連翹仁〔清熱。〕半夏〔消痰,各二兩,無濕痰者大忌。〕

咳喘加桑皮、蘇子,積多加莪朮,,熱甚加黃連,渴去半夏,加麥冬,小便不利加車前,虛者加人參。〔或丸或散,或湯俱可。〕

此方健脾、消積、清熱,數劑知,半月一月愈矣。虞天民云:大抵腫脹食積而成者為多,主此隨症加減,百發百中。余每合雞金散用,甚效。

雞金散

雞內金〔消積,五錢,〕沉香〔四錢,〕砂仁〔六錢,〕陳香櫞皮〔皆理氣化滯之品,焙一兩,為末,白湯調服二、三錢。〕虛者參湯下。

此消積下氣之劑,仿內經雞矢醴方之法也。經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為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乾雞矢,炒焦,酒煎服。最傷胃氣,勿用。〕一劑知,二劑已。經又曰:其時有復發者,此飲食不節也。觀此則知病愈後,當節飲食為要。

木香流氣飲,〔重訂。〕治氣鬱腹脹,〔或因食、因痰、因惱怒,氣鬱不行,則閉塞而致腹脹。〕皮厚色蒼,或一身盡腫。或自上而下,〔皆氣脹之的辨。〕按之窅而不起。〔然水在肌肉之中,輕按則散亦不能猝聚,如按糟囊者然,不可不知。〕

木香,沉香,砂仁,蘇子,橘紅,枳殼〔皆利氣之品,氣利則鬱自開,食自消,痰自降,水自行。〕鬱金〔開鬱滯之氣,又善能行瘀,恐氣滯則血凝也。〕腹皮〔開心腹之氣。〕甜葶藶〔泄氣分之閉。二味又均能逐水,恐氣滯則水停也。〕如有熱〔氣鬱則生火也。〕加連翹;〔其性清涼,能除瘀熱,其氣芬芳,能散鬱結。

白話文:

腫脹這種病,大多是先從身體內部開始脹大,然後才出現外在的腫脹,這種情況多屬於實證;反過來,先是體表腫脹,然後內部才開始脹大,這種情況多屬於虛證。如果小便顏色黃赤,大便乾硬秘結,多半是實證;如果小便清澈,大便稀溏,多半是虛證。脈象滑數有力,多半是實證;脈象弦浮微細,多半是虛證。面色紅潤、說話聲音洪亮,多半是實證;面色憔悴、說話聲音短促,多半是虛證。凡是實證,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或是飲食不節、內傷等原因,屬於陽邪、來勢迅猛,通常在幾天之內就會發病;而虛證,可能是因為情緒不佳、過度勞累,或是沉迷酒色,長期累積下來,發病比較緩慢,通常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會顯現。

現在的人不仔細分辨虛實,只是一味地用「攻下」的方法來消脹,雖然一時之間可能感覺稍微舒服一些,但真氣會越來越虛弱,不久之後腫脹就會再次發作,最後導致無法救治。所以,臨床上用補還是用瀉,一定要仔細考慮。即使是實證,用清利的方法治療,當病情稍微好轉,就要以培補根本為主要治療方向。腫脹這種病,常常會有「標實本虛」的情況,用瀉法不行,用補法也無效,這是最危險的情況。以上這些方法,只是大致的原則。腫脹是重病,需要醫生仔細觀察、聽診、詢問病情和把脈,來判斷病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發揮治療的功效。

還要好好研究《黃帝內經》中關於五臟六腑的腫脹的論述。景岳說,《內經》中提到:「所有濕邪引起的腫脹,都和脾有關。」又說:「病根在腎,病症表現在肺,都是因為體內積聚了水液。」又說:「腎是胃的關卡,關卡不通暢,就會積水並使病症蔓延。」雖然各個臟腑都可能出現腫脹,但脾主管運化,肺主管氣化,腎主管體液,最終都與脾、肺、腎這三個臟腑有關,這才是真正知道病根在哪裡的論述。

「大安丸」(也就是「保知丸」加上白朮)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腫脹,或是單純的腹部脹大(通常會感覺到中脘穴有微微的腫塊,按壓時會稍微疼痛),食慾不佳(因為飲食不消化,所以不想吃東西),小便不通暢,大便有時稀溏有時便秘。

這個藥方的主要成分有:白朮(健脾,用土炒過)、茯苓(利水)、山楂肉、麥芽、神麯(消積,各三兩)、萊菔子(消除脹滿)、橘紅(理氣)、連翹仁(清熱)、半夏(化痰,各二兩,沒有濕痰的人不要使用)。

如果咳嗽氣喘,可以加入桑白皮、紫蘇子;如果積滯嚴重,可以加入莪朮;如果發熱嚴重,可以加入黃連;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入麥冬;如果小便不順暢,加入車前子;如果身體虛弱,可以加入人參。這些藥可以做成藥丸、藥散或湯劑服用。

這個藥方可以健脾、消積、清熱,通常服用幾劑就能見效,半個月到一個月就可以痊癒。虞天民說:腫脹大多是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用這個藥方,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材,往往能藥到病除。我常常把這個藥方和「雞金散」一起使用,效果很好。

「雞金散」這個藥方,主要成分有:雞內金(消積,五錢)、沉香(四錢)、砂仁(六錢)、陳香櫞皮(都是理氣化滯的藥材,烘焙後研磨成粉,一兩),用白開水沖服二三錢。身體虛弱的人可以用人參湯送服。

這個藥方是消積、降氣的藥劑,仿照《內經》中「雞矢醴」的配方。經書上說:「如果有人心腹脹滿,早上吃了東西,晚上就不能再吃,這叫做鼓脹,可以用雞矢醴來治療。」(雞糞,炒焦後用酒煎服,但這個方法很傷胃氣,不要使用。)服用一劑就會見效,服用兩劑就痊癒。經書上又說:「有時病情會復發,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由此可見,病好之後,一定要注意飲食的節制。

「木香流氣飲」(經過重新修訂)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氣鬱引起的腹脹(可能是因為飲食、痰濕或生氣,導致氣機不暢,阻塞而引起腹脹),皮膚顏色蒼白、粗糙,或是全身都腫脹。腫脹可能是從上往下發展,這都是氣脹的特徵。按壓腫脹的地方會凹陷下去,但不會馬上彈回來(因為水液在肌肉中,輕輕按壓會散開,不能立刻聚攏,就像按壓裝滿酒糟的袋子一樣,要特別注意)。

這個藥方的主要成分有:木香、沉香、砂仁、紫蘇子、橘紅、枳殼(都是理氣的藥材,氣機順暢,鬱結就會消散,食物就會消化,痰濕就會下降,水液就會運行)。鬱金(可以疏通鬱滯的氣機,也可以活血化瘀,防止氣機不暢導致血液凝滯)。大腹皮(可以疏通心腹的氣機)。甜葶藶(可以疏泄氣機的閉塞,這兩味藥也都能利水,防止氣機不暢導致水液停滯)。如果有發熱(氣機鬱結會產生火),加入連翹(連翹性寒,可以消除鬱熱,它的香氣可以散開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