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1)
卷六·射集 (1)
1. 舉例
一,一督學因校事過勞感暑,遂下痢純血。仲淳診得其所由,遂用人參〔五錢。〕白芍〔二錢。〕蓮肉〔四十粒。〕炙甘草〔一錢五分。〕養正。黃連〔三錢。〕清邪,紅曲〔一錢五分。〕和血。升麻〔七分。〕乾葛〔一錢。〕舉其陷。烏梅〔二枚。〕固其腸。調服滑石末〔五錢。
〕祛其積。二劑而愈。督學曰:痢止矣,心搖搖不能閱卷,奈何?仲淳曰:此勞心太過,暑因客之,故爾。加棗仁、竹葉一劑而平。
二,一婦方孕五月,患滯下腹痛,日下數次。仲淳用白芍〔五錢。〕蓮肉〔四十粒。〕扁豆〔三錢。〕炙甘草〔一錢。〕黃連〔四錢。〕黃芩〔三錢。〕紅曲〔二錢。〕枳殼〔三錢。〕橘紅〔一錢五分。〕升麻〔五分。〕葛根〔一錢五分。〕烏梅〔一枚。〕甫服一盅,覺藥行至腹,即解一次,痛亦隨己,滯下痊愈。
三,一婦患痢,日夜幾百行,身熱發嘔,一嘔數十聲不絕,已治後事。仲淳令服如金丸,因思飲,又用人參、扁豆,甘草,培其胃氣,黃連、清其熱邪,橘紅,理氣通滯,滑石祛積除熱,煎服。再進如金丸二劑,勢稍定,更數服而愈。
四,一人秋間患痢,凡香、連、枳、樸等劑,用之兩月,而病不衰。士材診之,滑而有力,失下之故也。用香、連、歸、芍、枳殼、橘紅,加大黃三錢,下穢物頗多。診其脈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積滯如魚腸者數碗,調理十餘日而痊。
五,一人年二十餘,形體清瘦,素享安逸,因勞役日中,暑濕合內郁之火,而成痢疾。晝夜一、二百次,不能起床,但飲水而不進食,其痛甚厲,肛門如火烙,揚手擲足,躁擾無奈。嘉言診其脈,弦緊勁急,不為指撓。謂曰:此症腸胃為熱毒所攻,其勢如焚,救焚須在頃刻,若二、三日外,必致朽腐矣。
急用大黃、黃連、甘草各二兩,煎成,隨滾隨服,服下稍寧片刻,少頃仍前躁擾。一晝夜服至二十餘碗。次日見脈勢稍柔,知病可愈,但用急法,不用急藥。遂改用生地、麥冬各四兩,另研生汁,而以花粉、丹皮、赤芍、甘草各一兩,煎成和汁,大碗飲之。
以其來勢暴烈,一身津液從之奔竭,若待下痢止,而後生津養血,則枯稿一時難回,豈可泥潤滯之藥,而不急用乎?服之果然痢止,但遺些少氣沫耳,等三日,思食腐漿,第四日,略進米湯。緩緩調至旬余,方能消穀。亦可見胃氣之存留一線者,不可少此焦頭爛額之客耳。
六,一人年七十餘,平素體堅,不覺其老。秋月病痢。久而不愈。至冬月成休息痢。一晝夜十餘行,面目浮腫,肌膚晦黑。嘉言診其脈,沉數有力。謂曰:此陽邪陷入於陰之症也,以法治之,或可痊愈。用人參敗毒散,本方煎就,以厚被圍椅上坐定,置火其下,更以布條捲成鵝蛋狀,置椅上墊定肛門,使內氣不得下走。
白話文:
[舉例]
一,一位督學因為校務過於勞累,加上天氣炎熱而中暑,接著就開始拉肚子,而且拉出來的都是血。醫生仲淳診斷後,了解病因,於是開了人參五錢、白芍二錢、蓮子四十粒、炙甘草一錢五分,來補養身體的正氣;用黃連三錢來清除邪氣;用紅麴一錢五分來調和血液;用升麻七分、葛根一錢來提升下陷的氣機;用烏梅二枚來固澀腸道,另外還搭配滑石粉五錢,調水服用,以去除體內的積滯。吃了兩劑藥就好了。督學說:「拉肚子是止住了,但是心神不定,沒辦法批改公文,該怎麼辦?」仲淳說:「這是因為你勞心太過,加上暑氣侵入造成的。」於是他加了酸棗仁和竹葉,再服用一劑就好了。
二,一位婦人懷孕五個月,患了痢疾,肚子痛,一天拉好幾次。仲淳用了白芍五錢、蓮子四十粒、扁豆三錢、炙甘草一錢、黃連四錢、黃芩三錢、紅麴二錢、枳殼三錢、橘紅一錢五分、升麻五分、葛根一錢五分、烏梅一枚,才喝下一盅藥,就感覺藥力走到腹部,立刻排便一次,疼痛也跟著減輕,痢疾就痊癒了。
三,一位婦人得了痢疾,一天到晚拉幾百次,身體發熱,還一直嘔吐,吐得沒完沒了,大家都認為她沒救了。仲淳讓她服用如金丸,因為她想喝水,又用了人參、扁豆、甘草來增強胃氣;用黃連來清除熱邪;用橘紅來理氣化滯;用滑石來去除積滯和熱邪。煎好服用後,再服用了兩劑如金丸,病情稍微穩定,接著又服用了幾次藥就好了。
四,有一個人在秋天得了痢疾,各種含有香附、黃連、枳殼、厚朴等藥材的藥方都用過了,過了兩個月病都沒好。醫生士材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滑而且有力,知道這是因為排泄過度的關係。於是用了香附、黃連、當歸、白芍、枳殼、橘紅,再加上大黃三錢,排出了許多污穢的東西。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仍然有力,就繼續用原來的藥方,排出了像魚腸一樣的積滯好幾碗,調理十幾天就痊癒了。
五,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體型清瘦,平常過得很安逸。因為在中午勞動工作,加上暑氣和體內鬱積的火氣,得了痢疾。一天拉一兩百次,不能起床,只能喝水,吃不下東西。肚子痛得厲害,肛門像被火燒一樣,手腳亂動,煩躁不安。醫生嘉言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弦而且緊,非常強勁。他表示,這是腸胃被熱毒侵襲,情況非常危急,必須立刻救治,如果拖個兩三天,腸胃就會腐爛。
於是趕緊用了大黃、黃連、甘草各二兩,煎好後馬上喝,喝了稍微平靜一下,過一會兒又開始煩躁不安。一整天喝了二十多碗。隔天發現脈象稍微緩和,知道病情可以治癒,但必須用緩和的方法,不能再用猛藥。於是改用生地、麥冬各四兩,另外研磨出汁,再加上花粉、丹皮、赤芍、甘草各一兩,煎好後和藥汁一起喝下,一大碗一大碗地喝。
因為這個病來得太快太猛,身體的津液都跟著耗盡了,如果等拉肚子止住了才開始補充津液和養血,身體就會變得乾枯,很難恢復,怎麼可以執著於止瀉的藥,而不趕緊滋養身體呢?結果服藥後果然痢疾止住了,只剩下一些氣泡而已。等了三天,開始想吃些腐漿,第四天,稍微喝了一些米湯。慢慢調理十幾天,才能吃下穀物。由此可見,即使胃氣只剩下一點點,也不能忽略這種緊急的情況。
六,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平常身體很硬朗,感覺不到自己老了。秋天得了痢疾,很久都沒好。到了冬天就變成休息痢,一天要拉十幾次,臉和眼睛都腫了,皮膚也變得暗沉。嘉言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沉而且數,但很有力。他表示,這是陽氣被困在陰氣之中的病症,如果用對方法,或許可以治癒。於是用了人參敗毒散,煎好藥後,讓老人坐在用厚被子圍起來的椅子上,椅子底下放火,再用布條捲成鵝蛋狀,放在椅子上,墊在肛門處,讓內氣無法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