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八·御集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御集 (4)

1. 痢(經謂之腸澼,後人又名滯下。)

人稱仲淳瘧,痢,蓋獨開門戶者也。

大黃丸,痢疾初起,壯實者宜之。若因誤用固澀,以致邪熱內蓄,積不得行,腹痛欲死者,即日久仍可酌用。

大黃〔蜜蒸,一斤。〕枳殼〔炒。〕檳榔〔各四兩。〕木香〔忌見火,一兩。〕白芍〔酒炒,六兩。〕甘草〔炙,三兩。煉蜜丸,綠豆大,白萊菔湯,吞三錢,重者五錢,以行二、三次,腹中爽快為度,胃弱者禁施。〕積滯多,而元氣虛者,人參湯服。孕婦,人參湯中加砂仁。此通因通用之法,一方用大黃、韭萊拌,蒸曬九次,蜜丸,亦簡便神方也。

地汁蜜漿飲,素陰虛人,裡急後重者宜之。〔胸膈不寬快者,勿投。〕

生地〔二、三兩,煎一、二滾,絞汁一大碗。〕生白

蜜〔半杯和汁調勻。頓飲一碗,積自潤下。〕

此甘寒潤下之劑,凡病後及老人津液乾枯,產後亡血,致大便秘結者皆宜。

參蓮湯,治噤口痢,吐不納藥者。

人參〔扶胃家之正氣,一、二錢至一兩。〕石蓮子〔去心炒黃,五錢。〕黃連〔清濕熱之邪毒,薑汁炒,一、二錢至五錢。〕一方無黃連,〔嘉言謂其但能苦降,不能升提,況非胃虛所宜。愚謂薑汁拌炒,則開降並行,人參同用,則補瀉兼施。〕一方無人參、黃連,加陳松羅,〔五錢。

〕虞天民謂此症亦有不能用參者,以陰太虛,而陽邪太甚也。〕,隨宜採用。〔若因痢久胃氣傷,則宜用參緩緩服之,但得一口下咽,虛熱隨開。〕外用田螺,〔搗如泥。〕加麝香〔少許。〕納臍中。〔引火熱行下,甚妙。〕

此補虛清熱噤口痢之聖藥也。按噤口痢症最重。因濕熱之毒,閉塞胃口,正氣衰憊,莫能與爭,故滴水不進,若用丁香、砂仁之屬,則殺人矣。

生地黃湯,治熱痢不止。

生地〔涼血補陰。〕地榆〔涼血泄熱。〕甘草〔調和胃氣。〕水犀角〔涼血解毒。〕羚羊角〔治熱毒痢血,療腹痛熱滿。〕龜甲,生雞子〔皆補陰除熱,能止久痢。〕黃柏〔痢久則下焦虛,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黃柏是也。〕皆可採用。宜用金銀花〔二、三兩。〕煎湯煎藥。

此涼血和胃之劑,血涼胃和,痢自止矣。蓋痢久則傷陰,故補陰除熱之品,可議加也。

栝蔞根湯,治下虛津耗、口燥咽乾,渴次煩躁,宜此救之。

花粉,麥冬〔生津。〕茯苓,甘草,大棗〔調胃。〕

此生津調胃之劑,亦痢門之一法也。

脫肛洗方

五倍子,石榴皮〔各一兩。〕明礬〔四兩。〕煎濃湯,再用大田螺,〔數枚,去殼搗爛。〕豬膽〔二、三枚,取汁。〕同入湯中,先熏後洗。再用五倍子〔炙末。〕鱉頭〔煅末。〕田螺汁調敷肛上,用軟帛托入,一日三、四次。凡治脫肛,勿論虛、實、寒、熱,用藥皆以升提為主。

白話文:

痢疾(也就是腸澼,後人又稱滯下。)

有人說仲淳的醫術就像得了瘧疾和痢疾一樣,獨樹一格。

大黃丸:痢疾剛開始發作,體格壯實的人適合服用。如果因為誤用止瀉藥,導致邪熱鬱積在體內,無法排出,腹痛劇烈到快要死掉,即使病程已久,仍然可以酌情使用。

  • 大黃(用蜂蜜蒸過,一斤)
  • 枳殼(炒過,四兩)
  • 檳榔(四兩)
  • 木香(忌火,一兩)
  • 白芍(用酒炒過,六兩)
  • 甘草(炙過,三兩)

將以上藥材煉製成蜜丸,像綠豆那麼大。用白蘿蔔湯送服,每次三錢,病情嚴重的可以服五錢。服藥後如果排便兩三次,感覺腹部舒適就停止。腸胃虛弱的人禁用。如果體內積滯多,但元氣虛弱的人,可以搭配人參湯服用。孕婦服用人參湯時,可以加入砂仁。這是治療痢疾通用的方法。另外,還有一種簡易的方法,將大黃和韭菜拌在一起,蒸曬九次,再製成蜜丸,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地汁蜜漿飲:體質陰虛的人,如果出現裡急後重(想排便卻又排不出來的感覺)的症狀,適合服用。如果胸悶不舒服,就不要服用。

  • 生地(二到三兩,煎一兩滾,絞取汁液一大碗)
  • 生白蜜(半杯,與藥汁調勻)

將藥汁和蜂蜜混合後一次喝完,體內的積滯自然會被潤滑而排出。

這個藥方是甘寒潤下的藥劑,凡是病後、老人津液乾枯、產後失血,導致大便秘結的人都適合服用。

參蓮湯:治療噤口痢(想吐又不能吃藥)的痢疾。

  • 人參(扶助胃氣,一到二錢,最多可用到一兩)
  • 石蓮子(去心炒黃,五錢)
  • 黃連(清熱去濕毒,用薑汁炒過,一到二錢,最多可用到五錢)

有的藥方沒有黃連。(有人認為黃連只能使藥性下降,不能使藥性上升,而且不適合胃虛的人服用。但我覺得用薑汁拌炒黃連,則可以使藥性升降並行,與人參同用,則可以同時補虛和瀉邪。)有的藥方沒有人參和黃連,加入陳松蘿。(五錢)

虞天民認為,這種病也有不能用人參的情況,因為陰虛太過,陽邪太盛。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用藥。(如果因為痢疾太久,損傷胃氣,則可以用人參慢慢服用,只要能喝下一口,虛熱就會隨著打開。)還可以外用田螺,搗成泥狀,加入少量麝香,敷在肚臍上,可以引導火熱向下排出,效果很好。

這是治療噤口痢的補虛清熱的良藥。噤口痢的病情最嚴重。因為濕熱的毒邪阻塞了胃口,正氣衰弱,無法抵抗,所以滴水不進。如果用丁香、砂仁之類的藥,反而會害死人。

生地黃湯:治療熱痢不止。

  • 生地(涼血補陰)
  • 地榆(涼血瀉熱)
  • 甘草(調和胃氣)
  • 水犀角(涼血解毒)
  • 羚羊角(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出血,緩解腹痛和發熱)
  • 龜甲,生雞蛋(皆補陰除熱,可以止住長久不癒的痢疾)
  • 黃柏(痢疾久了會導致下焦虛弱,腎需要堅固,所以要用苦味的藥材來堅固腎。黃柏就是這樣的藥材)

以上藥材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最好用金銀花(二到三兩)煎湯來煎藥。

這是涼血和胃的藥方,血涼了,胃氣調和了,痢疾自然就會停止。因為痢疾久了會損傷陰液,所以可以考慮加入補陰除熱的藥材。

栝蔞根湯:治療下虛津液耗損、口乾舌燥、口渴煩躁,適合用這個藥方來救治。

  • 花粉,麥冬(生津液)
  • 茯苓,甘草,大棗(調和胃氣)

這是生津液調和胃氣的藥方,也是治療痢疾的一種方法。

脫肛外洗方

  • 五倍子,石榴皮(各一兩)
  • 明礬(四兩)

將以上藥材煎成濃湯,再加入大田螺(數枚,去殼搗爛)和豬膽汁(二到三枚),一同放入湯中,先用藥湯熏洗,然後再洗。接著將五倍子(炙過研成末)和鱉頭(煅燒成末)混合,用田螺汁調成糊狀,塗在肛門上,再用軟布托住肛門,每天三到四次。凡是治療脫肛,無論是虛證、實證、寒證還是熱證,用藥都以升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