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八·御集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御集 (7)

1.

竹葉石膏湯,〔見傷寒。〕治瘧發熱甚,渴甚,煩躁不眠。

汗多加人參,虛者亦用。〔一錢至一兩。〕食滯加枳實、青皮。嘔加竹茹、木瓜、枇杷葉。如三日瘧,熱渴甚者,加首烏、鱉甲、牛膝。

此甘寒清暑之要劑,余謂以治癉瘧,亦至當不易之方也。仲淳治瘧,每用此方,其言曰:餘年十七時,為瘧所苦,諸方不效。因讀《內經》夏傷於暑,秋必痎瘧,乃知瘧。疾暑邪所致,遂從暑治,不旬日愈。後數以意消息,雖隨症投藥解散,必清暑益氣,調理脾胃為主。痰多者,兼消痰,有食者,兼消食,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即經年久瘧亦無不愈。

又曰:瘧必由於中氣虛弱,破氣,則中氣愈傷,邪不得解,甚則中滿。果系傷食者,不拘此例。誤下則邪下陷。變為痢疾,或腹滿腹脹。故凡屬破氣下泄之藥,慎誤勿投。

仲淳治瘧簡服方,瘧疾未發日服之。如一日一作者,亦乘其未發二時之前服之。

異功散去甘草,〔恐助脾家濕熱。〕加白芍、扁豆、豆蔻、山楂、麥芽,如有肺火者,去參、術加麥冬、石斛。

此開胃、健脾、消食、消痰之劑,佐以此方,使正旺則邪易除也。

仲淳方,久瘧不已,似勞症者用之,三日瘧在陰分者,亦效。

鮮首烏〔療陰陽久瘧。〕鱉甲〔益陰除熱,而消散。為治瘧要藥。〕牛膝〔同鱉甲治瘧在陰分久不愈者。各五錢至一兩。〕當歸〔養血,三、五錢。〕貝母〔三錢至八錢。〕橘紅〔消痰,三、五錢。〕柴胡〔和解餘邪。〕姜皮〔各一、二錢,熱甚及有汗者去之。〕加竹瀝〔一大杯。〕虛極者,加人參。〔至一兩。〕

此滋陰養血,而兼消痰和解,乃陰虛久瘧之劑也。

六味地黃湯,〔見虛勞。〕

本方宜去萸肉,加柴胡、鱉甲、牛膝、麥冬、花粉。

此壯水之劑,趙氏云:陰虛人發瘧,見其面赤口渴,作腎中真陰虛治,用此無不立應。

補中益氣湯,〔見泄瀉。〕久瘧屬陽虛者,〔必寒甚熱少不渴。〕可用此方。

此補氣、健脾、升陽之劑。立齋云:凡人久瘧,諸藥不效,本方內加半夏,用參一兩,加煨姜五錢,此不截之截也,一服即愈。徐忠可謂:余見貧人,無力服參,不論間日三日,令將黃耆、白朮、當歸、首烏、橘紅等分,以生薑自然汁為丸,不問邪之清否,服三、四斤。百不失一。

露姜飲,亦治陽虛久瘧。

人參〔一兩。〕姜皮〔五錢。〕〔水煎露一宿,隔湯溫服。〕

此扶正驅邪之劑。仲淳云:余治一人三日瘧,用原方不應,加參三兩,加姜一兩五錢,一劑即止。

截瘧神方

白朮,〔四兩。炒常山二兩,煎濃汁,浸白朮,焙乾去常山,但用術。〕〔分作四服,煎飲立愈。〕

此補多攻少之劑,瘧久不截者,可用此方。

白話文:

[瘧疾]

竹葉石膏湯,(此方在《傷寒論》中可見)。主要治療瘧疾發作時高燒不退、口渴嚴重、煩躁不安、難以入眠的症狀。

如果出汗多,可以加入人參,體虛的人也適合用。用量約一錢到一兩之間。如果有消化不良的情況,可以加入枳實和青皮。如果有嘔吐症狀,可以加入竹茹、木瓜和枇杷葉。如果是三日瘧,而且發燒口渴非常嚴重,可以加入何首烏、鱉甲和牛膝。

這個藥方是甘寒清暑的重要方劑,我認為用來治療癉瘧(一種嚴重的瘧疾),也是非常合適且不可替代的。仲淳在治療瘧疾時,經常使用這個方子,他說:「我十七歲時,飽受瘧疾之苦,試過很多藥方都沒有效果。後來讀了《內經》,知道夏天受暑邪侵襲,秋天容易得瘧疾,才明白瘧疾是暑邪引起的,於是就從清暑的角度來治療,結果不到十天就痊癒了。之後我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雖然會隨著症狀改變用藥,但都以清暑益氣、調理脾胃為主要原則。痰多的就兼顧化痰,有積食的就兼顧消食,氣虛的就補氣,血虛的就補血,即使是多年不癒的慢性瘧疾也能治好。」

仲淳還說:「瘧疾一定是中氣虛弱引起的,如果用破氣的藥,會讓中氣更加受損,邪氣無法排除,嚴重的話會導致腹部脹滿。如果確實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就不受這個限制。如果誤用瀉下藥,會導致邪氣下陷,轉為痢疾,或者引起腹部脹滿。所以凡是破氣瀉下的藥,一定要謹慎使用,不要亂用。」

仲淳治療瘧疾的簡易方,在瘧疾發作之前服用。如果是一天發作一次,也要在發作前兩小時服用。

用異功散去掉甘草(因為甘草可能會助長脾胃的濕熱),加入白芍、扁豆、豆蔻、山楂、麥芽。如果有肺火,就去掉人參和白朮,加入麥冬和石斛。

這個藥方是開胃、健脾、消食、化痰的藥劑,輔佐這個方子,可以使正氣旺盛,邪氣更容易被清除。

仲淳方,適用於久治不癒,症狀類似勞病的瘧疾,對於三日瘧且病邪在陰分的患者也有效。

鮮何首烏(治療陰陽虛導致的久病瘧疾)、鱉甲(滋陰清熱,有消散作用,是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牛膝(與鱉甲合用,治療病邪在陰分且久治不癒的瘧疾。各用五錢至一兩)、當歸(養血,用三到五錢)、貝母(用三到八錢)、橘紅(化痰,用三到五錢)、柴胡(調和剩餘的邪氣)、姜皮(各用一到二錢,發燒嚴重或出汗多的情況可不用),加入竹瀝(一大杯)。體虛嚴重的人可以加入人參(用到一兩)。

這個藥方是滋陰養血,兼顧化痰和調和的藥方,適用於陰虛引起的慢性瘧疾。

六味地黃湯(此方在治療虛勞的章節中可見)。

這個方子適合去掉山茱萸,加入柴胡、鱉甲、牛膝、麥冬、花粉。

這個方子是滋陰的藥劑。趙氏說:陰虛的人發瘧疾,會出現面色發紅、口渴的症狀,要從腎陰虛的角度來治療,用這個方子效果很好。

補中益氣湯(此方在治療泄瀉的章節中可見)。久病瘧疾且屬於陽虛的人(一定會怕冷嚴重、發熱輕微且不口渴),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是補氣、健脾、升陽的藥劑。李東垣說:一般人久病瘧疾,用很多藥都無效,在這個方子裡加入半夏,人參用一兩,加入煨姜五錢,這是一種不直接截斷瘧疾的治療方法,但效果很好,服一劑就好。徐忠可說:我看到貧窮的人,沒錢吃人參,就讓他們不論是間日瘧還是三日瘧,將黃耆、白朮、當歸、何首烏、橘紅等分,用生薑汁做成藥丸,不用管邪氣是否清除,服用三四斤,幾乎沒有不好的。

露姜飲,也適用於治療陽虛引起的慢性瘧疾。

用人參(一兩)和姜皮(五錢)加水煎煮,露天放置一夜,隔水加熱後溫服。

這個方子是扶助正氣、驅除邪氣的藥劑。仲淳說:「我治療一個三日瘧的病人,用原方沒有效果,加入人參三兩,姜一兩五錢,一劑就好了。」

截瘧神方

用白朮(四兩),加入炒常山(二兩),煎煮濃汁,用這個藥汁浸泡白朮,然後烘乾,去掉常山,只用白朮。將白朮分成四份,煎煮後服用,瘧疾立即停止。

這個方子是補益多於攻伐的藥劑,對於久病不癒的瘧疾,可以用這個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