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三·樂集 (4)
卷三·樂集 (4)
1. 內景詳解
臟腑內景,各有區別。咽喉二竅,異途施化。喉在前,其質堅空,連接肺本,通呼吸之氣,分布於五臟,為氣息之要道:咽在後,其質柔空,下按胃本,水穀由此而入胃,乃運糧之關津。二道並行,各不相犯。蓋飲食必歷氣口而下,氣口有一會厭,當飲食方咽,會厭即垂,氣口乃閉,故水穀下咽,不混入喉。若言語呼吸,則會厭開張,所以當飲食言語,水穀乘氣送入喉管,遂嗆而咳矣。
喉下為肺,附著脊之第三椎。肺形四垂,六葉白瑩,謂為華蓋,以復諸臟,虛如蜂窠,呼之則虛,吸之則滿,上通於鼻,下無透竅。肺之下有心,附著脊之第五椎。心有系絡,上聯於肺,其象尖圓,形如蓮蕊,其中有竅,多寡不同,上通於舌,下無透竅,其脾肝腎三臟,各有一系,上透膈膜,以通於心,外有赤黃裹脂,是為心胞絡,此即膻中,故經言膻中為心主之宮城。心下有膈膜,與脊脅相著,遮蔽濁氣,使不得上熏心肺。
膈膜之下有脾,當十一椎下。脾膜連著於胃,形如刀鐮,聞聲則動,動則摩胃,食乃消化。有繫上通於心,開竅於脾之下。左有肝,著脊之十三椎下。肝有七葉,亦有二、三葉者,有獨葉者。亦有系,上通於心,開竅於目,下亦無竅。肝之短葉間,有膽附焉。膽有汁,主藏而不瀉。
肝之下有腎,附於脊之第十四椎下。腎有兩枚,形如豇豆,相併而曲,附於脊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俱通脊中,上至髓海,下至尾骶。亦各有一系,上系則通於心,下系則通精竅,開竅於二陰。兩腎之前,膀胱之後,出大腸之上左,居小腸之下右,是謂命門,又曰子宮,〔即經所謂胞中也。〕在男則為精室,在女則為血室。
〔胞胎系此。〕兩腎俱屬水,但左屬陰,右屬陽,越人謂左為腎,右為命門,非也。命門即兩腎之中,通腎之下系,為相火,一陽處二陰之間,所以成乎坎也。此喉之一竅,施氣運化,熏蒸流行,以成脈胳者如此。咽通胃脘,胃之上脘,名曰賁門,飲食之精氣,從此輸脾達肺,宣布於諸脈;胃之中脘,盛受水穀,而腐熟之。
胃之下,左有小腸,小腸上口即胃之下脘,名曰幽門,前附臍上二寸,後附於脊,水穀由此而入。左回疊積十六曲,小腸下口,即大腸之上口,名曰闌門,至是而泌別清濁,水液滲入膀胱,滓穢傳入大腸。大腸居胃之下,右當臍,左回亦十六曲,故曰迴腸。廣腸即迴腸之更大者,附脊,以受迴腸之渣滓。
左環疊積,以下直腸,抵肛門,總名大腸。膀胱當十九椎,居腎之下,廣腸之前,有下口,無上口。水液由此別迴腸隨氣滲入,下連前陰,溺之所出;其入其出,皆由氣化。此咽之一竅,資生氣血,轉化糟粕而入出者如此。三焦者,上焦處於膈膜之上,主納,納而不出,經言上焦如霧者,宗氣積於胸中,如天之霧也。
中焦當胃之中脘,主腐熟水穀,中焦如漚者,言榮血化於中焦,隨氣流行,以奉生身,如水泡處浮沉之間也。下焦起於闌門之下,主出而不納,下焦如瀆者,如川瀆之水,逝而不返也。學者但能熟此,則臟腑之內景,便照然於心目矣。
白話文:
人體的內臟構造,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咽喉有兩個開口,功能各不相同。喉在前面,質地堅硬中空,連接肺部,是呼吸的通道,氣息由此散布到五臟,是氣體交換的重要途徑;咽在後面,質地柔軟中空,下接胃部,食物由此進入胃,是運送食物的關口。兩條通道並行,互不干擾。通常飲食必須經過氣管口才能進入,氣管口有一個叫做會厭的構造,當吞嚥食物時,會厭就會下垂,氣管口就會關閉,所以食物才能順利進入咽部,不會混入氣管。當說話或呼吸時,會厭則會打開。因此,如果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食物就會隨著氣流誤入氣管,導致嗆咳。
喉嚨下方是肺,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肺的形狀像四片下垂的葉子,共有六個葉片,顏色潔白光亮,像覆蓋在其他內臟上的華蓋,內部像蜂窩一樣,呼吸時會隨著氣體進出而膨脹收縮。肺的上方與鼻子相通,下方沒有開口。肺的下方是心臟,附著在脊椎的第五節。心臟有筋脈連接,向上與肺相連,形狀像尖圓的蓮子心,中間有孔竅,數量不一,向上通往舌頭,下方沒有開口。脾、肝、腎三個臟器,各有筋脈向上穿過橫膈膜,與心臟相連。心臟外層有紅色和黃色的脂肪包裹,就是心包絡,也就是膻中穴所在,所以經書上說膻中是心臟的宮城。心臟下方有橫膈膜,與脊椎和肋骨相連,可以阻擋濁氣向上侵擾心肺。
橫膈膜下方是脾臟,大約在脊椎第十一節下方。脾臟的薄膜與胃相連,形狀像鐮刀,聽到聲音就會震動,震動時就會摩擦胃部,幫助食物消化。脾臟有筋脈向上通往心臟,開口在脾臟下方。左邊是肝臟,附著在脊椎第十三節下方。肝臟有七個葉片,也有些是兩三個葉片,甚至有一個葉片的。肝臟也有筋脈向上通往心臟,開口在眼睛,下方也沒有開口。在肝臟葉片的間隙,附著著膽囊。膽囊儲存膽汁,主要負責儲藏而不是排泄。
肝臟下方是腎臟,附著在脊椎第十四節下方。腎臟有兩個,形狀像彎曲的豇豆,並排附在脊椎兩側,距離脊椎各一寸五分。腎臟外層有黃色脂肪包裹,都與脊椎中相通,向上通往髓海,向下通往尾椎。腎臟也各有筋脈,向上通往心臟,向下通往精竅,開口在前後二陰。在兩腎的前方,膀胱的後方,大腸的左上方,小腸的右下方,這個位置就是命門,又稱子宮(也就是經書上說的胞中)。在男性是精室,在女性則是血室(也就是胎兒的居所)。
兩個腎臟都屬水,但左腎屬陰,右腎屬陽。越人說左邊是腎,右邊是命門,是錯誤的。命門就在兩個腎臟的中間,與腎臟下方的筋脈相連,是相火,一陽位於兩陰之間,所以形成坎卦的形態。這就是喉嚨的開口,能施行氣的運行和變化,蒸騰流行,形成經脈絡脈的過程。咽部通往胃脘,胃的上口叫做賁門,食物的精氣從這裡輸送到脾臟,再到達肺部,散布到全身的經脈;胃的中部,則用來容納食物,並將食物腐熟消化。
胃的下方,左邊是小腸,小腸的上口,也就是胃的下口,叫做幽門,前連肚臍上方二寸,後連脊椎,食物由此進入。小腸左迴彎曲疊成十六段,小腸的下口,也就是大腸的上口,叫做闌門,在這裡將清濁分開,水液滲入膀胱,廢物則進入大腸。大腸在胃的下方,右邊對著肚臍,左迴也是十六段,所以叫做迴腸。廣腸是迴腸的擴大,附著在脊椎上,用來接納迴腸的殘渣。
左迴彎曲疊積,向下連接直腸,到達肛門,總稱為大腸。膀胱大約在脊椎第十九節,位於腎臟的下方,大腸的前方,有下口,沒有上口。水液由此處分別從迴腸隨著氣滲入,向下連著前陰,是小便排出的地方;小便的進入和排出,都是由氣化作用完成。這就是咽部的開口,能夠產生氣血,轉化食物殘渣並排出體外的過程。三焦,上焦位於橫膈膜之上,主要負責納入,而不排出。經書說上焦像霧一樣,指宗氣積聚在胸中,像天空的霧氣。
中焦位於胃的中部,主要負責腐熟消化食物。中焦像水泡一樣,指榮血在中焦形成,隨著氣流運行,用來滋養全身,就像水泡在水面漂浮。下焦從闌門的下方開始,主要負責排出而不納入。下焦像水溝一樣,像河流的水不斷流逝而不返回。學習中醫的人,如果能熟悉這些內容,就能清楚了解內臟的構造。
2. 肺
肺形四垂,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諸藏之氣,為藏之長,為心之蓋。肺葉白瑩,謂為華蓋,以復諸臟,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引經報使用升麻、白芷、桔梗、蔥白。寅時氣血注於肺。
手太陰肺中焦生,〔起於胃之中脘也。手之三陰,從臟走手〕。下絡大腸還賁門,〔在本經曰脈,在他經曰絡〕。上膈屬肺從肺系,〔喉嚨也。〕橫出腋下臑內行,〔脅之上曰腋,臑內,膊之內也。凡諸經脈,陽行於外,陰行於內。〕肘臂寸口上魚際,〔寸口,即動脈也。魚際,手腕之肥肉隆起者是也。
〕大指內廉爪甲根。支者別從脘後出,〔支者,如木之有枝也。〕次指內廉接陽明。〔十二經者營也,故曰營行脈中。首言肺者,肺朝百脈也。循序相傳,盡各經行盡,終而復始,又傳於肺,是為一周。〕
白話文:
肺的形狀像四片下垂的葉片,附著在脊椎的第三節,內部有二十四個孔洞,排列分佈,用來運行各個臟器的氣。肺是臟器之首,如同心臟的蓋子。肺葉呈現白色光澤,被稱為華蓋,用來覆蓋各個臟器,內部空虛像蜂巢一樣,下方沒有通道可以透出。吸氣時肺會充滿,呼氣時肺會空虛,一呼一吸,氣息自然運行,負責清濁之氣的轉化,是人體像風箱一樣的器官。引導藥效到達肺部的藥材可以使用升麻、白芷、桔梗、蔥白。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的氣血會注入肺。
手太陰肺經的氣,在中焦(胃部)產生,從胃的中脘開始。手部的三條陰經,都是從臟腑走向手部。肺經向下連繫大腸,再回到賁門(胃的入口處)。向上穿過橫膈膜,歸屬於肺,從肺的脈絡發出(這裡的脈絡指的是喉嚨)。橫向從腋下出來,走到上臂的內側(腋下,指的是肋骨上方,上臂的內側,指的是肩膀內側)。之後經過手肘、前臂、寸口(手腕的動脈處)、手掌的魚際(大拇指下方隆起處),最後到達大拇指內側的指甲根部。其中有一分支,從胃部後面分出,到達食指內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連。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途徑,因此說氣血運行在經脈中。首先講肺經的原因是,肺是百脈之首。氣血按照順序傳遞,走遍各條經脈,終點回到起始點,再次傳到肺部,這就是一個循環。
3. 大腸
大腸,即迴腸,當臍,左回十六曲,廣腸附脊,以受迴腸,乃出滓穢之路。曰迴腸者,以其回疊也。廣腸者即迴腸之更大者,直腸者又廣腸之末節也。下連肛門,是為穀道,後陰一名魄門,總皆大腸也。大腸上口,即小腸之下口也。引經報使用升麻、白芷、石膏。卯時氣血注於大腸。
手陽明經及大腸,次指內側起商陽〔穴名,在食指內側。手之三陽,從手走頭。〕循指上廉出合谷,〔上廉,即上側也。合谷,穴名,俗名虎口。〕岐骨兩筋循臂肪,〔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臑外,〔上臑外前廉。〕肩喘前廉柱骨傍,〔背之上,頸之根,為天柱骨。〕從肩下入缺盆內,絡肺膈屬大腸。
支從缺盆上入頸,斜貫頰前下齒當,環出人中交左右,上挾鼻孔注迎香。〔穴名,言左右互交,上挾鼻孔〕。
白話文:
大腸,就是迴腸,位置在肚臍周圍,往左彎曲十六次,廣腸則附著在脊椎,用來接收迴腸的內容物,是大便排出的通道。之所以稱為迴腸,是因為它彎彎曲曲地堆疊在一起。廣腸是迴腸較粗大的部分,直腸則是廣腸的末端。往下連接肛門,也就是糞便排出的通道,肛門又稱為魄門,這些都屬於大腸。大腸的開口,就是小腸的末端。要引導藥物進入大腸,可以使用升麻、白芷、石膏。卯時(早上五點到七點)的氣血會流注到大腸。
手陽明大腸經,從食指內側的商陽穴開始(商陽穴位於食指內側)。手的陽經,都是從手走向頭部。這條經脈沿著食指上側邊緣,經過合谷穴(俗稱虎口),沿著兩根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向上走,接著沿著手臂外側向上,進入手肘外側,然後沿著上臂外側向上,再沿著肩膀前方的柱狀骨頭(即背部上方,頸部的根部)旁,從肩膀下方進入鎖骨上方的凹陷處,連結到肺部,穿過橫膈膜,歸屬於大腸。
有一分支從鎖骨上方的凹陷處向上進入頸部,斜向穿過臉頰前方,到達下牙齒的部位,然後繞出來到人中,左右交叉,沿著鼻孔兩側,到達迎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