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八·御集 (3)
卷八·御集 (3)
1. 中暑(中與傷同)
香薷〔辛溫發越陽氣。為夏月解表之藥。一、二錢。〕
厚朴〔暖脾胃,止腹痛,薑汁炒。一錢。〕扁豆〔補脾胃止吐瀉,炒二、三錢。有表症者去之。〕表症甚者,可加防風、薄荷。如無汗,再加蘇葉。〔偏於表者,表藥為君。〕里症甚者,可加陳皮,茯苓、木香、砂仁。〔偏於里者,里藥為君。〕如兼心煩溺赤,〔此由暑邪內伏,寒包暑症也。
〕或加黃連,或加益元散。〔清其伏暑。〕虛者加人參。〔即十味香薷飲法。〕
此夏月解表而兼和里之劑。蓋納涼廣廈,陽氣為陰寒所遏,故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之症,此在表而不在裡也。過食生冷,則胃家為生冷所傷,故有吐瀉腹痛之症,此在裡而不在表也。均傷寒冷,表裡懸殊,用藥亦異。又嘉言謂:冒暑之霍亂吐瀉,以清暑為主,避暑之霍亂吐瀉,以和中、溫中為主;不可不辨。
白話文:
香薷,性味辛溫,可以發散體內的陽氣,是夏天用來解表散邪的藥物,用量約一到二錢。
厚朴,可以溫暖脾胃、止腹痛,用薑汁炒過後使用,用量約一錢。扁豆,可以補養脾胃、止吐止瀉,炒過後使用,用量約二到三錢。如果有表證(身體外層的症狀),就不要使用扁豆。如果表證很嚴重,可以加防風、薄荷。如果沒有出汗,可以再加蘇葉。這種情況,如果偏重於表證,就以解表藥為主藥。如果裡證(身體內部的症狀)很嚴重,可以加陳皮、茯苓、木香、砂仁。這種情況,如果偏重於裡證,就以調理裡證的藥物為主藥。如果同時感到心煩、小便赤黃,這是因為暑邪潛伏在體內,屬於寒包暑的症狀,可以加黃連,或加益元散,來清除體內潛伏的暑邪。如果身體虛弱,可以加人參。這就是十味香薷飲的用法。
這是夏天用來解表同時調理腸胃的藥方。因為在寬敞涼爽的屋子裡待久了,陽氣被陰寒之氣所阻礙,所以會出現頭痛、發熱、怕冷、不出汗的症狀,這是外表的症狀,不是裡面的問題。如果吃太多生冷食物,就會損傷胃部,所以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的症狀,這是裡面的問題,不是外表的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受寒冷侵襲造成的,表裡的情況差異很大,用藥也要有所不同。另外,有人說:中暑引起的霍亂吐瀉,應該以清暑為主;避暑(因為貪涼)引起的霍亂吐瀉,應該以調和脾胃、溫暖中焦為主,這兩者必須分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