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八·御集 (2)
卷八·御集 (2)
1. 中暑(中與傷同)
此方驅暑邪從溺而出。以暑熱傷心,心與小腸為表裡,泄小腸之熱,即所以清心也。按嘉言云:外暑蒸動內濕,二氣交通,因而中暑,所以肥人濕多,中暑最宜。故治中暑病,須知兼治其濕。益元散利水驅濕,故稱夏月服之解暑。然體盛濕多則宜之。清癯無濕之人,津液為時令所耗,當用生脈散。
若再利小水,竭其下泉,枯槁立至。凡汗多之體,亦不可利其小便。蓋胃中只此津液,汗既外泄,又復下利,所謂立匱之術也。
生脈散,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
人參〔補肺氣。〕麥冬〔清肺氣,等分。〕五味子〔斂肺氣,減半。〕
此方補肺、清肺、斂肺、名生脈者,以脈得氣則充,失氣則弱,一補、一清、一斂,養氣之道畢矣。凡瘦弱虛人,夏月最宜長服。按東垣云:夏月加黃耆、甘草、服之令人氣力湧出。孫真人云:夏月必服五味以補五臟之氣。寇宗奭云:麥冬、五味、枸杞同為生脈之劑。故一方用五味、枸杞煎湯代茶,治夏日虛病倦怠、食少、口乾、身熱者甚宜。
清暑益氣湯,治長夏濕熱蒸騰,食少倦怠,〔濕熱傷脾所致。〕痞脹溏泄,〔脾不運則痞脹,脾受濕則溏泄。〕體重疼痛,〔濕傷肌肉,故身體重,濕熱相搏,故肢節痛。〕身熱多汗,〔暑邪干衛也。〕口渴心煩,小便黃赤,〔暑熱傷肺,故口渴,暑熱傷心,故心煩,溺赤。〕六脈虛弱。
人參,黃耆,白朮,陳皮,甘草,當歸,升麻,乾葛〔即補中益氣湯,去柴胡而易乾葛也。此因便瀉,故以二味鼓舞胃氣上行,以治虛瀉。〕茅朮,黃柏〔即二妙散,合澤瀉以治濕熱。〕澤瀉,青皮,神麯〔下氣消食。〕麥冬,五味〔合人參即生脈散也,所以救暑傷之肺。〕
此方補中實衛,以去其濕熱。色白內虛之人,夏月無論中暑與否,所宜常服者也。
黃連解毒湯,〔見傷寒。〕治夏月一切暑熱之症,或合白虎湯,隨症加減用之。
此治實火之方也。嘉言謂:病之繁而且苛者,莫如夏月為最。日之暑氣、天之熱氣、地之濕氣、時分時合。其分也,以風動於中,勝濕解蒸,不覺其苦,其合也,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受其炎蒸無隙可避,多有煩躁神昏,肌膚痱起,胸膺痤出,頭面癤生,甚則發為腫毒癰疽等症。
或有頭面外項赤腫,或咽喉腫痛,或腿足熱腫,長至數寸,不能步履,統宜清涼,解其暑毒,熱症一解,赤腫自消,全無膿血。又有遍身發泡,如桃、李,如碗、如杯,晶瑩脆薄,中含臭水,此濕熱之水,泛於皮膚也。亦宜本方加減治之。
吞薷飲,治夏月乘涼飲冷,陽氣為陰寒所遏,頭痛、發熱、惡寒、無汗。〔皆乘涼感寒表症,即經所謂體若燔炭汗出而散也。〕吐瀉腹痛。〔此飲冷傷脾胃之故,乃里症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在講述中醫如何看待和治療中暑,以及相關的夏季常見疾病。
中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暑熱傷了心,心與小腸有內外表裡的關係,所以透過排除小腸的熱來清心。另外,外面的暑氣會讓身體內部的濕氣也跟著變多,兩者結合就容易中暑。尤其是肥胖的人因為體內濕氣較多,更容易中暑。因此,治療中暑也要同時處理體內的濕氣。
「益元散」這帖藥方可以利尿、排除體內濕氣,所以夏天服用可以解暑。但這個藥方比較適合體格壯碩、體內濕氣多的人。對於體型瘦弱、體內沒有濕氣的人來說,因為天氣炎熱消耗體內的津液,應該服用「生脈散」。如果這時又利尿,會讓體內水分更加不足,身體會變得非常虛弱。平時容易流汗的人,也不適合利尿。因為胃裡就只有這些津液,流汗已經讓津液外洩,再利尿就更傷身了。
「生脈散」主要治療因為暑熱傷害元氣,導致身體疲倦、氣短懶言、口乾舌燥、汗流不止等症狀。它的組成是人參(補肺氣)、麥冬(清肺氣)、五味子(收斂肺氣)。這個藥方能補氣、清氣、收斂氣,讓脈搏強壯有力,適合瘦弱虛弱的人在夏天長期服用。有說法認為,夏天服用此方時可以加入黃耆、甘草,能使氣力湧現。也有人說,夏天一定要服用五味子來補五臟的氣。麥冬、五味子、枸杞可以一起使用,製成茶飲,對於夏天身體虛弱、倦怠、食慾不佳、口乾、發熱等症狀很有幫助。
「清暑益氣湯」主要治療長夏濕熱侵襲、導致食慾不佳、倦怠、腹脹腹瀉、身體沉重疼痛、發熱多汗、口渴心煩、小便黃赤等症狀,以及脈搏虛弱等問題。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為濕熱傷害脾胃,導致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以及暑熱侵犯身體。這個藥方是補中氣、增強防禦能力,並去除體內的濕熱。體質虛弱、臉色蒼白的人,夏天無論有沒有中暑,都適合長期服用此藥。
「黃連解毒湯」主要治療夏天因為暑熱引起的各種實熱症狀,也可以搭配白虎湯使用。夏天氣候複雜,容易受到暑熱、濕氣的侵襲,使人煩躁不安、神情昏迷、皮膚長痱子、胸前長痤瘡、頭面長癤子,甚至引發腫毒、癰疽等。有些人的頭部、頸部、腿部會出現紅腫熱痛,甚至無法行走,這些都應該用清涼的藥物來解暑毒。如果全身起水泡,像桃子、李子一樣大,晶瑩剔透,裡面有臭水,這是濕熱的水毒外洩於皮膚,也可以用這個藥方加減治療。
「吞薷飲」主要治療夏天乘涼飲冷,導致陽氣被寒氣阻礙,出現頭痛、發熱、怕冷、不出汗等症狀,以及因為飲冷傷害脾胃而導致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