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射集 (1)

1. 舉例

一,一人兩腿逸則痿軟而無力,勞則作痛如針刺,立齋曰:此肝腎陰虛火熾所致,用六味湯而愈。

二,一婦左乳邊患火丹赤腫,黃水淋漓,但坐不臥,服諸苦寒之劑,不效。余用栝蔞一枚,紅花、甘草各五分,一劑而愈。

三,一婦腿上常發紫疔,諸藥不效。余曰:此肝家鬱火之症。用加味逍遙散緩痛,改用瀉腎湯,加柴胡、山梔、丹參之屬,數劑而愈。

四,一女遍身瘙癢,赤暈如霞,身體發熱,余謂此赤遊風也。因肝經火旺,血燥生風,宜清肝養血,加味逍遙散去歸、術,加生地、連翹、甘菊、薄荷、綠豆、黑芝麻,治之而愈。

五,一女子十五歲,患瘰癧,身發赤暈,形氣倦怠。立齋謂:此肝火血虛所致,用加味逍遙散,而赤暈愈,復用歸脾湯六味丸二方加減分進,而瘰癧消。按《外臺秘要》云:肝腎虛熱則生瘰癧。又病機云:瘰癧不繫膏粱丹毒,因憂思鬱怒,傷損肝脾所致者多,切不可輕用散堅追毒之劑,宜補脾養肝,調經解鬱,當自消散。

六,一童子下甙潰爛,發熱作痛。一童子莖中作癢,不時搔捻。一童子目癢出水,或兩眼連扎,或項間結核,或陰囊瘙癢。立齋謂:俱屬肝火。皆用龍膽瀉肝湯及蘆薈丸二方,加減並愈。

七,一女脅間臂臀,俱生流注,有潰有未潰,病勢正篤,時忽陰中突出如雞子狀,色帶青紫,日漸腫大,痛極難忍,小水滴瀝,如隔宿茶,飲食甚少。余以為此肝火濕熱下流所致。用大劑龍膽瀉肝湯,加連翹、花粉、銀花、寒水石,〔二兩〕外用黃柏、苦參〔各半斤。〕煎湯洗之,以芭蕉根汁、田螺汁調蘆薈頻頻刷之。

勢不退,反漸大,堅守此方,服至十餘劑,小水始利,色不黃赤,晨起腫處略減,坐至午後,腫重墮下。此肝經濕熱稍退,脾虛下陷之徵也。改用補中益氣湯,參〔四錢〕耆〔一兩〕術〔二錢〕歸、橘、甘、升〔各一錢五分。〕柴〔二錢〕加膽草、連翹、花粉〔各三錢。〕銀花〔五錢〕茯苓、車前〔各二錢。

〕米仁〔八錢〕生地、麥冬,〔各五錢。〕又服十餘劑,腫始漸消收入,飲食漸進,流注亦俱生肌收功。

八,一婦陰中不時作癢,癢極難忍,同治於余。余言,經曰腎開竅於二陰,肝脈過陰器。又言:前陰者,宗筋之所聚,為太陰陽明之所合。此因腎肝脾胃有濕熱,濕熱鬱久,則生蟲作癢。

用海藏瀉腎湯,加知柏,祛腎經之濕熱,膽草、青黛祛肝經之濕熱,麥冬、石斛祛脾胃之濕熱,山梔、車前清熱利水,外用蛇床子、苦參煎濃湯浸洗,復以豬肝切條,蔥、椒油煎納陰中,引蟲外出,遂愈。竟不再發。

九,一婦患滿面焮腫紅赤,兩眼俱合腫痛,口渴便秘。醫者認為外科症,用辛溫藥,欲敷散之,遂痛不可忍,冷水洗去方安。余作上焦實火治之,用大劑涼膈散合竹葉石膏湯,加生地、花粉,頻頻與飲。一劑腫減,二劑便通,全無膿血,而平復如故。

白話文:

[舉例]

一,有個人兩腿無力,軟弱無力,休息時沒事,一活動就疼痛,像針刺一樣。李時珍說,這是肝腎陰虛,導致虛火旺盛引起的,用六味地黃湯治療就好了。

二,有個婦人左邊乳房旁邊長了像丹毒一樣的紅腫,還流出黃色的膿水,只能坐著不能躺下,吃了很多苦寒的藥都沒有用。我用了栝蔞一個,紅花、甘草各五分,一劑就好了。

三,有個婦人腿上常常長紫色的瘡,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我說,這是肝氣鬱結導致的火氣旺盛。用加味逍遙散來緩解疼痛,再改用瀉腎湯,加上柴胡、山梔、丹參之類的藥,吃了幾劑就好了。

四,有個女子全身搔癢,皮膚泛紅像晚霞一樣,身體發熱。我說這是赤遊風,是肝經火氣太旺,導致血燥生風引起的。應該清肝養血,用加味逍遙散去掉當歸和白朮,加上生地、連翹、甘菊、薄荷、綠豆、黑芝麻來治療,就痊癒了。

五,有個女子十五歲,長了瘰癧,身上出現紅暈,精神疲憊。李時珍認為這是肝火血虛引起的,用加味逍遙散,紅暈就消退了。再用歸脾湯和六味丸這兩個方子加減著服用,瘰癧就消除了。《外臺秘要》說,肝腎虛熱就會長瘰癧。病機也說,瘰癧不一定是吃太多肥甘厚味或丹毒造成的,大多是憂愁思慮、生氣發怒,損傷肝脾引起的,千萬不要輕易用散結解毒的藥,應該補脾養肝,調理月經,疏解鬱悶,病就會自己消散。

六,有個小孩下體潰爛,發熱疼痛。有個小孩陰莖發癢,不停地抓撓。有個小孩眼睛癢,流眼淚,或者兩眼連在一起睜不開,或者脖子長了結塊,或者陰囊搔癢。李時珍認為這些都是肝火引起的,都用龍膽瀉肝湯和蘆薈丸這兩個方子加減著服用,都治好了。

七,有個女子脅肋、手臂、臀部都長了流注,有些破了,有些還沒破,病情很嚴重。有時候陰道裡會突然鼓起像雞蛋一樣的東西,顏色青紫,一天天腫大,疼痛難忍,小便點滴,像隔夜的茶一樣,吃不下東西。我認為這是肝火濕熱下注引起的。用大量的龍膽瀉肝湯,加上連翹、花粉、銀花、寒水石(二兩),外用黃柏、苦參(各半斤)煎湯來洗,用芭蕉根汁、田螺汁調和蘆薈頻繁塗抹。

但病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我堅持用這個方子,吃了十幾劑後,小便才順暢,顏色也不黃赤了,早上起床時腫的地方稍微小了一點,坐到下午,腫脹又往下墜。這是肝經濕熱稍微退了,脾虛下陷的表現。改用補中益氣湯,人參(四錢)、黃耆(一兩)、白朮(二錢)、當歸、陳皮、甘草、升麻(各一錢五分)、柴胡(二錢),加上龍膽草、連翹、花粉(各三錢)、銀花(五錢)、茯苓、車前子(各二錢)、薏苡仁(八錢)、生地、麥冬(各五錢)。又吃了十幾劑,腫才慢慢消退,收進去,飲食也漸漸恢復,流注也開始長肉收口。

八,有個婦人陰道不時發癢,癢得難以忍受,來找我看病。我說,醫書上說,腎在二陰開竅,肝經經過陰器。又說:前陰是宗筋聚集的地方,是太陰和陽明經脈交會的地方。這是因為腎、肝、脾、胃有濕熱,濕熱鬱積久了,就會生蟲子,導致發癢。

用海藏瀉腎湯,加上知母、黃柏,來祛除腎經的濕熱,龍膽草、青黛來祛除肝經的濕熱,麥冬、石斛來祛除脾胃的濕熱,山梔、車前子來清熱利水。外用蛇床子、苦參煎濃湯浸洗,再用豬肝切條,用蔥、花椒油煎一下,塞到陰道裡,引出蟲子,病就好了,竟然再也沒有復發。

九,有個婦人滿臉紅腫,兩隻眼睛都腫得睜不開,疼痛難忍,口渴便秘。醫生認為是外科病,用辛溫的藥想讓它散開,結果痛得更加厲害,用冷水洗才能稍微好一點。我認為這是上焦實火,用大量的涼膈散合竹葉石膏湯,加上生地、花粉,頻繁給她喝。一劑藥腫就消退了,兩劑藥大便就通暢了,沒有膿血,就完全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