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中風

六味地黃湯,〔補腎壯火。〕,加麥冬犀角〔清心解熱。〕,羚羊角,鉤藤勾〔平木舒筋。〕,

人乳〔補陰益血。〕,梨汁,竹瀝〔降火消痰。〕,人參〔隨宜加入。〕宜桑枝〔三、四兩炒。〕煎湯煎藥。〔能通利關節,療四肢拘攣,故偏風俱宜用之。〕此方補腎壯水為主,佐以清心平肝,降火消痰之劑,然金為水母,水虛者,又當兼用生脈散,以滋其化源。

補氣養血湯,〔自制〕治類中風,半身不遂,即經所謂偏枯者也。〔經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又云: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者,內居榮衛,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此雖以外感為言,然是症總以痛者為輕。〕男子發左,〔右為逆,左為從。〕女子發右。〔左為逆,右為從。〕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雖逆於經,未甚於臟也。〕其從者喑三歲起。〔若男發於右,女發於左,症雖順而聲則喑,是外輕而內重也。〕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氣血方剛之年,即見偏枯廢疾,此稟賦不足,早凋之兆也。〕

人參,黃耆〔補氣〕,地黃,當歸,白芍,首烏,胡麻,甘菊〔熄風清熱。〕天冬,麥冬〔滋陰清熱。〕,秦艽,牛膝,續斷〔通調血脈。〕,虎骨〔壯其筋骨。〕,茯苓,橘紅〔同梨汁竹瀝,降火消痰。〕加人乳,梨汁,竹瀝,桑枝湯煎藥。

此方補氣滋陰養血為主,而佐以通血脈,壯筋骨,清痰熱之劑,或有兼瘀血者,則加消瘀之品。按偏枯一症,皆由氣血不調,譬如樹木或有一邊津液不蔭注,而枝葉偏枯,其根本尚屬未壞,故但宜如上治法。丹溪以左為死血,右力濕痰,亦為太拘,且不甚驗。經言: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氣虛則氣滯,而血脈不能運動,左右儘可為死血,氣虛則氣閉而津液不能通流,左右儘可為濕痰。又有分左為血虛,右為氣虛。又趙氏謂:男子左屬水,女子右屬水,凡人半肢風者,男多患左,女多患右,皆由水不能營,治宜補陰壯水為主。愚謂是當仿此法,以推測病情,合宜而治,不可執一。

又趙氏謂:有一等平人,身半以上俱無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軟弱麻痹,小便或澀,或自遺,此足三陰之虛症也,不可不知。

集靈膏,益氣補血,滋陰壯水,延年益壽。

人參〔補氣,大氣周流,無臟不有,故其用無往而不利。〕,二冬二地〔生地生精,天冬引入所生之處,熟地補精,麥冬引入所補之處。〕,牛膝〔強筋壯骨。〕,枸杞〔填精養營。各半斤。〕此方補氣血益精髓之神劑,虛人皆可服之。二陳湯治肥人痰涎壅盛而屬濕者。〔痰必清稀,口必不渴。〕

半夏〔燥濕。〕,茯苓〔滲濕,濕去則痰無由生。〕,橘紅〔理氣,氣利則痰無留滯。〕,甘草〔補脾,脾旺則土能制濕。〕可合星香散,〔南星、木香二味。南星本祛風痰,得牛膽九制,則燥性減,可借用。〕加竹瀝、薑汁。本方加膽星、枳殼,名導痰湯。

白話文:

中風

使用六味地黃湯,這個藥方能補腎增強腎臟機能。再加入麥冬和犀角,可以清心降火。另外再加羚羊角和鉤藤,能平息肝火,放鬆筋骨。

人乳有滋養陰氣和補血的功效,搭配梨汁和竹瀝,能降火消痰。人參則可依個人情況適量加入。另外,將桑枝(約三到四兩,炒過)煎煮成湯來煎藥,有助於疏通關節,治療四肢攣縮,所以對於偏癱之症都適用。這個藥方主要以補腎壯水為主,並輔以清心平肝、降火化痰的藥物。但是因為金能生水,所以腎水虛弱的人,還要配合生脈散來加強滋養,才能補足其源頭。

補氣養血湯(這個藥方是自行調配的)主要是治療類似中風、半身不遂的症狀,也就是醫書上說的偏枯。古書上說:「偏枯是身體一半不能動彈並且疼痛,但說話沒有障礙,神智也很清楚,病在肌肉之間。」又說:「虛弱的邪氣侵入身體的一側,如果侵入較深,就會影響到身體的正常運作,導致真氣衰退,邪氣獨自留存,就會發作成為偏枯。如果邪氣侵入較淺,就會出現脈搏偏側疼痛。」這裡雖然是以外感為例來說明,但這個病症總的來說,以疼痛者為輕微。男子發病在左側(右側為逆,左側為順),女子發病在右側(左側為逆,右側為順)。如果沒有失語,只是舌頭轉動不靈活,三十天內就可以治癒(雖然違反了經脈的正常運行,但還沒有傷到內臟)。如果是順應身體狀況的,失語的要三年才能治好(如果男子發病在右側,女子發病在左側,雖然症狀是順應身體的,但聲音卻嘶啞,這是外表看起來輕微,但內裡其實很嚴重)。如果年紀不到二十歲就患病,三年就會死亡(年輕力壯就出現偏枯殘疾,這是先天不足,早衰的徵兆)。

這個藥方使用人參、黃耆來補氣,地黃、當歸、白芍、首烏、胡麻、甘菊來熄風清熱,天冬、麥冬來滋陰清熱,秦艽、牛膝、續斷來疏通血脈,虎骨來強健筋骨,茯苓、橘紅(搭配梨汁、竹瀝)來降火化痰。另外還會加入人乳、梨汁、竹瀝,用桑枝湯來煎藥。

這個藥方主要以補氣、滋陰、養血為主,並輔以疏通血脈、強健筋骨、清熱化痰的藥物。如果兼有瘀血,可以再加入活血化瘀的藥材。一般來說,偏枯這個病症都是因為氣血不調所引起的,就像樹木一樣,可能因為有一邊的津液不足,導致枝葉枯萎,但根本還沒壞,所以用上述方法來治療就可以了。過去有人認為左側是死血,右側是濕痰,但這種說法太過拘泥,而且也並不怎麼靈驗。醫書上說:「左右是陰陽的道路」。

氣虛就會導致氣滯,使血脈無法正常運行,左右兩側都可能出現死血;氣虛也會導致氣閉,使津液無法流通,左右兩側也可能出現濕痰。還有人將左側視為血虛,右側視為氣虛。也有人認為:「男子左側屬水,女子右側屬水,所以患有半身不遂的人,男子多發病在左側,女子多發病在右側,都是因為水液不足所引起的」,所以治療上應以補陰壯水為主。我認為,應該參考這些說法,並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病情,對症下藥,不能只執著於一種說法。

還有人說:「有些人身體上半身都正常,但下半身卻軟弱無力、麻木,小便困難或失禁,這是足三陰經虛弱的症狀,不可不知。」

集靈膏,具有益氣補血、滋陰壯水、延年益壽的功效。

使用人參(補氣,使身體氣機暢通,每個臟腑都能得到滋養,所以它的功效非常廣泛),天冬、麥冬、生地、熟地(生地能產生精液,天冬能引導精液到達生成的地方;熟地能補充精液,麥冬能引導精液到達補充的地方),牛膝(強筋健骨),枸杞(填補精髓,滋養身體,各半斤)。這個藥方是補氣血、益精髓的神藥,適合虛弱的人服用。二陳湯能治療體型肥胖,痰涎壅盛且屬於濕氣引起的症狀(痰液一定是清稀的,而且口不會渴)。

使用半夏(燥濕),茯苓(滲濕,濕氣去除,痰液自然就沒有了),橘紅(理氣,氣機順暢,痰液就不會停滯),甘草(補脾,脾胃強健,就能控制濕氣)。可以搭配星香散(南星、木香這兩味藥。南星本來是祛除風痰的,經過牛膽汁處理九次後,燥性會降低,可以借用)。另外還可以加入竹瀝和薑汁。這個藥方再加入膽星和枳殼,就叫做導痰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