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27)
卷六·射集 (27)
1. 傷寒溫病附方
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正虛邪盛也。〕死。熱病七、八日,脈微小,〔正氣虛也。〕溲血口中乾者〔真陰傷也。〕死。病溫虛甚者〔以本元虛而不能御邪也。〕死。熱病不知所痛,〔有痛而不得其所在。〕耳聾口乾不能自收,〔體重不能收持。〕陽〔陽勝之時。〕熱甚,陰〔陰勝之時。
〕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治。熱而痙者死。〔肢體抽搐,腰脊反強,咬牙切齒,皆痙之症,熱極大傷陰血而然。〕熱病目不明,〔臟腑之精氣已竭也。〕熱不已者死。熱病舌本爛,〔脾腎脈皆系舌本,二臟之陰俱絕。〕熱不已者死。譫語舌強舌硬舌黑者〔熱甚津竭也。〕死。
陽症譫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逆冷,脈沉細而微者〔邪氣盛而正氣敗也。〕死。直視〔則腎水垂絕。〕譫語〔為心熱神昏。〕喘滿者〔氣從上脫也。〕死。下利者〔氣從下脫也。〕亦死。直視搖頭,體如煙燻,心絕死。直視狂言,遺尿不知,腎絕死。環口黧黑,冷汗發黃,脾絕死。
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肺絕死。唇吻反青,手足振動,肝絕死。結胸症具,煩躁者死。〔誤下津竭,孤陽無附而欲脫也。〕吐則煩躁,〔上下交徵,中氣立斷。〕四肢逆冷者〔脾胃氣絕也。〕死。下利發熱,厥逆躁不得臥者〔陰陽兩絕也。〕死。下利發熱,〔陰從下脫,陽從外越。
〕汗出不止者〔汗多亡陽故也。〕死。下利厥逆不能食,忽反能食,〔是胃陽發露,燈盡復明之兆。〕此名除中死。〔言胃中陽氣消除盡也,亦有屬胃氣來復者。當合形氣斷之耳。〕下利惡寒,身蜷手足逆冷者〔陰盛無陽也。〕死。〔熱病中或過用寒涼,間亦有之。〕泄而腹滿甚者〔脾氣敗也。
〕死。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此陰盡利止,孤陽無附而上越也。〕冷汗如油,貫珠不流者〔絕汗出也。〕死。循衣摸床,兩手撮空者死。〔亦有因熱神昏,當參脈症救之。〕目亂無神氣,目無精光者死。〔失神者亡也。〕張口如魚,出氣不返者〔腎絕不能納氣歸原也,〕死。
口臭不可近者〔內熱極而臟腑傷也。〕死。舌上赤紫干光者〔心火自焚也。〕死。舌卷囊縮者〔厥陰氣絕也。〕死。皮膚枯燥,大肉脫者〔太陰氣絕也。〕死。
白話文:
脈象呈現陰陽俱虛弱,且發熱不止的,代表正氣極度虛弱而邪氣強盛,會死亡。發熱病七、八天,脈象變得非常細小,表示正氣虛弱;小便出血且口乾,表示真陰耗損,會死亡。熱病患者身體虛弱到極點,是因為本元虛弱而無法抵禦邪氣,會死亡。熱病發作卻不知道哪裡痛,表示痛處不固定;耳朵聽不見、口乾且身體無法自主控制,表示身體虛弱無力,如果發熱時體溫很高,偶爾感覺到寒冷,表示熱邪深入骨髓,將會死亡無法醫治。發熱且出現抽搐的,會死亡。發熱導致眼睛看不清楚,表示臟腑的精氣已經耗盡,如果持續發熱就會死亡。發熱導致舌根潰爛,表示脾腎的脈絡都與舌根相關,這兩個臟腑的陰氣都已耗盡,如果持續發熱就會死亡。說胡話、舌頭僵硬、舌頭發黑,表示熱邪極盛,體液枯竭,會死亡。
屬於陽證的熱病,出現說胡話的情況,身體應該發熱、脈象應該洪大,卻反而出現手腳冰冷、脈象沉細微弱,表示邪氣強盛而正氣衰敗,會死亡。眼睛直視,表示腎水快要枯竭;說胡話,表示心火旺盛導致神智昏亂;喘息急促,表示氣向上脫離;腹瀉,表示氣向下脫離,都會死亡。眼睛直視、頭搖晃、身體像被煙燻黑,表示心氣耗盡,會死亡。眼睛直視、狂言亂語、小便失禁,表示腎氣耗盡,會死亡。嘴唇周圍發黑、冷汗發黃,表示脾氣耗盡,會死亡。
大量流汗,皮膚濕潤,喘息不止,表示肺氣耗盡,會死亡。嘴唇青紫、手腳顫抖,表示肝氣耗盡,會死亡。出現結胸症狀,且感到煩躁不安的,會死亡,因為錯誤地使用瀉藥導致體液枯竭,陽氣孤立無依而將要脫離。嘔吐且感到煩躁不安,表示上下都出現異常,中氣斷絕;四肢冰冷,表示脾胃氣耗盡,會死亡。腹瀉、發熱,且手腳冰冷躁動不安無法入睡,表示陰陽二氣都將耗盡,會死亡。腹瀉、發熱,表示陰氣從下脫離,陽氣從外散失;如果汗流不止,表示汗液流失過多,陽氣會喪失,會死亡。腹瀉、手腳冰冷、無法進食,突然又能進食,表示胃陽短暫恢復,如同燈油耗盡又短暫亮起,這種情況稱為除中,表示胃中陽氣消耗殆盡,也可能屬於胃氣恢復,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判斷。腹瀉、怕冷、身體蜷縮、手腳冰冷,表示陰氣過盛而沒有陽氣,會死亡,這種情況可能是在熱病治療中過度使用寒涼藥物。腹瀉且腹脹嚴重的,表示脾氣衰敗,會死亡。腹瀉停止但頭暈,且時不時感到眼前昏黑,表示陰氣耗盡而腹瀉停止,孤陽無所依附而向上浮越,會死亡。冷汗像油一樣,成滴但無法流淌,表示陽氣耗盡,汗液凝結,會死亡。手在空中亂抓、在床邊摸索,表示情況危急,可能會死亡。眼睛無神、沒有精氣,表示神氣已經散失,會死亡。張口呼吸像魚一樣,出氣多於吸氣,表示腎氣耗盡無法將氣納回,會死亡。
口氣惡臭難聞,表示體內熱邪極盛,臟腑受損,會死亡。舌頭赤紫乾燥沒有光澤,表示心火過旺,自行焚燒,會死亡。舌頭捲曲、陰囊收縮,表示厥陰之氣耗盡,會死亡。皮膚乾燥枯槁、肌肉消瘦脫落,表示太陰之氣耗盡,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