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20)
卷六·射集 (20)
1. 傷寒溫病附方
此滋陰潤燥蕩熱利水之劑。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而主此方者,以飲水故知熱甚,溺澀故知熱結膀胱,利其小便,則邪熱消而津液回,渴自止矣。少陰下利而主此方者,即仲景所云,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開支河水道,以殺奔急之勢,庶水穀分,而下利自止。若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芩湯,以汗多胃中燥。
蓋胃中津液,因熱已內耗,加以汗多而奪之於外,又用豬苓湯複利其小便,以奪之於下,則津液立亡。
加減導赤散,治熱結膀胱,少腹脹滿,小便不利。〔若少腹硬滿,小便自利,蓄血症也。〕又治飲水過多,水結在胸,心下怔忡,但頭微汗出,〔濕熱蒸騰,陽氣但上升而不能下達。〕無大熱者。〔邪熱但結胸間,故表無大熱。〕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甘草、橘紅。身目發黃,加茵陳。水結胸症,加木通、燈心。
此方即五苓散、天水合用,去白朮、桂枝而加橘紅也。五苓用桂枝者,以太陽中風,表症未罷,邪又入里,而見煩渴,小便不利,故用桂枝解表,苓,澤蕩熱,白朮建中,通表裡而兩解之。今無太陽表邪,無取桂枝,白朮性壅,故亦不用,加橘紅者,以膀胱氣化則出也。
犀角地黃湯,治吐血衄血。〔火邪入里,擾亂血分,血熱妄行也。〕或吐衄不盡,停留於胸,或脅,或中脘,或少腹,為蓄血滿疼,手不可按。〔必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為蓄血症。〕
犀角尖〔三、五錢。〕,生地〔三錢至八錢。〕,芍藥〔亦有用赤者。〕,丹皮〔各一、二錢。四味皆能涼血。又犀角、丹皮,兼能消瘀。〕止血加茅根、藕汁、磨京墨調服。〔外用冷水,拊其後額,濯其兩足。〕吐衄熱盛,合黃連阿膠湯,〔治病必求其本,吐衄因邪火,故以苦寒直折之。〕加麥冬、童便。瘀痛加元胡。如破瘀,加桃仁、紅花、降香、大黃。
此涼血補陰祛瘀生新之劑。雖治吐衄及蓄血之方,按熱病中多有昏悶抽搐及筋跳肉動之症,此方甚宜。經曰:諸熱瞀〔昏悶〕瘛〔抽搐〕皆屬於火。邪熱傷神,則神昏而煩悶,亢陽傷血,則筋肉失養,而為抽搐跳動。犀角涼心安神,解煩除悶,生地涼血補陰。神昏煩悶,重用犀角。抽搐跳動,重用生地。正所云藥不拘方,宜合用而用是也。
桃仁承氣湯,外症已解,少腹硬滿,痛不可按,〔血蓄下焦之故。〕小便自利,〔血病而氣不病也。〕糞硬易解,〔邪不在氣,結在血也。〕其色必黑,〔瘀血積之也,皆蓄血的症。〕或喜忘,〔即昏悶也,搏血上衝,朦昧心神之故。〕或如狂,甚則發狂,或身目發黃,〔濕熱發黃必小便不利。〕脈沉有力,宜此湯,下盡黑物則愈。
桃仁〔破瘀血。三、五錢〕,大黃〔下瘀血。二錢至五錢。〕,芒硝〔能走血,軟堅潤燥。一、二錢,元明粉代之,則性緩。〕,甘草〔調胃和中。錢許。〕,桂枝〔血得熱則行也。二、三、五分。內有熱則去之,觀大黃䗪蟲丸方中,用黃芩清熱,以瘀久必生熱也。〕若挾虛者,加生地、歸、芍。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滋養陰液、潤澤乾燥、清除熱邪、疏利小便的藥物。如果病人覺得口渴想喝水,並且小便不順暢,就適合使用這個方劑,因為口渴想喝水表示體內熱邪很嚴重,小便困難表示熱邪阻滯膀胱。疏通小便,熱邪就會消退,津液就能恢復,口渴自然就會停止。如果病人是少陰病而出現腹瀉,也適合用這個方劑,這就如同張仲景所說的:「腹瀉不止,應該疏利小便。」疏通水道,可以減緩腹瀉的急迫勢頭,這樣水穀就能夠分清,腹瀉自然就會停止。如果病人是陽明病,出汗多而口渴,就不適合用豬苓湯,因為出汗過多會導致胃部乾燥。
這是因為胃中的津液,已經因為熱邪而耗損,又因為出汗過多而從體表流失,如果再用豬苓湯疏利小便,使津液從下排出,那麼津液就會很快耗盡。
加減導赤散,可以用來治療熱邪阻滯膀胱,導致小腹脹滿、小便不順暢的症狀。(如果小腹硬滿,小便卻正常,那是蓄血的症狀。)這個方劑也可以用來治療因為喝水過多導致水液停留在胸部,引起心悸、頭部微微出汗的症狀。(這是因為濕熱向上蒸騰,陽氣無法下行。)如果沒有明顯發高燒的症狀。(是因為熱邪只是停留在胸部,所以體表沒有明顯的發熱。)
藥物組成:豬苓、澤瀉、茯苓、滑石、甘草、橘紅。如果身體和眼睛發黃,要加入茵陳。如果是水液停留在胸部的症狀,要加入木通、燈心草。
這個方劑其實就是五苓散和天水散合用,去掉白朮、桂枝,並加入橘紅。五苓散使用桂枝,是因為太陽中風,表證還沒解除,邪氣又進入體內,出現煩渴、小便不順暢的症狀,所以用桂枝來解表,用茯苓、澤瀉來清除熱邪,用白朮來健脾,可以同時解決表裡的問題。現在沒有太陽表證,所以不需要桂枝,白朮容易使氣機壅滯,所以也不使用,加入橘紅的原因,是因為能幫助膀胱氣化,使水液排出。
犀角地黃湯,可以用來治療吐血、流鼻血的症狀。(這是因為火熱邪氣侵入體內,擾亂血分,導致血液妄行。)如果吐血、流鼻血沒有完全停止,血液停留在胸部、脅肋、中脘、或者小腹,形成蓄血,導致疼痛難忍,無法按壓。(一定會同時出現小便正常,大便顏色發黑的症狀,這都是蓄血的症狀。)
藥物組成:犀角尖(3-5錢),生地(3-8錢),芍藥(也有用赤芍的),丹皮(各1-2錢)。這四味藥都能夠涼血。其中犀角、丹皮還能幫助消除瘀血。止血的時候可以加入茅根、藕汁,用磨好的墨汁調服。(外用冷水敷在後腦勺,擦洗雙腳。)如果吐血、流鼻血的症狀是由熱邪過盛引起的,可以合用黃連阿膠湯。(治病要找到病因,吐血、流鼻血是因為邪火,所以用苦寒的藥物來直接清除熱邪。)可以加入麥冬、童便。如果疼痛是由於瘀血引起的,可以加入元胡。如果要破除瘀血,可以加入桃仁、紅花、降香、大黃。
這個方劑是清涼血液、滋養陰液、去除瘀血、促進新生的藥物。雖然是治療吐血、流鼻血以及蓄血的方劑,但根據經驗,在熱病中常常會出現昏迷、抽搐、肌肉跳動等症狀,這個方劑非常適合。醫書上說:「各種熱病引起的昏迷、抽搐都屬於火邪所致。」邪熱損傷神智,就會導致神志昏迷、煩躁;陽氣過亢損傷血液,就會導致肌肉失去滋養而出現抽搐、跳動。犀角可以清心安神、解除煩躁;生地可以涼血滋陰。如果病人出現神志昏迷、煩躁的症狀,要加重犀角的用量;如果出現抽搐、跳動的症狀,要加重生地的用量。這就是所謂的「用藥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方子,適合病情的就可以使用。」
桃仁承氣湯,可以用於治療外在的疾病已經解除,但是小腹卻硬滿,疼痛難忍,無法按壓(這是因為血瘀積在下焦),小便正常(這是因為是血病,氣沒有病),大便乾燥容易排出(這是因為邪氣不在氣,而是瘀積在血),大便顏色一定是黑色的(這是因為瘀血積滯),這些都是蓄血的症狀。病人可能會出現健忘(其實是昏迷的表現,因為瘀血上衝,影響心神),或者像發狂一樣,嚴重的話真的會發狂,或者身體和眼睛發黃(濕熱發黃一定會伴隨小便不順暢)。脈象沉實有力,就適合用這個方劑,排出黑色的瘀血就會痊癒。
藥物組成:桃仁(破除瘀血,3-5錢),大黃(攻下瘀血,2-5錢),芒硝(可以使瘀血流動,軟化堅硬、滋潤乾燥,1-2錢,如果用元明粉代替,藥性會比較緩和),甘草(調和胃氣,1錢左右),桂枝(因為血遇熱則流動,2-5分,如果體內有熱,就去掉桂枝,可以觀察大黃䗪蟲丸方劑中,使用黃芩來清熱,因為瘀血久積一定會產生熱。)如果病人體質虛弱,可以加入生地、當歸、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