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17)

回本書目錄

卷六·射集 (17)

1. 傷寒溫病附方

按斑疹及小兒痧痘,皆屬肺胃火熱,不必依症施治,惟宜治本,解二經之邪熱,則諸症自退,斑之方萌,與蚊跡相似,發斑多見於胸腹,蚊跡多見於四肢。病人昏瞶,先紅後赤者斑也;病人安靜,先紅後黃者,蚊跡也。須看斑色鮮紅者吉,紫赤者險,淡白者危,黑色者死。斑既發出,須得脈洪數有力,身溫足溫易治;若脈沉小足冷,元氣虛弱者難醫。

滑伯仁曰:脈者血氣之波瀾,發斑則血散於肌膚,故脈小或絕無。凡斑欲出未出之時,治宜清涼辛散為主,最忌酸收,誤施溫補,禍不旋踵。藥用葛根散陽明之鬱火,薄荷解太陰之風熱,荊芥散風熱,治瘡毒,牛蒡開毛竅,除熱毒。總以透斑為主。如裡熱熾盛,可加犀角,寒而不滯,其性走散故也。

或合白虎湯,俟斑透,即以化斑湯加減治之。若人虛脈弱者少加人參,參本肺熱所忌,不得已而用之,以扶元氣,而兼化斑。斑症慎勿發汗,汗則斑爛。又不可下,下則斑毒內陷,症反變劇。若大便燥結,以元明粉潤之,或用豬膽汁導之。凡發斑吐瀉者多吉;以陽明之熱得解,即表裡分消之義也。

治瀉慎勿止瀉,惟用黃連、茯、甘、升、葛之屬,則瀉自止。如便膿血,是熱邪下陷也,大忌止澀,宜芩連以清熱毒,茯、甘以調脾胃,升、葛以散熱邪,加滑石末調服,取其行積滯,逐凝血也。

竹葉石膏湯加犀角、金汁,治熱邪傳胃衝心,神亂髮狂,妄言罵詈,不避親疏。〔神明昏亂故也。〕甚則棄衣而走,〔熱盛於身也。〕登高而歌,逾垣上屋,〔陽邪剛盛,故履步失常,〕目赤唇焦,舌乾齒燥,大渴飲水,小便短赤,〔皆裡熱熾盛之所致,〕大便不結者,〔腸胃熱盛,而傳化失常也。〕急以此湯大劑頻頻灌之。

竹葉〔一百五十片。〕,石膏〔四兩。〕,知母〔一兩五錢。〕,甘草〔五錢。〕,麥冬〔二兩。〕,犀角尖〔涼心清熱,一兩。〕,金汁〔治陽毒發狂,陳久者一大杯。〕

此方治足陽明胃實發狂,便不結者用之。如大便不通,當用承氣湯急下之。凡發狂難制,以醋潑火炭上,煙衝入鼻即安。一切熱病熱邪傳裡,亢極無解,用黃連一兩,或芒硝煎水,井中頓冷,浸新青布搭胸上,熱即換之,熱勢稍退即除去,床前宜置冰水。行此法者,水可以滅火,寒可以除熱,外可以安內。經曰:水行漬之,和其中和,可使畢已。此之謂也。

三黃石膏湯,治熱病壯熱,無汗煩躁,〔壯熱無汗,表未解也。兼見煩躁渴炊等症,是表裡熱盛,故津耗無汗。〕鼻乾面紅,〔陽明火邪,上行燎面。經云:面熱者胃病也。〕目赤唇焦,舌乾齒燥〔胃脈入上齒中故也。〕大渴飲水,狂叫欲走,脈洪而數。

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二、三錢。〕,石膏〔三、四兩。〕,知母〔兩許。〕,甘草〔三錢。即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清裡熱以救津液。〕,薄荷〔三錢。〕,淡豉〔解肌透汗,微汗則解,一兩。〕

白話文:

關於斑疹和小兒痧痘,都屬於肺和胃的火熱,不必針對個別症狀來治療,最重要的是治療根本,解除這兩個經脈的邪熱,那麼各種症狀自然會消退。斑疹剛出現時,像蚊子咬的痕跡,發斑疹大多出現在胸腹部,蚊子咬的痕跡則多在四肢。病人如果昏迷,而且疹子先紅後變赤色的,這是斑疹;病人如果安靜,疹子先紅後變黃色的,這是蚊子咬的痕跡。必須觀察疹子的顏色,鮮紅色是好的現象,紫紅色就很危險,淡白色則更危險,黑色就表示快要死了。疹子發出來後,如果脈搏洪大有力,身體溫熱,腳也是溫熱的,就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脈搏微弱,腳冰冷,表示元氣虛弱,就難以醫治。

滑伯仁說:「脈象是血氣的波動,發斑疹時血散佈在皮膚,所以脈象會微弱甚至摸不到。」凡是疹子要出但還沒出來的時候,治療應該以清涼辛散為主,最忌諱使用酸澀收斂的藥物,如果誤用溫補的藥,很快就會出問題。藥物可以使用葛根來散開陽明的鬱熱,薄荷來解除太陰的風熱,荊芥來散風熱,治療瘡毒,牛蒡能打開毛孔,排除熱毒。總之,以使疹子透發出來為主要目標。如果體內熱邪太盛,可以加入犀角,犀角藥性寒涼卻不滯膩,而且能發散。

也可以配合使用白虎湯,等疹子透出來後,就用化斑湯加減來治療。如果病人身體虛弱,脈象微弱,可以少量加入人參,人參雖然是肺熱所忌諱的,但不得已而用之,是用來扶助元氣,同時兼顧化解斑疹。長疹子的時候千萬不要發汗,發汗會讓疹子潰爛。也不可以瀉下,瀉下會讓疹毒內陷,反而使病情更加嚴重。如果大便乾燥,可以用元明粉來潤滑腸道,或者用豬膽汁來導瀉。凡是發斑疹時有嘔吐或腹瀉的,多半是好的現象,因為這是陽明的熱邪得以解除,表示疾病從內到外都在消散。

治療腹瀉時,千萬不要止瀉,只能用黃連、茯苓、甘草、升麻、葛根之類的藥物,腹瀉自然會停止。如果大便中有膿血,表示熱邪下陷,絕對禁止使用收澀的藥物,應該用黃芩、黃連來清除熱毒,茯苓、甘草來調理脾胃,升麻、葛根來發散熱邪,再加入滑石粉調和服用,利用它來排除積滯,驅逐凝血。

用竹葉石膏湯加犀角、金汁,可以治療熱邪傳入胃部,向上衝擊心臟,導致神智錯亂、發狂,胡言亂語、破口大罵,甚至對親人也沒禮貌。(這是因為神志昏亂的緣故。)嚴重時會脫掉衣服亂跑,(這是因為體內熱盛的緣故。)爬到高處唱歌,翻牆上屋,(這是因為陽邪剛猛,所以腳步失常。)眼睛發紅、嘴唇焦乾、舌頭乾燥、牙齒也乾燥,極度口渴想喝水,小便短少而赤紅,(這些都是體內熱邪熾盛所導致的。)大便不乾燥,(這是腸胃熱盛,傳導功能失常的緣故。)要趕快用這個湯劑,大量頻繁地灌服。

竹葉(一百五十片)、石膏(四兩)、知母(一兩五錢)、甘草(五錢)、麥冬(二兩)、犀角尖(涼心清熱,一兩)、金汁(治療陽毒發狂,存放很久的用一大杯)。

這個方子治療足陽明胃實導致的發狂,並且大便不乾燥的情況。如果大便不通,就應該用承氣湯來緊急瀉下。凡是發狂難以控制的時候,可以用醋潑在燒紅的炭上,用煙薰入鼻孔,病就會安靜下來。一切熱病,熱邪傳入體內,到了極點無法解除時,可以用黃連一兩,或者芒硝煎水,放在井裡冰鎮冷卻,用新的青布浸泡在裡面,敷在胸口上,熱了就換,等熱勢稍退就拿掉,床前應該放冰水。施行這種方法,水可以滅火,寒可以除熱,外在可以安撫內在。經典上說:「用水浸泡,使其和諧,病就可以痊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黃石膏湯,可以治療熱病導致的高燒,沒有汗、煩躁不安,(高燒沒有汗,表示表邪還沒有解除,加上煩躁口渴等症狀,是表裡都有熱邪,所以津液耗損導致沒有汗。)鼻子乾燥、臉色發紅,(陽明的火邪向上延燒到臉部。經典上說:「臉色發熱是胃病。」)眼睛發紅、嘴唇焦乾、舌頭乾燥、牙齒也乾燥,(胃脈進入上齒的緣故。)極度口渴想喝水,狂叫亂跑,脈象洪大而快。

黃連、黃芩、黃柏、黑山梔(各二、三錢)、石膏(三、四兩)、知母(一兩多)、甘草(三錢,這就是黃連解毒湯和白虎湯合在一起,用來清除體內熱邪以保住津液)、薄荷(三錢)、淡豆豉(用來解肌透汗,微微出汗就能解除,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