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13)
卷六·射集 (13)
1. 傷寒溫病附方
〕不嘔無汗,去半夏加葛根。〔即柴葛解肌之法。〕喜涼惡熱,自汗煩躁,口渴飲冷者,合白虎湯加麥冬、竹葉。婦人經水適來適斷,熱邪乘虛陷入血室,其血必結,寒熱如瘧,發作有時,〔邪血搏擊,正邪紛爭,陰陽之勝,勢如瘧狀,故為有時。〕晝日明瞭,暮則如見鬼,〔肝開竅於目,熱血連結,魂不歸舍,而反影於目。
〕胸脅下滿,如結胸狀,〔邪聚血結故也。〕譫語者,〔血室之邪沖也。〕加生地、丹參、〔涼血去瘀。〕羚羊角。〔清肝熱,祛惡血,胸滿脅滿,並療肌熱,伏熱併除。〕
按此治少陽經半表半裡之症,乃和解藥也。然柴胡欲出表,黃芩欲入里,半夏欲驅痰,動而不和,故仲景去渣復煎,使藥性合一,又非和於表,亦非和於裡,乃和於中。蓋欲解表裡之邪,全借胃氣敷布,所以方中用人參、甘草、大棗,助胃氣以為干旋,使藥表裡分消,所謂大力者負之而去耳。
大抵太陽禁下,陽明禁發汗,利小便,少陽有三禁,不可汗吐下,只此一方和解,隨症加減,並無別方。
柴胡丹皮湯,治清明以後,少陰君火司令,感冒溫風,厥陰心包代心君為病,頭痛或不痛,〔脈不循頭,故不痛者多。〕但身熱,〔風熱之邪在表也。〕始起微惡寒無汗,〔少陰所至,為惡寒戰慄,邪感心包,熱收於內,邪正相搏,郁遏經氣,不達於外,所以惡寒,甚者戰慄,少頃氣達於表,身即發汗。〕心中澹澹大動,〔包絡邪盛,故跳動不安。〕或煩躁發疹,〔擾亂為煩,憤怒為躁,心熱則煩,骨熱則躁。〕左手脈洪大盛。
柴胡〔肝膽主藥,又為心包、三焦引經之藥,故以為君。三錢。〕,丹皮〔清熱,心包引經報使之藥,故以為臣。一錢。〕,獨活〔七分。〕,防風〔一錢。〕,川芎〔七分。〕,淡豉〔三錢。〕,生香附〔皆疏表之藥,君以柴胡,臣以丹皮,則能同入心包而散風熱之邪。二錢。
〕,蘇葉〔固無汗,用以開腠。一錢。〕,炙甘草〔和中五分。〕引用薑棗。〔溫服,服後取吐,微汗出愈。若未吐而不愈,服之三。四劑自效。〕心中動甚而煩躁者,加生地、麥冬、丹參、玄參。發疹加葛根、薄荷、荊芥、牛蒡子。
按此方治三、四、五月感冒時令溫邪,疏表之劑。表症未解,而復見里症者,皆當以本方柴胡、丹皮為主,余任去留,另加對症之藥治之。治熱病之法亦如是,但以柴胡、丹皮為主。
柴胡骨皮湯,治芒種以後,手少陽相火司令,感冒熱邪,三焦經絡受病,頭痛發熱惡風。〔邪氣壅逆故頭痛。手經發熱,不似足經,惟顯忽熱忽不熱,即是溫熱之病。邪風在於表,故惡風。〕自汗,〔風火侵入,擾亂陰氣故也。〕目銳眥連耳後痛,耳鳴耳聾,暈眩咽痛,〔三焦脈從耳後入耳中,卻出至目銳眥。因熱氣為之拂鬱,故為痛為鳴,為聾為眩。火氣搏結,故咽痛。〕肩臑肘臂外廉皆痛。〔經脈所過,皆為不利。〕或煩躁發斑。〔三焦脈絡心包,故發煩躁。〕右手脈洪而盛。
白話文:
如果沒有嘔吐、也沒有出汗,就把方中的半夏去掉,加上葛根。(這就是用柴葛解肌的方法。)如果患者喜歡涼爽、討厭熱,自己會出汗、感到煩躁、口渴想喝冷的,就用白虎湯加上麥冬、竹葉。婦女月經來的時候時斷時續,熱邪趁虛侵入血室,使血液凝結,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忽冷忽熱,並且發作的時間有規律。(這是因為邪氣和血搏鬥,正氣和邪氣互相鬥爭,陰陽之間互相勝負,情況像瘧疾一樣,所以發作有時。)白天意識清醒,到了晚上就好像看到鬼一樣。(肝臟在眼睛開竅,熱血聚集,魂魄不能安寧,所以反射在眼睛上出現幻覺。)
胸脅下感覺脹滿,像結胸一樣。(這是因為邪氣聚集,血液凝結。)說胡話,(這是因為邪氣衝擊血室。)加上生地、丹參,(用來涼血、去除瘀血。)和羚羊角。(用來清肝熱、祛除惡血。胸部和脅部脹滿,以及肌肉發熱,潛伏的熱邪都可以去除。)
這個方子是治療少陽經半表半裡的病症,是用來調和的藥方。但是,柴胡有發散到體表的作用,黃芩有進入體內的作用,半夏有驅除痰的作用,藥性不協調,所以張仲景要將藥渣濾掉再煎一次,使藥性融合在一起,它既不是在體表調和,也不是在體內調和,而是在中間調和。主要是想解除表裡之邪,全部都靠胃氣來發散,所以方中使用人參、甘草、大棗,來幫助胃氣,使藥力在表裡都能發揮作用,就像有力氣的人把東西背走一樣。
一般來說,太陽經的病不能用瀉下的方法,陽明經的病不能用發汗、利小便的方法,少陽經有三種禁忌,不能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方法,只有這個和解的方子,可以隨著不同的症狀加減藥物,沒有其他的方法。
柴胡丹皮湯,用來治療清明節以後,少陰君火當令的時候,感受溫風引起的感冒,厥陰心包代替心君發病,可能會頭痛,也可能不痛,(因為脈搏不循著頭部運行,所以多數情況下不痛。)但會全身發熱,(這是因為風熱之邪在體表。)剛開始會稍微怕冷、沒有出汗,(這是因為少陰經所主的病症是怕冷戰慄,邪氣侵入心包,熱邪收斂在體內,邪正之氣互相搏鬥,經氣被阻礙,不能向外發散,所以怕冷,嚴重的會戰慄,過一會兒氣血到達體表,就會出汗。)心中感覺跳動得很厲害,(這是因為心包的邪氣旺盛,所以跳動不安。)或者煩躁不安、身上起疹子,(心煩是因為擾亂,躁動是因為憤怒,心熱則煩,骨頭發熱則躁動。)左手的脈搏洪大有力。
藥方組成:柴胡(是治療肝膽的主要藥物,也是引導藥物進入心包和三焦的藥,所以作為主藥,用三錢),丹皮(是清熱藥,也是引導藥物進入心包的報使藥,所以作為輔藥,用一錢),獨活(七分),防風(一錢),川芎(七分),淡豆豉(三錢),生香附(這些都是疏散體表的藥物,用柴胡做主藥,丹皮做輔藥,就能一起進入心包來發散風熱之邪,用二錢),蘇葉(因為沒有出汗,用來打開毛孔,用一錢),炙甘草(用來調和藥性,用五分),引藥用生薑和大棗。煎好後溫服,服藥後可以催吐,微微出汗病就會好。如果沒有吐出來病沒有好,服用三四劑就會有效。如果心中跳動得很厲害而且感到煩躁,就加上生地、麥冬、丹參、玄參。如果身上起疹子,就加上葛根、薄荷、荊芥、牛蒡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三、四、五月份感受時令溫邪引起的感冒,是疏散體表的藥劑。如果體表的病症還沒好,又出現了體內的病症,都應該以這個方子中的柴胡、丹皮為主,其他的藥物可以根據情況增減,再加入對症的藥物來治療。治療熱病的方法也是這樣,但要以柴胡、丹皮為主。
柴胡骨皮湯,用來治療芒種節氣以後,手少陽相火當令的時候,感受熱邪,三焦經絡發病,出現頭痛、發熱、怕風。(邪氣阻滯經脈,所以頭痛。手經發熱和足經不同,只會出現時熱時不熱的情況,這就是溫熱的病。邪風在體表,所以怕風。)自己會出汗,(這是因為風火侵入,擾亂陰氣。)眼睛外側到耳朵後面會疼痛,出現耳鳴耳聾、頭暈、咽喉疼痛。(三焦經脈從耳朵後面進入耳朵裡面,然後出來到眼睛外側。因為熱氣阻礙,所以會疼痛、耳鳴、耳聾、頭暈。火氣凝結,所以咽喉疼痛。)肩部、上臂、肘部外側都會疼痛。(經脈經過的地方,都感覺不舒服。)或者煩躁不安、身上出現斑疹。(三焦經脈連著心包,所以會感到煩躁。)右手的脈搏洪大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