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六·射集 (8)
卷六·射集 (8)
1. 溫熱
當推傷寒表裡之法用藥,所以仲景於此不出方,而實有對症之方存焉,即當各隨其所得而攻之也。餘論溫熱症治,而因敘四時六氣感人之病,以及客氣流行,伏邪內發,為溫病風溫之症,使學者因時以辨症定名,因症以察脈用藥,勿徒以傷寒概六氣之病。又當推經言有者求之,無者求之,但見何經的症,即用何經治法,不可固執拘板不移,始可無誤。
要知溫熱之病,解表則與傷寒用麻、桂甘熱不同,如遇傳變陽明少陽三陰諸經,及手經諸症,或清熱,或攻裡,或救虛,總不外傷寒治法,一言以蔽之曰:存津液。此治溫病之大要也。
白話文:
治療溫熱病應該採用治療傷寒的表裡方法來用藥。所以張仲景在這裡沒有直接開出藥方,而是實際上存在著針對不同症狀的藥方,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我在此討論溫熱病的治療,同時也順便闡述四時六氣(指春、夏、秋、冬及風、寒、暑、濕、燥、火)感人致病的情況,以及外來的邪氣流行、潛伏的邪氣在體內爆發,導致溫病和風溫等疾病。希望學習的人能夠根據季節來辨別症狀、確定病名,並根據症狀來觀察脈象、使用藥物,不要只是把所有六氣引起的疾病都當作傷寒來治療。
另外,也要遵循醫書的原則,有記載的就按照記載的方法來治療,沒有記載的就想辦法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只要觀察到是哪個經絡出現了症狀,就用那個經絡的治療方法,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這樣才能避免錯誤。
要知道,溫熱病在解表時所用的藥物與傷寒所用的麻黃、桂枝等辛溫發散的藥物不同。如果病情傳變到陽明、少陽和三陰經等,以及手部經絡出現各種症狀,就應該根據情況採取清熱、攻裡或補虛等方法,但總的來說,都離不開治療傷寒的基本原則,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保住津液。這是治療溫熱病最重要的原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