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松園醫鏡》~ 卷五·樂集 (11)
卷五·樂集 (11)
1. 論治大綱
前用平補後,已示銷兵放馬,偃武崇文之意,茲後總有頑痰留積經絡,但宜甘寒助氣開通,如麥冬、梨汁、竹瀝、參、耆、甘、芍之類,不宜辛辣助熱壅塞。蓋辛辣始先不得已而用其毒,陽既安堵,即宜休養其陰,何得喜功生事,徒令病去藥存,轉生他患,漫無寧宇,此八難也。
地中有水,水中有火,火中有風。故地氣小動則為災眚,大動則地水火風,四輪同時轟轉,頃之攪毀太空,混為一區,天地萬物,凡屬有形,同歸於壞。然地氣有時大動,而世界得不速壞者,則以玄天真武,坐鎮北方,攝伏龍蛇,不使起陸,以故地動而水不動,水不動而水中之火,火中之風,自不動也。
仲景於陰盛亡陽之症,必用真武湯以救逆者,非以此乎?故凡病若見陰邪黃髮,上干清道,必顯畏寒腹痛,上嘔下利,自汗淋漓,肉瞤筋惕等症,即忙把住關門,行真武坐鎮之法,一遵仲景之秘,其人獲安。
倘失此不治,頃之濁陰從胸而上入者,咽喉腫痹,舌脹睛突;濁陰從背而上入者,頸筋粗大,頭項若冰,轉盼渾身青紫而死,謂非如地氣加天之劫厄乎?惟是陡進附子、乾薑純陽之藥,亟驅陰邪下從陰竅而出,非與迅掃濁陰之氣還返地界同義乎?然必盡驅陽隙之陰,不使少留,乃得功收再造,非與一洗天界餘氣,俾返沖和同義乎?
凡治陰病,得其轉為陽病,則不藥自愈;縱不愈,用陰分藥一劑,以濟其偏,則無不愈。
白話文:
先前使用平補的方法,已經表明了休養生息,不再用猛藥的意思。之後如果還有頑固的痰積留在經絡中,應該使用甘涼的藥物來幫助氣機疏通,例如麥冬、梨汁、竹瀝、人參、黃耆、甘草、白芍之類。不應該使用辛辣助熱的藥物,使病情更加壅塞。辛辣藥物一開始是不得已才使用,用來攻邪的,現在陽氣已經安定,就應該休養陰氣,怎麼可以喜歡用藥來生事,反而讓病好了,藥卻還留在體內,產生其他疾病,讓人身體不得安寧呢?這是治療上的八個難題之一。
地底下有水,水中有火,火中有風。所以地氣稍微一動就會發生災禍,大地氣如果大動,就會像地水火風四輪同時旋轉,頃刻間攪亂毀壞太空,將萬物混為一團,天地萬物,凡是有形的,都會一起毀壞。然而地氣有時大動,世界卻不至於馬上毀壞,是因為有玄天真武坐鎮北方,制服龍蛇,不讓它們跑到陸地上來,所以地動而水不動,水不動而水中的火、火中的風,自然也不會動。
張仲景在治療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衰亡的病症時,一定會使用真武湯來救治,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所以凡是看到病人有陰邪之氣,出現黃色頭髮,侵犯到清陽之路,一定會出現畏寒腹痛、上吐下瀉、自汗淋漓、肌肉跳動、筋脈抽搐等症狀,就要趕緊抓住要害,施行真武湯坐鎮的方法,完全依照張仲景的秘訣,病人就能平安。
如果錯失良機沒有治療,頃刻間濁陰之氣從胸部往上侵入,就會出現咽喉腫痛、舌頭腫脹、眼睛突出;濁陰之氣從背部往上侵入,就會出現頸部筋脈粗大、頭頸像冰塊一樣寒冷,轉眼間就會全身青紫而死,這不就像地氣加天災一樣的災難嗎?這時候就應該馬上使用附子、乾薑等純陽藥物,迅速將陰邪之氣從下陰排出,這不就是快速掃清濁陰之氣,使其返回地界的意思嗎?而且必須徹底清除陽氣中的陰邪,不讓它有任何殘留,才能成功達到再次創造健康的效果,這不就像把天界殘餘的邪氣清洗乾淨,使其恢復沖和狀態的意思嗎?
凡是治療陰病,如果能夠轉變為陽病,即使不吃藥也會自己痊癒;即使不能完全痊癒,只要使用少量陰分藥物來調理它的偏頗,沒有不痊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