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靖遠

《顧松園醫鏡》~ 卷五·樂集 (9)

回本書目錄

卷五·樂集 (9)

1. 論治大綱

今人以峻烈之藥,劫盡其陰以為培陽,益以房幃重耗,漸至髓消肉減,神昏氣奪,毛悴色夭,尚不知為藥所誤,可勝悼哉。

經言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後天癸至。夫天癸者陰氣也。小兒之陰氣未至,故曰純陽,原非陽氣有餘之謂,特稚陽耳。不知稚陽之陽甚微,世醫輒稱小兒純陽,恣用苦寒,妄攻其熱。夫陰既不足,又伐其陽,多致陰陽俱敗,脾腎俱傷。又節齋云:小兒無補腎法,謂男至十六,兩腎始充滿,既滿之後,妄用虧損,則可用藥補之。若受胎之時,稟之不足,則無可補,稟之原足,又何待於補也。

嗚呼!此何說耶!夫小兒之陰氣未成,即腎虛也,或父母多欲,而所稟水虧,亦腎虛也。陰既不足,而不知補之,陰絕則孤陽亦滅矣,何謂無可補耶。

凡禽畜之類,有肺者有尿,無肺者無尿,故水道不利而成脹滿,以清肺為急。

久,嗽不愈,緣於肺虛有火,當清肺潤肺,忌用澀燥閉氣之藥,設若誤用粟殼、訶子,俾火壅於肺,不得下降,若再兼參、朮、半夏、即死不旋踵矣。世醫多蹈此弊,特表示戒。

咳嗽吐血,時時發熱,未必成瘵也,服四物、黃柏、知母之類不已,則瘵成矣;胸滿膨脹,悒悒不快,未必成脹也,服山楂、神麯之藥不已,則脹成矣;氣滯膈塞,未必成噎也,服青皮、枳殼、寬快之藥不已,則噎成矣。成則不治,嗟何及矣!

失血家須用下劑破血,蓋施之於妄逆之初;亡血家不可下,蓋戒之於亡血之後。

禁藥者,津液內亡作渴,禁用淡滲五芩,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發汗,咽痛禁發汗利小便,大便快利,禁服梔子,大便秘澀,禁用燥藥,吐多不得復吐,而上氣壅滯,大便不通,止可宣散上氣,禁利大便。脈弦禁服平胃而虛虛,脈緩禁服建中而實實。

人身不過表裡,表裡不過陰陽,陰陽即榮衛,榮衛即血氣。臟腑筋骨居於內,賴榮氣以資之,皮毛分肉居於外,賴衛氣以煦之,而後內而精髓,外而髮膚,無弗得養者,皆榮衛之化也,榮雖主血而在內,然亦何嘗無氣,衛雖主氣而在外,然亦何嘗無血,故榮中未必無衛,衛中未必無榮,但行於內者,便謂之榮,行於外者,便謂之衛,分之則二,合之則一而已。

脈有經絡,經在內,絡在外。氣有榮衛,榮在內,衛在外。今飲酒者,其氣自內達外,似宜先經而後絡,茲乃經言先絡而後經者何也?蓋衛為水穀之悍氣,酒亦為水穀之悍氣,其慓疾之性亦然,故經言飲酒者,必隨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經脈,而後榮氣乃滿,經脈大盛。

酒之氣悍,則直達下焦,酒之質清,則速行無滯,故經言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酒之性極能升騰,日飲沸酒不輟,勢必將下脘之氣,轉升於中上二脘,而幽門之口,閉而不通者有之,且滾酒從喉而入,日將上脘炮灼,漸有腐熟之象,而生氣不存,窄隘有加,止能納水,不能納穀者有之,此其所以多成隔症也。

白話文:

現在的人用過於猛烈的藥物,耗盡體內的陰液來助長陽氣,再加上頻繁的房事損耗,逐漸導致精髓消減、肌肉萎縮、精神恍惚、氣息微弱、毛髮枯槁、面色憔悴,還不知道是藥物造成的錯誤,真是令人悲痛啊!

經典說,女子十四歲、男子十六歲,之後才會產生天癸。所謂天癸,就是陰氣。小孩子的陰氣尚未產生,所以說是純陽,並不是指陽氣過剩,而是指陽氣還很稚嫩。不明白稚陽的陽氣很微弱,世俗的醫生總是說小兒是純陽體質,就恣意使用苦寒的藥物,妄自攻伐體內的熱。陰氣本就不足,又去耗損陽氣,很容易導致陰陽兩敗俱傷,脾臟和腎臟都受到損傷。還有醫生說:小兒沒有補腎的方法,認為男子到了十六歲,兩個腎臟才充滿精氣,已經充滿之後,如果因為恣意妄為而虧損,才可以用藥物來補救。如果在受孕的時候,先天稟賦不足,那就沒有什麼可以補救的;如果先天稟賦充足,又何必需要補呢?

唉!這是什麼道理啊!小兒的陰氣還沒有形成,就是腎虛的表現,或是父母慾望過多,導致先天稟賦的精水虧損,也是腎虛的表現。陰氣既然不足,卻不知道要補養,陰氣耗盡,那孤立的陽氣也會隨之消滅,怎麼能說沒有什麼可以補救的呢?

凡是鳥類和走獸,有肺的就有尿,沒有肺的就沒有尿,所以水道不通暢而導致腹脹,要以清肺為首要任務。

咳嗽久治不癒,是由於肺虛有火,應當清肺潤肺,忌用收斂乾燥、閉塞氣機的藥物。如果誤用罌粟殼、訶子,會使火氣壅塞在肺部,無法下降,如果再使用人參、白朮、半夏等藥,會立即死亡。世俗的醫生大多犯這樣的錯誤,特別提出警告。

咳嗽吐血,時常發熱,未必會發展成肺癆。如果服用四物湯、黃柏、知母之類的藥物而沒有停止,就會導致肺癆。胸悶膨脹,心情鬱悶不快,未必會發展成腹脹。如果服用山楂、神麯之類的藥物而沒有停止,就會導致腹脹。氣機阻滯、胸膈不適,未必會發展成食道癌。如果服用青皮、枳殼等疏通氣機的藥物而沒有停止,就會導致食道癌。一旦形成這些疾病,就很難治癒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失血的病人應該使用瀉下的藥物來破除瘀血,這適用於病情剛開始出現錯誤的時候;大量失血的病人不可以瀉下,這是告誡在大量失血之後。

用藥的禁忌:體內津液耗竭導致口渴,禁用淡滲的五苓散;出汗過多禁用利小便的藥物;小便過多禁用發汗的藥物;咽喉疼痛禁用發汗和利小便的藥物;大便通暢禁用梔子;大便乾燥澀滯禁用燥熱的藥物;嘔吐過多不能再催吐,如果氣機上逆壅滯,大便不通,只能宣散上逆的氣機,禁用瀉下藥物。脈象呈現弦脈,禁用平胃散,這會導致虛上加虛;脈象呈現緩脈,禁用建中湯,這會導致實上加實。

人體不過是表裡兩個部分,表裡不過是陰陽兩種狀態,陰陽就是營衛,營衛就是血氣。臟腑筋骨位於體內,依靠營氣來滋養;皮毛肌肉位於體表,依靠衛氣來溫煦。之後無論是內部的精髓,還是外部的頭髮皮膚,都能得到滋養,這都是營衛氣化作用的結果。營氣雖然主要指血液,作用於體內,但並不是完全沒有氣;衛氣雖然主要指氣,作用於體表,但並不是完全沒有血。所以營氣中不一定沒有衛氣,衛氣中也不一定沒有營氣。只是在體內運行的,就稱作營氣;在體表運行的,就稱作衛氣。分開來說是兩個,合起來是一個整體。

脈有經絡,經在內,絡在外。氣有營衛,營在內,衛在外。現在喝酒的人,酒氣從體內發散到體外,似乎應該先經過經脈,然後再到絡脈。但經典上卻說先經過絡脈,然後再到經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衛氣是水穀的精悍之氣,而酒也是水穀的精悍之氣,它們的特性都是快速而有力。所以經典上說飲酒的人,酒氣一定會隨著衛氣,先到達皮膚,先充盈經脈,然後營氣才會充盈,經脈才會大盛。

酒的氣性強烈,會直接到達下焦。酒的質地清澈,則會快速運行而沒有阻礙。所以經典說,酒是成熟穀物的汁液,它的氣性強烈而清澈,所以它會比穀物晚進入體內,但是比穀物更早產生液體。

酒的性質極其容易上升,如果每天不停地喝熱酒,勢必會將下脘的氣機,轉而上升到中脘和上脘,導致幽門的開口關閉而不通暢。而且熱酒從喉嚨進入,每天都會灼傷上脘,逐漸出現腐敗熟爛的現象,導致生機喪失,狹窄的情況加重,只能容納水,不能容納食物,這就是很多人得膈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