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中寒

如夏月坐涼亭水閣高堂大廈中縱食瓜果生冷。亦能中寒。不可泥於盛夏。禁用熱藥也。附子理中湯。(大順散冷香飲子。並皆佳妙。)

有夏月因勞役。飲食失節。又傷冷飲得疾。右三部沉細而微。太陰症也。左三部微浮而弦。虛陽在表也。身體沉重。四肢逆冷。自利清穀。引衣自覆。氣難布息。懶於言語。此脾受寒濕。中氣不足也。法當用四逆湯。但內經有用熱遠熱之戒。是宜從中治。中治者溫之也。錢氏白朮散加升麻主之。一再服後利止身溫神出。可用異功散治中湯辛溫之品二三劑。

附子理中湯

附子(臣),人參(君),白朮(臣),乾薑(炮佐),甘草(炙佐),生薑(使),大棗(使)

錢氏白朮散

人參(君),白朮(君),茯苓(臣),甘草(炙臣),藿香葉(佐),木香(使),葛根(佐)

治中湯

陳皮(佐),青皮(佐),人參(君),白朮(臣),乾姜(炮使),甘草(臣)

白話文:

就像夏天在涼亭、水榭樓閣、高大房屋中,過量食用瓜果等生冷食物,也會導致中寒。不能只執著於盛夏就不會受寒,因此禁用熱性藥物是錯誤的。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大順散、冷香飲子也都很好用。)

有些人夏天因為勞累、飲食不節制,又吃太多冷飲而生病,右手的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沉細而微弱,這是太陰病的症狀。左手的寸、關、尺三部脈象微弱而浮且帶弦象,是虛陽在外的表現。身體感到沉重、四肢冰冷、腹瀉不止而且大便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殘渣,喜歡穿衣蓋被,呼吸困難,不喜歡說話,這是脾胃受到寒濕侵襲、中焦之氣不足的症狀。治療應該使用四逆湯,但是《內經》有「用熱藥來治療熱病」的告誡,所以應該採用折中的方法來治療。所謂折中治療,就是用溫性的藥物來調理。可以使用錢氏白朮散加升麻來治療,服用一兩次後,腹瀉停止,身體回暖,精神恢復。之後可以用異功散,或治中湯等辛溫的藥方來調理兩三次。

附子理中湯的組成:

附子(輔助藥),人參(主藥),白朮(輔助藥),乾薑(炮製過的佐藥),甘草(炙過的佐藥),生薑(使藥),大棗(使藥)

錢氏白朮散的組成:

人參(主藥),白朮(主藥),茯苓(輔助藥),甘草(炙過的輔助藥),藿香葉(佐藥),木香(使藥),葛根(佐藥)

治中湯的組成:

陳皮(佐藥),青皮(佐藥),人參(主藥),白朮(輔助藥),乾薑(炮製過的使藥),甘草(輔助藥)

2. 直中三陰

有一種色欲過度。腠理疏豁。寒邪乘虛而直入於三陰之經。名曰陰症。乃初起不見熱症。暴病也。所謂直入陰經者。乃心肝脾肺腎之經。受肅殺嚴寒之氣。由肌肉間之經絡。直逼臟中。或心或肝或脾或肺或腎。生氣被傷。不得通達。便成陰症也。此時急以熱藥。依經通之。漸漸溫熱。

使臟中熱氣。得通於肌肉間之經絡也。須以理中湯四逆湯真武湯等類。辨症治之。有一種陰症直入腎少陰之經。欲事後感寒。或多欲陽虛。寒乘虛入。臍腹絞痛。手足青紫。厥逆。脈微欲絕。急煎附子理中與之。外用蔥一束。如茶盞大。紮緊切一指厚一段。置臍上。以熨斗火熨之。

熱氣透入腹。逼邪外出為佳。

真武湯

附子(臣),茯苓(臣),白芍(酒炒佐),白朮(君),生薑(使)

四逆湯

甘草(炙臣),乾薑(佐),附子(君)

病甚者用重劑。

白話文:

有一種情況是性慾過度,導致皮膚毛孔疏鬆,寒邪就趁虛直接侵入身體的三陰經脈,這種病症稱為陰症。它剛開始時不會出現發熱的症狀,屬於突發的疾病。所謂的寒邪直入陰經,是指心、肝、脾、肺、腎這五臟的經脈,受到寒冷肅殺的氣侵襲,從肌肉之間的經絡直接進入臟腑,可能侵犯心、肝、脾、肺、腎其中之一,導致身體的元氣受損,無法正常運行,就形成了陰症。

這時候要趕緊用熱性的藥物,按照經脈的走向疏通,慢慢地溫熱身體,讓臟腑中的熱氣,能夠通達到肌肉之間的經絡。需要使用理中湯、四逆湯、真武湯等方劑,根據不同的症狀辨證治療。

還有一種陰症是寒邪直接侵入腎的少陰經,通常是因為性行為後感受風寒,或是性慾過度導致陽氣虛弱,寒邪就趁虛進入,引起肚臍周圍腹部絞痛,手腳青紫,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這種情況要趕快煎煮附子理中湯服用。同時,取一束蔥,大小約一個茶杯,綁緊後切成約一指厚的蔥段,放在肚臍上,用熨斗加熱熨燙,讓熱氣透入腹部,將寒邪逼出體外效果最好。

真武湯的組成:附子(臣藥),茯苓(臣藥),白芍(酒炒,佐藥),白朮(君藥),生薑(使藥)。

四逆湯的組成:甘草(炙,臣藥),乾薑(佐藥),附子(君藥)。

病情嚴重的要使用較重的劑量。

3. 戴陽

有一種戴陽症。兩顴淺紅。紅必遊移無定。或煩躁發狂。欲坐臥泥水中。渴欲飲水。復不能飲。大便自利。或秘結。小便清白。或淡黃。咽喉或痛。或不痛。脈沉遲而微細。肌表雖熱。重按之則不熱。甚者其冷透手。此陰盛格陽也。又有面紅煩躁。遍舌生瘡生刺。舌斂縮如荔枝狀。

或痰涎湧盛。喘急。小便頻數。口乾引飲。兩唇焦裂。喉間如煙火上攻。兩足心如烙。脈洪大而數無倫。按之有力。(亦有按之微弱者)捫其身烙手。此腎虛火不歸經。素問所謂脈從病反者也。俱用十全大補湯。吞八味丸。或大劑八味飲。合生脈散。人參熟地可用至二三兩。

附子可用至三五錢。如認作白虎。立死。

十全大補湯

黃耆(蜜炙),肉桂,四君,四物,

八味丸

即六味飲加附子肉桂。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戴陽」的病症。患者兩頰會出現淺淺的紅色,而且紅暈會不斷移動,沒有固定位置。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甚至發狂的現象,想坐在泥水裡或躺在泥水裡。會口渴想喝水,但又喝不下去。大便可能會腹瀉,也可能會便秘。小便通常清澈無色或呈淡黃色。喉嚨有時會痛,有時則不會。把脈會發現脈象沉緩、微弱細小。雖然身體表面感覺發熱,但用力按壓皮膚時卻沒有熱感,甚至有些患者會感到手部冰冷。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把陽氣逼到體表的緣故。

還有一種情況,患者臉色紅潤,感到煩躁不安,整個舌頭長滿瘡或刺,舌頭縮成荔枝的樣子。或者會有很多痰,呼吸急促,小便次數頻繁,口乾想喝水,嘴唇乾裂,喉嚨像有煙火向上燒灼一樣,兩腳底像被烙鐵燙到一樣。把脈會發現脈象洪大而且跳動很快,按下去感覺有力(也有些按下去感覺微弱的)。觸摸患者身體會覺得燙手。這屬於腎虛導致虛火不歸位。這就如同《黃帝內經》所說的「脈象與疾病表現相反」。

這兩種情況都要用十全大補湯,配合八味丸,或用大劑量的八味飲,再加入生脈散。人參和熟地可以用到二三兩,附子可以用到三五錢。如果誤診為白虎湯證,就會立刻有生命危險。

十全大補湯 黃耆(蜜炙過),肉桂,四君子湯,四物湯。

八味丸 即六味地黃丸,再加上附子和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