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1)
卷三 (1)
1. 咳嗽
傷寒以咳嗽為輕。蓋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雖外邪欲入臟腑。必先從其合而嗽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逆而不散。衝擊咽膈。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而咳也。(或云咳則有聲無痰。嗽則有聲有痰)。初起脈浮緊。頭痛拘急。惡寒發熱無汗者。
冬月十神湯加減。余月芎蘇飲加羌活。(二方輕重得宜。凡非時之氣。皆可用。)如火盛者。加涼藥一二味。枯芩知母花粉地骨之類。如胃熱熏蒸其肺而嗽者。合白虎。挾虛者。加人參。或人參石膏湯。(若脈浮自汗。頭眩眼脹。鼻塞清涕者。傷風候也。亦以十神芎蘇二方分治。
)脈弦口苦。發熱而咳者。少陽也。小柴胡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主之。若發熱胸中煩滿而咳者。加炒栝蔞。若胸脅痞滿。發熱而咳者。加枳實。如下利嘔渴。心煩不得眠而咳嗽者。豬苓湯。四肢厥逆。腹中痛。泄利下重而咳者。四逆散。加五味子乾薑。停飲與表寒相合者。
小青龍湯。(仲景謂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是也。)停飲與裡寒相合者。真武湯去芍藥。加五味子乾薑細辛。(仲景謂四肢沉重疼痛。小便如常。大便自利而咳是也。)有手足逆冷。(上過乎肘。下過乎膝。)脈沉細而咳者。陰症也。四逆湯加五味子。有病傷寒咳嗽。
喉中聲如𪖙。與獨參湯一服而𪖙聲除。至二三帖。咳嗽亦漸退。服二三斤。病始全。今人因右寸脈大。不知分別有力無力。妄投瀉劑。死者多矣。(大是豁大無倫。真空虛陰亡之象。若有餘。其大必牢。內經五色奇咳論曰。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又云。聚於胃關於肺之旨。
乃風寒上襲之初咳症。故辛散溫潤清滋。使上焦之邪表散。咳斯愈矣。若後之水氣停飲。與夫陰寒厥逆致咳。非溫通開合。宗仲景法加減不可。若套以時派表劑。則速之咎矣。此論反覆辨晰次第用藥。深得仲景之旨。而於哮喘喉聲如𪖙之症。與獨參大劑。誠千古之卓識。今之昧此義者。
蓋多多矣。本草人參有定喘之功能。惜讀者漫不經心而忽之也。況喘症之虛者。由元海無根。致腎氣不納。脈之滑大無倫。斯時重用獨參以回元海。猶慮鞭長莫及。何敢咳藥為也。又豈可與凡庸以脈大輒投瀉劑而死者。同日語耶。故揭出以告讀是篇者。)
十神湯
白芷(臣),紫蘇葉(君),麻黃(佐),陳皮(臣),川芎(佐),香附(臣),升麻(使),葛根(君),赤芍(佐),甘草(佐),生薑(使),蔥白(使)
十味芎蘇飲
前胡(佐),葛根(君),枳殼(佐),桔梗(佐),半夏(臣),陳皮(佐),桑皮(佐),杏仁(臣),川芎(臣),紫蘇(君),生薑(使),大棗(使)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咳嗽算是比較輕微的病症。一般來說,風、寒、暑、濕等外邪會先從皮膚毛孔侵入人體。皮膚毛孔是肺臟的屏障,所以即使外邪想進入內臟,也一定會先從肺的屏障開始,引起咳嗽。肺主管氣,如果身體受寒或喝了冷飲,就會傷害肺氣,使肺氣逆亂而不順暢,衝擊咽喉,導致喉嚨發癢,感覺像有東西梗住一樣,因而引起咳嗽。(有人說,咳是只有聲音沒有痰,嗽是有聲音又有痰。)
剛開始咳嗽時,脈象會浮而緊,伴隨頭痛、身體僵硬、怕冷發熱卻不出汗等症狀,
如果是冬天發病,可以用十神湯加減藥物;其他月份則可用芎蘇飲加羌活來治療。(這兩個方子藥性輕重適宜,凡是遇到非時節的氣候變化引起的咳嗽,都可以使用。)如果體內火氣旺盛,可以加用黃芩、知母、花粉、地骨皮等清熱的藥材一兩味。如果因為胃熱向上薰蒸到肺部而引起咳嗽,可以合併使用白虎湯。如果體質虛弱,可以加用人參,或是使用人參石膏湯。(如果脈象浮,且有自汗、頭暈眼花、鼻塞流清涕等症狀,這是受風寒引起的,也可以用十神湯或芎蘇飲來區分治療。)
如果脈象呈現弦狀、口苦、發熱且咳嗽,這是少陽病,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大棗、生薑,改加五味子、乾薑來治療。如果發熱、胸悶煩躁且咳嗽,可以加炒栝蔞。如果胸脅脹滿、發熱且咳嗽,可以加枳實。如果腹瀉、嘔吐、口渴、心煩失眠且咳嗽,可以用豬苓湯。如果四肢冰冷、腹痛、腹瀉且有裡急後重感且咳嗽,可以用四逆散加五味子、乾薑。如果是痰飲停滯又兼有表寒,可以用小青龍湯來治療。(《傷寒論》中說,表證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且咳嗽,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是痰飲停滯又兼有裡寒,可以用真武湯去掉芍藥,改加五味子、乾薑、細辛。(《傷寒論》中說,四肢沉重疼痛、小便正常、大便自利且咳嗽,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手腳冰冷,(冰冷超過肘部和膝蓋),脈象沉細且咳嗽,這是陰症,可以用四逆湯加五味子。
有人因為傷寒引起咳嗽,喉嚨發出像雞叫的聲音,服用獨參湯一帖後,雞叫聲就消失了,再服二三帖,咳嗽也逐漸減退。服用二三斤藥材,病才能完全痊癒。現在的人因為右寸脈搏跳動較大,卻不懂得分辨脈象是有力還是無力,就隨意使用瀉藥,導致很多人因此喪命。(脈搏大是虛大無力的表現,是陰液耗竭的徵象。如果是真的有力,脈搏一定會堅實。內經《五色奇咳論》說,五臟六腑都能引起咳嗽,不只是肺臟而已。又說,痰飲積聚在胃,與肺臟相關聯,指的是風寒剛開始侵襲引起的咳嗽。所以要用辛散、溫潤、清滋的藥物,使上焦的邪氣從體表散發出去,咳嗽自然就會好轉。如果是後期的水氣停滯、陰寒厥逆引起的咳嗽,就不能不用溫通、開合等方法,要依照張仲景的法則加減用藥。如果仍然使用時下常用的表散藥,那就快要出問題了。這段文字反覆詳細地辨別各種咳嗽的病因,並依序用藥,深入理解了張仲景的精髓。對於哮喘和喉嚨發出雞叫聲的症狀,使用獨參湯大劑量治療,真是千古以來的卓見,而現在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本草書記載,人參有定喘的功能,可惜讀者漫不經心而忽略了。何況喘症的虛弱,是因為元氣虛損,導致腎氣不能納入,脈象才會滑大無倫。這時要重用獨參湯來恢復元氣,還怕鞭長莫及,哪裡還敢用治咳的藥物呢?又怎麼可以跟那些因為脈象大就隨意使用瀉藥而喪命的人相提並論呢?所以寫出來告訴讀這篇文章的人。
十神湯
- 白芷(臣藥)
- 紫蘇葉(君藥)
- 麻黃(佐藥)
- 陳皮(臣藥)
- 川芎(佐藥)
- 香附(臣藥)
- 升麻(使藥)
- 葛根(君藥)
- 赤芍(佐藥)
- 甘草(佐藥)
- 生薑(使藥)
- 蔥白(使藥)
十味芎蘇飲
- 前胡(佐藥)
- 葛根(君藥)
- 枳殼(佐藥)
- 桔梗(佐藥)
- 半夏(臣藥)
- 陳皮(佐藥)
- 桑白皮(佐藥)
- 杏仁(臣藥)
- 川芎(臣藥)
- 紫蘇(君藥)
- 生薑(使藥)
- 大棗(使藥)
(《準繩》的方子沒有桑白皮、杏仁、前胡,而是用柴胡、茯苓、甘草)
人參石膏湯
治療傷寒引起的持續咳嗽、心煩、風熱頭痛、精神不振、昏迷等症狀。
- 人參(君藥)
- 石膏(臣藥)
- 半夏(臣藥)
- 梔子仁(佐藥)
- 黃芩(佐藥)
- 川芎(佐藥)
- 茯苓(臣藥)
- 白朮(君藥)
- 生薑(使藥)
將以上藥材煮成一服服用。
四逆散
- 甘草(炙,君藥)
- 枳實(佐藥)
- 芍藥(臣藥)
- 柴胡(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