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六 (7)

1. 驗舌存津液法

凡風寒所感,邪鬱於內,非汗不足以解。原汗乃胃中津液也。故傷寒書中:最要緊關頭,在存津液三字。至熱鬱於內,則津液亡矣,何以能助其汗乎?今立五法以治內傷,而熱病一症,無遺義矣。(五法不單是治內傷;其專舉內傷者,以凡屬外感,皆本內傷也。然不若云「今立五法以存津液,而熱病一症,無遺義矣」,語意尤圓而該。)

一、驗其舌胎白如刺,此肺病也。生脈散,加生地、白芍、當歸、黃耆、甘草、柴胡、黃芩,以生金滋水。(治法匯云:脾熱則滑而胎;脾閉則白胎如雪。東莊批云:二句不論內傷外感,皆以脾滑閉論。皆以脾滑閉論句,恐未能該內傷外感,閱者宜審。)

一、舌胎黑滑,此腎氣凌心,用八味飲。黑燥,用六味飲,以救腎陰。(無論黑白紅黃,皆當辨其燥滑若何,分治。)

一、舌黃胎,補中益氣湯,加黃芩或黃連,以補土生金。如有食,去黃耆,加厚朴。白朮不可去。且發其汗,縱有食不顧也。(中氣虛者必黃而濕;有食者必滿舌黃胎。若舌胎下半節黃膩濕潤者,乃陽明熱邪將盡未盡,並非積滯而有黃膩胎也。宜甘露飲加丹皮、歸芍等。萬不可消導滲利以竭陰液,慎之。又有一種最薄黃胎如漆在舌上者,雖宜清火,必用參朮補正為主。若一味清火,必至氣脫而斃,不可不明。)

一、舌覺轉動不活,防其卷也。逍遙散,加黃芩、丹皮、生地,以滋水生肝。

一、舌鮮紅,此心經病也。六味飲合生脈散,以滋水清火。(凡舌上無胎,如去膜油豬腰子者,名鏡面舌,不治,以其陰津虧竭故也。又舌胎雖有而乾燥者可慮,恐陰液竭也。不可視為泛常,須切記之。)

凡內傷外感寒熱之分,皆從舌胎顏色為準。如黑而滑者,乃腎氣凌心,用八味飲。如枯黑不潤澤者,用六味飲;其人必兩顴遊紅,一劑戰而汗愈。(東莊之治徐蘋村先生是也。)如白而加黃,黃而加黑,此腎凌脾,須治中宮,如補中益氣之類。腎乃北方玄武之色,故屬黑。且火位之下,水氣承之;水來救母,若此時泄火,火無從泄;助子以救母,則仇未有不復者也。亢則害,承乃制,其理昭然。(火亢則刑金;水氣承之,則火乃制。此亢則害、承乃制之說也。各臟腑反覆相循,可類推之。如是灰色,指甲刮下無渣汁者,方是火症,乃芩連之對症也。若腎氣凌心而用芩連,則舌上現出人字紋,必死。黑而不滑,則腎水枯乾,當急救其陰也。凡烈焰近炙則燔手,漸高則愈冷;緣冷氣乃火逼所致,熱病之舌黑即此理也。(取喻甚的))

太陽行身之表,是身之背也;三陰行身之裡,是身之前也;少陽則半表半裡。譬如該補中宮而邪熱未除,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以治其少陽,是半表半裡也。(少陽主半表半裡,乃其經也;然循行之部,又在身之側也。)

白話文:

驗舌存津液法

凡是感受風寒,邪氣鬱積在體內,不發汗就無法解除。而汗液是來自胃中的津液。所以傷寒的書籍中,最關鍵的要點就是「保存津液」這三個字。如果熱邪鬱積在體內,津液就會喪失,又如何能幫助發汗呢?現在提出五種方法來治療內傷,這樣對於熱病這種病症,就沒有遺漏了。(這五種方法不僅僅治療內傷,之所以特別強調內傷,是因為所有外感疾病,其實都源於內傷。但不如說成現在提出五種方法來保存津液,這樣對於熱病這種病症,就沒有遺漏了,這樣說法更完善且全面。)

一、檢查舌苔,如果呈現白色像刺一樣,這是肺部疾病。可以用生脈散,加上生地、白芍、當歸、黃耆、甘草、柴胡、黃芩,來滋養肺金,生養腎水。(《治法匯》中說:脾有熱,舌苔會滑膩;脾閉塞,舌苔會白如雪。東莊先生批註說:這兩句話不論內傷外感,都是從脾的滑膩和閉塞來論述,恐怕不能完全概括內傷外感的情況。讀者應該仔細審視。)

二、舌苔呈現黑色且滑膩,這是腎氣上擾心臟。可以用八味飲來治療;如果舌苔黑色乾燥,則用六味飲,來補救腎陰。(不論舌苔是黑色、白色、紅色、黃色,都應當分辨其乾燥或滑膩程度,然後分別治療。)

三、舌苔呈現黃色,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黃芩或黃連,來補養脾土,生養肺金。如果有積食,就去掉黃耆,加上厚朴。白朮不能去掉。並且要發汗,即使有積食也不用顧慮。(中氣虛的人舌苔一定黃而濕潤,有積食的人舌苔一定滿布黃膩苔。如果舌苔下半部分黃膩濕潤,那是陽明經的熱邪將盡未盡,並非積滯造成的黃膩苔,應該用甘露飲加上丹皮、當歸、白芍等來治療,千萬不可用消食導滯、利水滲濕的方法,以免耗竭陰液,務必謹慎。還有一種很薄的黃苔,像漆一樣塗在舌頭上,雖然應該清熱,但必須以人參、白朮等補養正氣為主,如果只一味清熱,一定會導致氣脫而死,不可不明察。)

四、舌頭感覺轉動不靈活,要預防舌頭捲縮。可以用逍遙散,加上黃芩、丹皮、生地,來滋養腎水,生養肝木。

五、舌頭鮮紅色,這是心經的疾病。可以用六味飲,合用生脈散,來滋養腎水,清瀉心火。(凡是舌苔全無,像剝去薄膜的豬腰子一樣,稱為「鏡面舌」,是無法治癒的,因為陰津已經枯竭。又,舌苔雖然有,但是很乾燥的,也要注意,恐怕是陰液枯竭,不可視為平常,務必切記。)

凡是內傷外感,寒熱的區分,都以舌苔的顏色為標準。如果舌苔黑色而滑膩,那是腎氣上擾心臟,用八味飲治療;如果舌苔枯黑色而不潤澤,用六味飲治療。這種人一定兩頰發紅,服用一劑藥後,發汗就會痊癒。(東莊先生治療徐蘋村先生的病症就是這樣。)如果舌苔白色而又變黃,黃色又加黑色,這是腎氣侵犯脾土,必須治療中焦,用補中益氣湯之類的方劑。腎臟在北方,顏色屬玄武,所以屬黑色,而且在火的位置之下,水氣承接它。水來滋養母體,如果這時候洩火,火沒有發洩的途徑,幫助腎水來滋養母體,仇敵沒有不被消滅的。亢進就會導致危害,承接才能制約,這個道理很明顯。(火氣太旺會傷害肺金,水氣承接它,火才能被制約。這就是「亢則害,承乃制」的說法。各臟腑反覆相生相剋,可以類推。如果是灰色,用指甲刮下沒有殘渣和汁液,才是火症,用黃芩、黃連是對症的。如果腎氣上擾心臟,而用黃芩、黃連,舌頭上就會出現人字紋,必定會死亡。如果舌苔黑而不滑,那是腎水枯竭,應當趕快救治陰液。凡是烈火靠近會灼傷手,漸漸升高反而會變冷,因為冷氣是火逼出來的。熱病的舌頭發黑,也是這個道理。(這個比喻很貼切)

太陽經循行於身體的表面,是身體的背部;三陰經循行於身體的內部,是身體的前部;少陽經則是半表半裡。譬如說,應該補養中焦,而邪熱尚未清除,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湯,來治療少陽經,這就是半表半裡。(少陽經主半表半裡,這是它的特性。然而它的循行部位又在身體的側面。)

生脈散

人參(君),麥冬(臣),五味子(佐)

上方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枸杞代替。

八味飲

附子(使),肉桂(使),熟地(君),丹皮(佐),茯苓(君),澤瀉(佐),山藥(臣),山茱萸(臣)

逍遙散

柴胡(臣),白芍(臣),當歸身(君),白朮(臣),茯苓(佐),廣陳皮(佐),薄荷(使),甘草(臣),丹皮(使),山梔子(使)

上方可以加入生薑、大棗。邪氣很盛的,可以加酒黃芩、黃連;虛弱的,可以配伍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