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五 (1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2)

1. 東莊醫案

汗以參朮。下以地黃。除熱以炙甘草。此等治感症法。在病家未有不以用補為嫌。旁觀未有不以用補為異。即令庸醫見之。亦未有不駭然吐舌者。然其中有妙義焉。蓋感症而起於勞倦。則非助正無以托邪也。非滋陰無以潤便也。非甘溫難以除熱也。彼惟不知此義。故妄駭以為奇耳。

姊丈勞仲虎。初夏勞倦致感。體作寒熱。口苦。醫用重藥發散之。復用山楂厚朴枳實花粉栝蔞半夏之屬。

攻其中。熱益甚。痰嗽喘急。語言無序。予往診之曰。誤矣。急止其餘藥。重用滋水清金之藥。一服而痰嗽漸退。神情覺清。次日往診。脈浮洪而數。語急遽而收輕。手指時作微脹。予曰。此皆虛症也。邪未嘗入陽明。而先攻之。傷其元氣。邪反隨而入陽明矣。重虛其虛。愈不能鼓邪外出。

今雖稍定。夜必發詁妄。當急以人參救之。適篋中所帶不多。止用人參二錢。黃耆一兩。至次日。家人來言。夜來甚悖亂不安。其勢甚迫。似不可救。予曰。無妨。參力不足故耳。時鼓峰在邑。予拉之同往。曰。汗已至矣。何慮為。乃用參兩許。仍入前藥進之。其親友猶議參之與痰喘詀妄相背也。

予與鼓峰曰。無庸疑。吾輩在此坐一刻許。待其汗至而別。何如。眾在猶豫間。因出酒食。過午。舉杯未盡。內出報曰。汗大發矣。是夜熱退。痰喘悉平。繼用補中調土之劑而起。此症與前案。俱系勞倦致感。則得病之源。彼此固無或異也。乃其治法則兩不相同。何哉。蓋前案未經庸手發表攻中。

則陰液尚未受傷。故宜先以參朮補中之劑。鼓邪外出。此症則發表既多。攻中又峻。其熱益甚。有火得風而愈熾也。其痰嗽喘急者。陰被劫而益虧也。若遽投以參朮補土之劑。而不先以滋水清金之藥。則陰液必亡。而氣自何生。汗從何化乎。夫藥之後先。即關病之生死。甚矣。

用藥者不可不講次第也。從子有園丁。忽咯血求診。視其血。鮮紅中間有紫小塊。脈之濡澀。色白。問胸中作惡否。曰然。時頗作痛。直映至背。予曰。知之矣。用桃仁泥三錢。紅花三錢。合理中湯。加肉桂一錢。戒之曰。頻服之。必有黑血大至。待黑盡而鮮者來。乃再來告。

園丁如言。吐瘀積數升。胸痛即平。復再求診。則脈圓實矣。與以理胃養榮之劑。復用填補命門丸子一料。全愈。

治吐血一症。大法有三。然其要只在胸中辨驗。如胸中作惡者。乃七情飢飽勞力等因也。胸中作痛者。乃瘀血抑蓄。折上而奔注也。若不見噁心不見胸痛。而驟湧出者。乃傷寒變熱。迫竅而出也。今案中血見紫塊。脈見濡澀。則症屬蓄血。東莊固已了了。而問及胸中。又云時頗作痛。

則其為蓄血也。愈明白無疑。而去蓄利瘀之劑。自宜投之立應矣。明村王義方。醫學甚明。其室人患血症。因氣稟怯薄。自進歸脾養榮等劑。咯血如故。痰嗽殊甚。邀予診之。脈俱澀滯。予曰。據脈論之。其血色當見紫黑。胸中必有微痛。義方曰。誠如所言。予曰。此蓄血症也。

白話文:

東莊醫案 白話文翻譯

感冒用藥的奧妙

治療感冒,用人參、白朮補氣,用熟地黃滋陰,用炙甘草清熱,這樣的治法,在病人家屬看來,都會嫌補藥用太多;旁觀者也覺得用補藥很奇怪,甚至連庸醫看到了,都會驚訝地吐舌頭。然而,這其中有其奧妙之處。因為感冒如果是因過度勞累引起的,就必須扶正才能祛邪,必須滋陰才能潤腸通便,必須用甘溫藥才能清除熱邪。那些人只是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才會驚訝地認為很奇怪。

勞倦感冒的治療轉變

我姊夫勞仲虎,在初夏時因為過度勞累而感冒,身體發冷發熱,口中發苦。醫生用了很重的發散藥來治療,之後又用山楂、厚朴、枳實、花粉、瓜蔞、半夏等藥來攻伐。結果,熱度更加嚴重,痰多咳嗽、呼吸急促,說話也語無倫次。我去診斷後說:「這是誤診了。」立刻停止其他藥物,改用滋陰清熱的藥物。吃了一服藥,痰和咳嗽就漸漸減少,精神也清醒了一些。第二天再去診斷,脈搏浮大而快,說話急促卻聲音輕微,手指偶爾會有些微腫脹。我說:「這些都是虛症啊!邪氣根本沒有進入陽明經,卻先用攻伐之藥來傷了元氣,邪氣反而乘虛而入,到了陽明經。這樣虛上加虛,更無法將邪氣趕出體外。」

現在雖然稍微好轉,但晚上必定會說胡話、神志不清,必須趕緊用人參來救治。當時我帶的人參不多,只用了二錢人參和一兩黃耆。隔天,家人來說,晚上病情更加混亂不安,情況危急,似乎沒救了。我說:「沒關係,只是人參的藥力不足而已。」當時,鼓峰也在城裡,我把他一同拉去。我說:「已經要發汗了,不用擔心。」於是用了二兩左右的人參,再加入之前的藥物讓他服用。他的親友還在議論,人參和痰喘、胡言亂語的症狀相剋。

我跟鼓峰說:「不用懷疑,我們在這裡坐一會兒,等他發汗了再走,如何?」大家還在猶豫時,就拿出酒食招待,過了中午,酒杯還沒喝完,裡面的人就跑出來說:「已經大發汗了!」當天晚上熱就退了,痰喘都平息了。之後再用補中調和脾胃的藥物來調理,就痊癒了。這個病症和之前的案例,都是因為過度勞累而引起的感冒,得病的原因都一樣。但治療方法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之前的案例沒有經過庸醫的發散和攻伐,所以陰液還沒有受損,適合先用人參、白朮等補中氣的藥物,將邪氣鼓出體外。而這個案例則是發散太多,攻伐太過,導致熱邪更加嚴重,就像火遇到風而更加旺盛。他痰多咳嗽、呼吸急促,是因為陰液被耗損而更加虛弱。如果立即用人參、白朮等補土的藥,而不先用滋陰清熱的藥,那麼陰液必將枯竭,氣從哪裡來,汗又從哪裡來呢?用藥的先後順序,關係著病人的生死,一定要謹慎啊!

園丁咯血的診治

我的僕人中有個園丁,突然咯血來求診。我看他的血,是鮮紅的,中間夾雜著紫色的血塊。脈象細軟而澀,臉色蒼白。我問他胸口有沒有不舒服,他說有,而且時常疼痛,痛到背部。我說:「我知道了。」就用三錢桃仁泥、三錢紅花,配合理中湯,再加一錢肉桂。我囑咐他:「要頻繁服用,一定會有黑血大量排出,等到黑血排盡而鮮血再來時,再來告訴我。」

園丁按照我說的去做,吐出了好幾升的瘀血,胸痛就立刻消失了。再來診斷時,脈搏已經圓滑有力了。我給他開了調理腸胃、滋養身體的藥,又配了填補命門的丸藥讓他服用,就完全康復了。

吐血的辨證要點

治療吐血,大方向有三種,但關鍵在於辨別胸腔的狀況。如果胸口感到噁心,通常是因為情緒、飢飽、勞累等因素引起的;如果胸口疼痛,則是瘀血積聚、向上衝擊導致的;如果沒有噁心、沒有胸痛,卻突然大量吐血,那就是因為傷寒轉熱,導致血從竅門湧出。這個案例中的血有紫色血塊,脈象細軟而澀,這就屬於瘀血積聚的症狀。我早已明瞭,而詢問他胸口狀況時,他又說時常感到疼痛,更可以確定他是瘀血積聚。所以,用活血化瘀的藥物,當然可以立即見效。明村的王義方,醫學非常高明。他的妻子患有血症,因為體質虛弱,就自己服用歸脾湯、養榮湯等補藥,結果咯血的狀況依舊,咳嗽也更加嚴重。請我去診斷,脈象都澀滯。我說:「從脈象來看,血色應該是紫黑色的,胸口一定會有輕微的疼痛。」王義方說:「確實如您所說。」我說:「這就是瘀血的症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