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五 (3)
卷五 (3)
1. 東莊醫案
泄瀉。兒醫謂瘄毒最宜於瀉,不復顧忌,以清火為急。寒涼縱進,病勢殊劇。來邀予視。面色兩顴嫩紅,時咬牙喘急,口渴甚,飲水不絕。脈洪緩如平壯人。予曰:「脾急矣,速投人參、白朮、當歸、黃耆、陳皮、甘草、茯苓、木香以救之。」一劑覺安。次日有鄰族人來候,驚阻之曰:「誤矣!小兒有專門,
豈可令腐儒治之?吾所聞瘄病,以發散清涼解毒為主。今半身瘄潮未退,而用溫補,必不救矣!」其家懼,遂不敢再服。間二日,嶢都復來見予,曰:「諸症復如故,如何?」予曰:「豈有是理哉?君戲我耳!」曰:「日來實不服尊劑。」乃述其故。予曰:「君試急歸,令郎天柱倒矣。」別去。
頃之馳至,曰:「果如公言,奈何?急服前方何如?」予曰:「前方救虛也,今加寒矣,非桂附不能挽也。」曰:「顴紅喘急、口渴飲水,俱是熱症,而公獨言虛寒,何也?」曰:「陰竭於內,陽散於外,而寒涼復逼之,陽無所歸,內真寒而外假熱,此立齋先生所發內經微旨,非深究精蘊者,
不能信也。」嶢都歸,違眾服之。一劑而天柱直,二劑而喘渴止,三劑起行,嬉戲戶外。
觀此案,則知小兒瘄症,亦尚有陽虧者,誰謂稚幼純陽,必無補陽之法耶?吳華崖先生館僮,夏月隨彼湖上,歸感熱症,下利膿血,身如燔炙。予過視之曰:「此陽明病也,不當作痢治。視其舌必黑而燥,夜必多譫語。」其父母曰:「誠如所言,請診之。」則脈已散亂,忽有忽無,狀類蝦游,
不可治也。華崖強予治之云:「固知無生理,亦冀其萬一。」不得已用熟地黃一兩,生地、麥冬、當歸、白芍藥、甘草、枸杞子佐之。戒其家曰:「汗至乃活。」次日復往,曰:「昨夜熱不減,而譫語益狂悖,但血痢不下耳。服藥後見微汗,少頃即止,殆不可治。」予曰:「無驚,且診之。」則脈已接續分明,
洪數鼓指。予喜曰:「今生矣!」仍用前方去生地黃,加棗仁、山藥、山茱萸、牡丹皮。連服六帖。其家以譫妄昏熱不減,每日求更定方。予執不可,姑再忍,定以活人還汝。是日診其脈,始斂而圓,乃曰:「今當為汝去之。」用四順清涼飲子,加熟地黃一兩,大黃五錢。下黑矢數十塊,諸症頓愈。
越二日薄暮,忽復狂譫發熱、喘急口渴。舉家惶惑,謂今必死矣。予笑曰:「除是服庸醫藥,不然,雖挺刃擊之,不死也。豈忌吾言乎?得汗即活矣。」遂投白朮一兩、黃耆一兩、乾薑三錢、甘草一錢、當歸、芍藥各三錢。盡劑,汗如注,酣臥至曉,病霍然已。或曰:「陽明熱甚,當速解其毒。
在古人亦必急下之以存真陰之氣。今子先補而後下,其義何居?」予曰:「毒火燔熾,涼膈承氣症也。而其源起於勞倦,陽邪內灼,脈已無陰。若驟下之,則毒留而陰絕,死不治矣。不聞許學士治傷寒乎?發熱、頭痛、煩渴,脈浮數,曰:此麻黃證也。然榮氣不足,未可發汗,先以黃耆建中湯飲之。」
白話文:
腹瀉
有個小孩生病腹瀉,醫生認為是疹毒引起的,最適合用瀉法來治療,完全不加考慮。他們急著想用清熱的方式,大量使用寒涼藥物,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後來請我去看診,小孩面色兩頰呈現嫩紅色,時常咬牙喘氣,口渴非常嚴重,不停地喝水。脈象洪大而和緩,像健康壯年人一樣。我說:「這是脾氣急了。」趕緊用人參、白朮、當歸、黃耆、陳皮、甘草、茯苓、木香等藥來救治。吃了一劑藥,情況就緩和了。
第二天,有鄰居來探望,驚訝地阻止說:「錯了!小孩的病有專門的治療方法,怎麼能讓不懂醫理的書呆子來治呢?我聽說疹病應該以發散、清涼、解毒為主,現在他半身疹潮還沒消退,就用溫補藥,一定救不活了!」這家人很害怕,就不敢再吃藥了。
過了兩天,那家人又來找我,說:「各種症狀又恢復原樣了,怎麼辦?」我說:「哪有這種道理?你們是在開玩笑吧?」他們說:「這幾天實在沒吃你的藥。」然後把原因告訴了我。我說:「你們趕快回家,你兒子病情危急了!」他們匆忙離開。
過了一會兒,他們急忙跑來說:「果然如你所說,現在該怎麼辦?趕快吃之前的藥方可以嗎?」我說:「之前的藥方是用來補虛的,現在又加寒邪了,不用桂附等溫陽的藥就救不回來了。」他們說:「臉頰紅、喘氣急、口渴喝水,這些都是熱症,為什麼你獨說是虛寒呢?」我說:「這是陰氣在內衰竭,陽氣外散,又用寒涼藥來逼迫,陽氣沒有歸宿,所以是內真寒而外假熱。這是李東垣先生所闡述的《內經》精微之意,不是深入研究精髓的人,不會相信的。」
他們回家後,不顧眾人反對,給孩子吃了藥。一劑藥下去,孩子的情況就好轉了。兩劑藥後,喘和口渴都止住了。三劑藥後,孩子就可以下床走路,在戶外玩耍了。
從這個病例可以看出,小孩的疹病也可能會有陽氣虧虛的情況。誰說孩子年幼體質純陽,就一定不能用補陽的方法呢?
吳華崖先生家的僕人,夏天跟著他去湖邊,回來後得了熱病,腹瀉膿血,身體發熱如燒。我去看診,說:「這是陽明病,不應該當痢疾來治療。看他的舌頭一定是黑而乾燥,晚上一定會說胡話。」他的父母說:「確實像你說的這樣。」我替他診脈,發現脈象已經散亂,忽有忽無,像蝦在游動一樣,這是無法醫治的徵兆。
吳華崖堅持要我試著治療,說:「我知道沒有存活的希望,但也希望能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不得已,用了熟地黃一兩,搭配生地、麥冬、當歸、白芍藥、甘草、枸杞子來輔助。我告誡他們:「必須要出汗才能活下來。」第二天我再去,他們說:「昨晚發熱沒有減退,而且胡言亂語更加嚴重了,只是痢疾沒有再排出來。吃了藥後,看到稍微出了一點汗,很快就停了,恐怕是治不好了。」我說:「不要驚慌,讓我再診斷一下。」我診脈發現脈象已經接續而且清晰,洪數有力。我高興地說:「現在有救了!」我仍然用之前的藥方,去掉生地黃,加上棗仁、山藥、山茱萸、牡丹皮。連服了六帖藥。他們家人因為他胡言亂語、發熱不退,每天都要求換藥方。我堅持不換,說:「你們再忍耐一下,我一定把活人還給你們。」這天我診脈,發現脈象開始收斂而圓潤了。我說:「現在應該可以瀉下了。」於是用了四順清涼飲子,加上熟地黃一兩、大黃五錢。排出數十塊黑色糞便,各種症狀馬上就都好了。
過了兩天,傍晚時分,突然又開始胡言亂語,發熱、喘急、口渴。全家都很恐慌,認為他這次一定會死。我笑著說:「除非是吃了庸醫的藥,不然就算用刀砍他,他也不會死的。難道你們不相信我的話嗎?只要出汗就能活下來了!」於是用白朮一兩、黃耆一兩、乾薑三錢、甘草一錢、當歸芍藥各三錢,全部煮了服用。汗如雨下,酣睡到天亮,病就突然痊癒了。
有人問我說:「陽明熱邪非常嚴重,應該趕緊清解毒熱,古人也一定會急著用瀉藥來保住真陰之氣。你現在先補後瀉,是什麼道理呢?」我說:「毒火熾盛,是涼膈承氣湯證,但是他的病因是勞累過度,陽熱內灼,脈象已經沒有陰氣了。如果馬上用瀉藥,就會導致毒邪殘留,陰氣耗竭而死,沒辦法治療了。難道你們沒聽說許學士治療傷寒的案例嗎?發熱、頭痛、煩渴,脈浮數。他說這是麻黃證,但是榮氣不足,不可以發汗,先用黃耆建中湯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