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

1. 東莊醫案

凡半產總屬氣血兩虧所致。可知半產後之胎衣不下。亦是氣虛不能推送。血虛不能潤利之故。行血催衣等劑。亟當禁忌。乃每見女科庸技臨此等症。非查肉桃仁。即紅花香附。祖授師傳。只此數味。而不知其入人腸胃。利如鋸斧也。特示此案以救之。姪倩鍾靜遠。暑傷元氣。

便血。胸膈滿悶。數至圊而不能便。醫用半夏厚朴蒼朮枳實山楂青皮檳榔延胡索杏仁花粉諸破氣祛痰藥。便益難。胸益悶。遷延半月許。予往視。舌起黑胎。發熱。胸膈痛甚。脈浮數。曰。此藥傷真陰。火無所畏。故焦燥也。且問醫治法云何。日。三次下之矣。邪甚不能解。

今當再下之耳。予曰。脈數奈何。則唯唯無所應。予乃重用生熟地黃。以丹皮歸芍佐之。飲藥未半甌。即寒慄發戰。通體振掉。自胸以上汗如雨。舉家驚疑。迎醫視之。則不知其為戰也。妄駭謂吾固知補藥不可服。今果然。急濃煎陳皮湯及生萊菔搗汁飲之。云唯此可解地黃毒也。

繼進涼膈散。倍硝與大黃。下清穢數升。復禁絕飲食。粒米不許入口。舌轉黑。胸轉悶。群醫又雜進滾痰丸大小陷胸湯等劑。劇甚垂危。復邀予診之。脈數極而無倫。痰擁脅痛。氣血不屬。症已敗矣。非重劑參朮。不能救也。先以新谷煮濃粥與之。胸膈得寬。乃稍稍信予。試進參朮等味。

得汗。下黑矢。神氣頓安。而痰嗽不止。所咯皆鮮血。向有痔疾。亦大發。痛不可忍。脾下泄。其家復疑參朮助火。予曰。此參朮之力不及。不能助火生士耳。遂投人參二兩。附子六錢。炮姜吳茱萸肉桂補骨脂耆朮歸芍。藥稱足。一服而咯血即止。痔痛若失。但恐悸不能寐。

吸氣自鼻入口。覺冷如冰雪。雖熱飲百沸。下咽即寒痛欲利。乃制一當茶飲子。用人參二兩。熟地黃二兩。炮姜三錢。製附子六錢。濃煎頻飲。入口便得臥。每日兼用參附養榮湯。元氣漸復。時鼓峰至邑。同邀過看。鼓峰問靜遠曰。曾舉几子矣。靜遠駭曰。吾病豈終不起耶。

何遽問此。鼓峰曰。非也。臟腑多用硝黃攻過。盡變虛寒。生生之源。為藥所傷。今病雖愈。不服溫補。恐艱於生育耳。故予每與用晦言。醫當醫人。不當醫病也。靜遠乃震悟曰。非二公。幾殺我。任醫如任將。皆安危之所繫也。然非知之深者。不能信之篤。非信之篤者。不能任之專。

故惟熟察於平時。而有以識其蘊蓄。乃能傾信於臨事。而得以盡其所長。使必待渴而穿井。鬥而鑄兵。則倉卒之間。何所趨賴。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計之得者。觀病家與東莊誼。關至戚。乃信任不專。而幾為庸醫所殺。可鑑也。倘有閱是案而留意於未然者。

又孰非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之明哲乎。此症已濱於死。而東莊復置之生。非如此破格挽回。豈能出奇奏效耶。觀其所制當茶飲子。具見良工心苦矣。醫當醫人。不當醫病一語。深合內經治病求本之旨。從長洲醫案中細體之自見。姚江錢嶢都子。五歲。病疹。

白話文:

所有半產(懷孕未滿就流產)的情況,都是因為氣血兩虛所造成的。由此可知,半產後胎盤無法順利排出,也是因為氣虛無力推送,血虛無法滋潤滑利所致。那些活血催生的藥方,應該嚴格禁止使用。但常見庸醫在處理這種情況時,不是用桃仁,就是用紅花、香附等藥材,師徒相傳,只會這幾味藥。卻不知道這些藥進入腸胃,就像鋸子斧頭一樣鋒利。我特別記錄這個案例來警惕大家。

我的姪子鍾靜遠,因為暑熱損傷了元氣,導致便血、胸悶,頻繁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醫生用了半夏、厚朴、蒼朮、枳實、山楂、青皮、檳榔、延胡索、杏仁、花粉等破氣祛痰的藥,結果病情更加惡化,排便更困難、胸悶更嚴重,拖延了半個月左右。我去看他時,發現他舌頭發黑,發熱,胸痛劇烈,脈搏浮數。我說:「這是藥物損傷了真陰,火氣沒有了抑制,才會如此焦躁。」我問醫生是如何治療的,醫生說:「已經用了三次瀉藥,邪氣太盛無法解除,現在應該還要再用瀉藥。」我問:「脈搏這麼快怎麼辦?」他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我於是重用生地黃、熟地黃,並用丹皮、當歸、芍藥輔助。他才喝了半碗藥,就開始發冷戰抖,全身顫動,從胸部以上汗如雨下。全家驚慌害怕,請醫生來看,醫生卻不知道這是藥物作用的反應,反而驚恐地說:「我就知道補藥不能吃,你看現在果然出問題了!」於是趕緊煎煮濃稠的陳皮湯,並用生蘿蔔搗汁給他喝,說是只有這樣才能解除地黃的毒性。

接著又給他服用涼膈散,加倍硝石和大黃,排出了幾升的穢物,並且禁止飲食,連米粒都不准入口。結果舌頭變得更黑,胸悶更嚴重。眾醫生又亂用滾痰丸、大小陷胸湯等藥物,病情更加危急。又請我去看,他的脈搏快到極點,毫無規律,痰液阻塞、脅肋疼痛,氣血無法順暢運行,病症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非要用重劑的人參、白朮,才能救活。我先用新米煮成濃粥給他喝,他的胸悶才稍微緩解,大家才稍微相信我。我試著給他服用人參、白朮等藥材。

他出了汗,排了黑便,精神狀況立刻好轉,但是咳嗽不停,咳出的都是鮮血,而且原本的痔瘡也發作,痛得無法忍受。脾臟也開始洩瀉,他家人又開始懷疑是人參、白朮助長火氣。我說:「這是人參、白朮的力量還不夠,不足以助長火氣。」於是就給他服用人參二兩,附子六錢,炮薑、吳茱萸、肉桂、補骨脂、黃耆、白朮、當歸、芍藥等藥材,藥量充足。一服藥下去,咳血立刻停止,痔瘡的疼痛也消失了。但他卻因為心悸而難以入睡。

他從鼻子吸氣,感覺冰冷刺骨,即使喝滾燙的開水,吞下後也覺得寒冷,甚至想排便。我於是調製了一款代茶飲,用人參二兩,熟地黃二兩,炮薑三錢,製附子六錢,濃煎後讓他頻繁飲用。他喝下後,立刻就能入睡。每天再配合參附養榮湯服用,他的元氣才逐漸恢復。當時鼓峰先生來到本地,也一起被邀請來看他。鼓峰先生問靜遠:「你曾經生過幾個孩子?」靜遠驚訝地說:「我的病難道好不了嗎?怎麼問這個?」鼓峰先生說:「不是的,因為你臟腑多次被硝黃攻伐,已經轉為虛寒體質,你的生育能力被藥物損傷了,現在雖然病癒,若不服用溫補藥物,恐怕會難以生育。」所以我就經常對用晦先生說,醫生應該醫治人,而不是只醫治疾病。靜遠因此才猛然醒悟,說:「如果不是兩位先生,我早就死了。請醫生就像帶兵打仗一樣,都關係著生死安危。但是如果對醫理不夠深入了解,就無法深信不疑,如果不能深信不疑,就不能專心任用。

所以只有在平時仔細觀察,並且了解醫生的學識和修養,才能在緊急關頭完全信任醫生,才能發揮醫生最大的能力。如果一定要等到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兵臨城下了才想到要鑄造兵器,那麼在倉促之間,又能依靠誰呢?一旦有急症,不得已只能求助於庸醫,這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從病家和東莊先生的關係來看,他們算是至親好友了,卻因為對醫生信任不專,差點被庸醫害死,這件事足以作為警惕。希望讀到這個案例的人能有所警覺。

這不正是「未病先防、未亂先治」的明智之舉嗎?這個病患已經瀕臨死亡邊緣,是東莊先生把他救活的。如果不是如此破格挽救,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奇效呢?從他調製的代茶飲,就可見良醫的用心良苦了。「醫當醫人,不當醫病」這句話,完全符合《黃帝內經》「治病求本」的宗旨。從長洲醫案中仔細體會,就能夠明白。姚江的錢嶢都的兒子,五歲,得了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