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三 (19)
卷三 (19)
1. 胎前
瘧疾亦與平時不甚異。但清中驅瘧飲。去蒼楂枳實。余俱如法。大抵黃芩為胎前瘧中要藥。總當視病人之盛衰而消息之。(或問。白朮黃芩。安胎之聖藥也。二味胎前必不可缺乎。趙氏曰。未必皆然也。胎莖之繫於脾。猶鍾之繫於梁也。若棟柱不固。棟梁必橈。所以安胎先固兩腎。
使腎中和暖。始脾有生氣。何必定以白朮黃芩為安胎之藥也。腹中有熱胎不安。固用涼藥。腹中有寒胎不安。必用溫藥。此常法也。殊不知兩腎之中。具有水火。系衝任之根。胎元之所繫甚要。非白朮黃芩之可安也。如腎中無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黃湯壯水。腎中無火用八味地黃湯壯火。
故當以杜仲川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等藥。出入於六味八味湯中為捷徑。總之一以貫之也。此論為諸書所未及。今特表而出之。)
白話文:
孕婦罹患瘧疾,症狀和平時沒有太大的不同。治療上使用清中驅瘧飲,去除蒼朮和枳實,其他藥材則照原方使用。大致來說,黃芩是孕婦瘧疾的重要藥材。總之,要根據病人體質的強弱來調整藥物。
(有人問:白朮和黃芩是安胎的聖藥,孕期一定不可缺少嗎?趙醫師說:不一定。胎兒的根基在脾,就像鐘懸掛在樑上一樣。如果樑柱不穩固,樑就會彎曲。所以安胎要先鞏固腎,讓腎氣平和溫暖,脾才有生機。何必一定要用白朮和黃芩來安胎呢?肚子裡有熱,胎兒不安,當然要用涼藥。肚子裡有寒,胎兒不安,當然要用溫藥。這是一般常理。
但要知道,兩腎中同時有水和火,是衝脈和任脈的根本,也是胎兒所繫的重要部位,不是白朮和黃芩就能安胎的。如果腎中缺水導致胎兒不安,就用六味地黃湯來滋養腎水;如果腎中缺火,就用八味地黃湯來溫補腎陽。
所以,應該以杜仲、川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子等藥材,在六味地黃湯和八味地黃湯中隨證加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總之要貫徹這個原則。這些道理是其他醫書沒有提到的,今天特別提出來說明。)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