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17)
卷三 (17)
1. 霍亂
有濕霍亂。腹痛而上吐下瀉者是也。藿香散主之。有乾霍亂者。俗名斑痧。又名攪腸痧。吐瀉不見。面色青冷。腹中絞痛。乃陰陽錯亂。最惡之候。而最易治。急刺委中部分出血。明礬末調飲探吐。或用陰陽鹽湯。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苧麻根蘸清菜油。刮奪命穴督脈後頂天庭等處。
後服砂仁細末數口。連噯數十聲即愈。如遍身有斑者。用油紙捻火焠之。以響為度。或用蕎麥湯飲之即愈。然其要在急刺委中出血。則不死。(即十指頭出血。亦是良法。按委中穴乃兩膝內彎正中處。緊對膝蓋。伸足取之。)
藿香散
藿香,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
白話文:
這是濕霍亂,症狀是肚子痛,又吐又拉。可以用藿香散來治療。還有一種是乾霍亂,俗稱斑痧,又叫攪腸痧。這種情況不會吐也不會拉,但是臉色會發青發冷,肚子像絞痛一樣。這是因為體內陰陽錯亂,是最危險的狀況,但也最容易治療。要趕快刺破委中穴放血,然後喝用明礬粉調的水來催吐,或者喝陰陽鹽湯,或是用菜油催吐。同時,用碗刮背,用沾了清菜油的苧麻根,刮後頸督脈、頭頂、天庭等地方。
之後再服用幾口砂仁細末,連續打嗝幾十聲就會好。如果全身出現斑點,可以用油紙捻成條狀點火燒灼,聽到聲音就可以了,或是喝蕎麥湯也會好。但最重要的是要趕快刺破委中穴放血,這樣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刺破十指指尖放血也是好方法。委中穴的位置在兩膝內彎正中間,緊靠膝蓋,把腳伸直就能找到。)
藿香散 的成分是:藿香、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
2. 胃脘痛
胃脘痛之病形何如。曰。胃脘痛。即俗所謂心痛也。心不可痛。痛則立死。以心在胃脘之前。故誤指胃痛為心痛也。胃痛有食痰死血氣寒火中氣虛之別。方書載列甚明。無甚深微。獨有一種肝膽之火。移入於胃而熱。又肝藏血。血少則肝葉硬。不肯下垂。將葉抵胃。胃受肝抵。
得食則滿。愈與肝相逼。殷殷而痛者。久之變成燥症。而為膈症矣。(此一種當入膈症中同看)又有一種胃中作酸。不覺其為酸。每進飲食。不敢多用。多則竟日悶懣。直待食過。方得稍舒。此痛是胃中一味酸熱也。若得噯一口氣。亦覺少舒。然最難得者噯也。若噯得重。此自下轉上。
必有一口食氣。或水或挾物是酸者。其下最難得泄氣。並且便硬。此皆少陽厥陰二臟之氣所為也。久之亦防其變為痞膈中滿等症。(此種可併入吞酸症中看)又有一種胃脘痛。是陰虛症將成。須認明白。二陽之病發心脾。此類可通。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閉。
聞穀氣則欲吐。(以下驗症甚妙)用二陳湯。或平胃散。加桔梗枳實主之。(此即長洲所謂飲食停滯。消導之也。)痰痛者。亦不思食。口即欲食而不能食。大便不閉。二陳湯加枳殼黃芩海石主之。(食痛者消其食。則痛自止。痰痛者治其痰。則痛自定。法固如是。然前法設有不應。
即當察其脾胃何如。仍參診法中痰食兩條本法治之。)血痛者。胸膈刺痛。(脈必濡澀)食可進。四物湯加大黃桃仁紅花主之。(亦有宜用理中湯加肉桂桃仁紅花者。須因症施之)蟲痛者。亦不食。然痛必時發時止。痛則牽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當。必唇紅。面上有白點是也。
痛時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實者。化蟲丸主之。虛者。六味丸加胡黃連川楝子青黛蘆薈。隨症加減治之。(凡蟲皆風木所化。但瀉厥陰則蟲自除。六味地黃丸為妙。胡連蘆薈青黛等。甚非虛症所宜。須慎用。謙按。蟲痛虛者。良由土敗木乘。六味湯治脾胃陰虛則可。設脾胃陽虛。
恐非所宜。蓋蟲乃風木所化。物必先腐。然後蟲生。當崇生氣為主。則用理中湯去甘草少加川椒。送烏梅安胃丸。往往神效也。)胃脘虛痛者。得食即止。(以手按之必稍緩。)食多又痛。食過又痛。理中湯主之。(此即中氣虛痛也。)肝虛燥痛者。亦不思食。交陰分。外按之不熱。
病人自言熱。口渴。(大便必燥結)逍遙散加生地丹皮山梔。甚者疏肝益腎湯。加當歸主之。(氣寒火三症。四明不列症治。然驗症則準繩為詳。治法則薛案較妥。須並參之。)
二陳湯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平胃散
厚朴,蒼朮,陳皮,甘草
化蟲丸
蕪荑,雷丸,胡連,蘆薈,使君,三稜,莪朮
白話文:
胃脘痛的病症是什麼樣的呢?所謂胃脘痛,就是俗稱的「心痛」。但心臟是不會痛的,痛就會立即死亡。因為心臟在胃脘的前面,所以才誤把胃痛當成心痛。胃痛的原因有飲食積滯、痰飲、死血、氣滯、寒邪、火熱、中氣虛等幾種,醫書上記載得很清楚,並不深奧。
但還有一種,是肝膽的火氣,轉移到胃部而引起的發熱;又肝臟是藏血的,如果血少,肝臟的葉片就會變硬,不肯下垂,就會抵住胃部,使胃受到肝臟的擠壓。吃飯後就感到脹滿,越發與肝臟互相逼迫,隱隱作痛,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乾燥的病症,進而成為膈症。(這種情況應歸為膈症一起看待)
還有一種,胃中會產生酸水,但自己不覺得是酸,每次吃東西,不敢吃太多,吃多了就會整天悶悶不樂,必須等食物消化後才會稍微舒服。這種痛是因為胃中有一股酸熱的緣故。如果能打個嗝,也會覺得稍微舒服,但最難的就是打嗝。如果嗝打得響,那是食物或水、或帶有酸味的物質從下往上湧的緣故。這種情況最難排氣,而且大便會硬結,這都是少陽和厥陰二臟的氣機失調造成的。時間久了也要提防變成痞症、膈症、中滿等病症。(這種情況可以歸入吞酸症一起看待)
還有一種胃脘痛,是陰虛症快要形成的徵兆,必須仔細辨別。二陽的病發於心脾,這種情況是可以通用的。如果是因為飲食而引起的疼痛,胸膈按壓會很痛,一點水都喝不下,同時大便不通,聞到食物的氣味就想吐。(以下驗證的方法很巧妙)可以用二陳湯或平胃散,加上桔梗、枳實來治療。(這就是長洲所說的飲食停滯,要用消導的方法來治療)
如果是痰造成的疼痛,也會不想吃東西,嘴巴想吃卻吃不下,大便不堵塞。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枳殼、黃芩、海石來治療。(飲食引起的痛,只要消除食物積滯,疼痛自然會停止;痰引起的痛,只要治療痰飲,疼痛就會平定。方法雖然是這樣,但是如果前面的方法沒有效果,就應該仔細觀察脾胃的情況,仍然參考診斷方法中痰飲和飲食停滯的兩種情況來治療。)
如果是血瘀引起的疼痛,胸膈會刺痛。(脈象一定是濡澀的)可以吃東西。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大黃、桃仁、紅花來治療。(也有適合用理中湯,加上肉桂、桃仁、紅花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用藥)
如果是蟲引起的疼痛,也會不想吃東西,但痛一定是時發時止,痛起來會牽引手臂,或肩膀、背部,感覺像被穿透一樣無法忍受,嘴唇一定是紅的,臉上有白點。痛的時候不想吃東西,痛停止了就可以吃東西。如果是實證,可以用化蟲丸來治療。如果是虛證,可以用六味丸,加上胡黃連、川楝子、青黛、蘆薈,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所有的蟲都是風木所化生。只要瀉厥陰肝經的邪氣,蟲自然就會消除。六味地黃丸很適合。但胡連、蘆薈、青黛等,並不是虛證適合使用的藥物,必須謹慎使用。謙按:蟲痛虛證,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肝木乘虛而入。六味湯治療脾胃陰虛是可以的。如果脾胃陽虛,恐怕就不適合了。因為蟲是風木所化,一定是東西先腐敗,然後才生蟲。應該以扶正氣為主,所以用理中湯去掉甘草,少加川椒,再用烏梅安胃丸來送服,往往效果很好。)
胃脘虛弱引起的疼痛,吃了東西就會停止。(用手按壓會稍微緩解)吃多了又會痛,吃過後又會痛。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這就是中氣虛弱引起的疼痛)
如果是肝虛燥熱引起的疼痛,也不想吃東西,這種疼痛在陰分,外表按壓不熱,病人自己感覺發熱、口渴。(大便一定會乾燥結塊)可以用逍遙散,加上生地、丹皮、山梔。嚴重的話,可以用疏肝益腎湯,加上當歸來治療。(氣、寒、火三種病症,四明醫書沒有詳細列出證候和治療方法,但是驗證起來卻很準確。治療方法薛己的醫案比較穩妥,必須一併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