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消症

三消之病形何如?曰:消之為病,一原於心火熾炎。火甚於上,為膈膜之消;甚於中,為腸胃之消;甚於下,為膏液之消;甚於外,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則消及肺;中甚不已,則消及脾;下甚不已,則消及肝腎;外甚不已,則消及筋骨。四臟皆消甚,則其心始自焚而死矣。

然其病之始,皆由不節嗜欲,不慎喜怒,膏粱爆炙,酒酪湩乳,濕熱之氣,浸淫燔灼,郁成燥熱,氣不宣平,故其傳變之形,為飲水多而小便多,曰消渴;胃中津液乾枯,不能上榮舌本也,為善飢多食而渴,小便數而消瘦,曰消中;胃中熱極,所食之物,隨火而化也,為渴而飲水不絕,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曰腎消。是燥熱並及於胃底大小腸,故脂液凝濁,清陽與濁陰不能分疏也。三消之中,上中可治,下消最難治。然飲一溲未二,猶可治;飲一溲二,不可治矣。又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甘氣,在溺桶中湧沸,其病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豬脂油濺在桶邊,如桕燭淚,此精不禁而真元竭矣。然何以甘氣為重?大抵水在天地與人身,皆有甘有咸,甘為生氣,而咸為死氣。小便本咸而反甘,是生氣泄也,是脾氣下陷入於腎也。土剋水,故死也。(有一種渴而惡甘,但飲茶為快者,屬腎消。趙邯鄲云:治消之法,無分上中下,先治腎為急。

惟以六味八味及加減八味,降其心火,滋其腎水,則消自止。然三消俱宜戒厚味酒面房勞,不守禁忌,雖藥無功,重生者其知之。

白話文:

「消症」這種病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的「消」這種病,主要是因為心火過於旺盛。火氣如果主要集中在上半身,就會導致胸膈部位的「消」,火氣如果主要集中在中間部位,就會導致腸胃的「消」,火氣如果主要集中在下半身,就會導致精液等體液的「消」,火氣如果主要集中在體表,就會導致肌肉的「消」。如果上半身的「消」持續惡化,就會影響到肺;中間部位的「消」持續惡化,就會影響到脾;下半身的「消」持續惡化,就會影響到肝腎;體表的「消」持續惡化,就會影響到筋骨。如果這四個臟腑的「消」都非常嚴重,那麼就會因為心火將自身燃燒殆盡而死亡。

然而,這種病的起因,都是因為不懂得節制慾望,不注意控制情緒,過食肥甘厚膩的食物,過量飲酒和乳製品,以及濕熱之氣的侵襲。這些因素導致體內積聚燥熱,氣機無法順暢運行。因此,這種病在傳變過程中,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 喝很多水,小便也很多,這稱為「消渴」。這是因為胃裡的津液枯竭,無法向上滋養舌頭。
  • 容易感到飢餓,吃很多東西卻仍然口渴,小便次數多且身體消瘦,這稱為「消中」。這是因為胃裡熱氣太盛,吃進去的東西很快就被消化掉了。
  • 口渴且不停地喝水,腿部消瘦,小便中含有油脂狀液體,這稱為「腎消」。這是因為燥熱向下侵犯到胃底和大小腸,導致脂液凝濁,清陽之氣和濁陰之氣無法正常分離。

在三種「消」中,「上消」和「中消」還可以治療,「下消」最難治療。但是,如果喝一杯水只排一次小便,還算可以治療;如果喝一杯水排兩次小便,就沒辦法治療了。另外,如果「三消」病程久了,小便反而不臭,出現甜味,而且在便桶中會起泡,這種情況就非常嚴重了。更嚴重的是,小便表面會浮著一層像豬油一樣的油脂,桶邊會出現像蠟燭淚一樣的物質,這表示精液已經控制不住地流失,真元已經枯竭了。

那麼,為什麼小便出現甜味表示病情嚴重呢?水無論在天地間還是在人體內,都有甜味和鹹味兩種。甜味代表生氣,鹹味代表死氣。小便本來應該是鹹味的,如果反而出現甜味,表示生氣已經外洩,這是脾氣下陷到腎的表現。土能剋水,因此會導致死亡。 (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口渴卻不喜歡甜味,只喜歡喝茶,這也屬於腎消。趙邯鄲說過,治療「消」這種病,不論是「上消」、「中消」還是「下消」,都應該先治療腎,這是最緊急的。可以採用六味丸、八味丸或加減八味丸等藥方,來降低心火、滋養腎水,這樣「消」的症狀自然就會停止。

然而,無論哪一種「消」,都應該戒除肥甘厚膩的食物、酒、麵食以及房事勞累。如果不遵守這些禁忌,即使服用藥物也無濟於事。能夠做到這些的人,才能夠重獲新生,這點一定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