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15)
卷三 (15)
1. 怔忡
怔忡心血少也。其原起於腎水不足。不能上升。以致心火不能下降。大劑歸脾湯。去木香。加麥冬五味枸杞。吞都氣丸。(治怔忡大法。無逾此旨矣)如怔忡而實挾包絡一種有餘之火兼痰者。則加生地黃連川貝之類以清之。(予治後窯簡長鱗之弟。先用歸脾都氣三十餘劑。後加生地連貝。一清即愈。)
白話文:
怔忡這種情況,多半是心血不足造成的。它的根本原因在於腎水不足,無法向上滋養心臟,導致心火無法下降。治療上,可以使用大量的歸脾湯,去除其中的木香,再加入麥冬、五味子、枸杞。同時服用都氣丸。(治療怔忡的大原則,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如果怔忡的症狀還夾雜著包絡裡過多的火氣,同時還有痰的情況,那麼就要加入生地黃、黃連、川貝等藥物來清除這些熱邪。(我曾經治療後窯簡長鱗的弟弟,先用了歸脾湯和都氣丸三十多劑,之後再加入生地、黃連、川貝等藥,很快就治好了。)
2. 血症
(絳雪丹書一卷。論詳而法備的是血症準繩。須細體之。)
吐血。世皆知火症。便以寒涼溫潤之劑投之。土死金衰。木勢轉熾。病反劇矣。除是瘀血抑蓄。折士而奔注。與傷寒變熱。追竅而出者。余俱當以大劑參耆回其氣。氣回則血循經絡矣。待稍定。即以重料六味左歸等飲。於水中養木。亦須加人參使氣自陰生也。(天地之理。陽統乎陰。
血隨乎氣。故治血必先理氣。血脫必先益氣。蓋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無形自能生有形也。特不可施於傷寒與蓄血者耳。)瘀血而吐。必先胸痛。(血色必紫或黑而成塊。脈必澀滯。)四物湯加大黃(須醋製)桃仁丹皮香附以行之。後用六君子湯。加當歸以調之。
(紫黑盡。血鮮紅者見。即當用此。)傷寒必驟湧出。然傷寒大抵從鼻來者多。來而即住者。不藥可望愈。一來不止者不治。(此即紅汗是也。紅汗至而熱解。衄是妙事。如衄而不解。病轉深矣。衄而不止。病愈危矣。)其餘俱屬七情飢飽勞力等因。必見噁心。(驗症分明。
)一味固元湯主之。倪漱山曰。七情內傷。脾胃先病。固元之後。即繼補中益氣歸脾等飲。寒涼斷不可用。若治以童便秋石等。工之粗而庸甚者也。(有一種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附子肉桂牛膝澤瀉熟地甘草。
以鎮其陰。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嘔惡加炒黑乾薑。脈微氣脫加人參。如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前湯冷服。此症甚多。不可不知。)
固元湯
人參,黃耆(蜜炙),歸身,甘草,煨姜,大棗,白芍(酒浸洗炒)
四物湯
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上方加肉桂名五物煎。加大黃名清熱涼血飲。加柴胡丹皮山梔名加味四物湯。
白話文:
這是一本名為《絳雪丹書》醫書中的一節,詳細論述了血症的治療方法,可以說是治療血症的準則,需要仔細體會。
關於吐血,世人多認為是火熱引起的,所以用寒涼滋潤的藥物來治療,這樣反而會導致脾胃虛弱、肺金衰敗,肝木之氣更加旺盛,病情反而加重。除非是體內有瘀血積蓄,衝破血管而向上湧出,或者是外感傷寒化熱,從孔竅出血的情況,其他原因引起的吐血都應該用大量的人參和黃耆來恢復元氣。元氣恢復了,血自然就會順著經絡運行了。等到情況稍微穩定,再用大量補陰的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等藥飲,在水中滋養肝木,也必須加入人參,使陰氣自然產生。(天地的道理是陽氣統率陰氣,血隨著氣運行,所以治療血症必須先調理氣,血脫失必須先補氣。因為有形的血不能快速生成,而無形的氣,才是應該盡快固護的,無形的氣可以化生有形的血。但是這種方法不可以用於治療外感傷寒和體內有瘀血積蓄的情況。)
因為瘀血而導致的吐血,一定會先感到胸痛。(吐出的血顏色一定是紫黑色,而且成塊狀,脈象一定是澀而滯澀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大黃(必須用醋製過)、桃仁、丹皮、香附來幫助血行。之後再用六君子湯加上當歸來調理。(如果紫黑色血已經消失,吐出鮮紅色血,就應該使用這個方法。)
如果是外感傷寒引起的吐血,血會突然湧出,而且大多是從鼻子流出。如果流出後馬上停止,不用藥物也能自癒。如果流出後止不住,就無法治癒。(這就是所說的紅汗,紅汗出現表示熱邪已經解除,流鼻血是好事。但是如果流鼻血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或者鼻血流不止,病情就更危險了。)
其餘的吐血大多是因為情緒波動、飢餓、過飽、勞累等原因引起的,一定會出現噁心。(仔細辨別病症。)可以用一味固元湯來治療。倪漱山說,情志內傷會先傷到脾胃,所以在服用固元湯後,應該接著服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等藥飲,絕對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用童便、秋石等藥物來治療,是醫術粗糙庸俗的做法。(還有一種情況是陰虛在下,導致陽氣上浮,使得真陽不能固守,血也跟著外溢,導致大量吐血、流鼻血,六脈細弱脫散,手腳冰冷,情況非常危急,血也止不住。這時應該趕緊用附子、肉桂、牛膝、澤瀉、熟地、甘草,來鎮攝陰氣,讓孤陽有所歸依,血自然就能安定下來。如果出現嘔吐惡心,可以加入炒黑的乾薑;如果脈象微弱,氣虛脫,可以加入人參。如果陽氣上浮,出現咽喉腫痛、上熱的情況,就應該把之前的湯藥放涼服用。這種情況很多,一定要知道。)
固元湯
人參,黃耆(用蜂蜜炙過),當歸身,甘草,煨過的生薑,大棗,白芍(用酒浸泡後炒過)
四物湯
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肉桂,就叫做五物煎。加入大黃就叫做清熱涼血飲。加入柴胡、丹皮、山梔,就叫做加味四物湯。
3. 弱症
陰虛為勞。即今所謂怯弱症也。雖有五臟之別。然皆起於心脾。脈必數而有浮大細小之分。浮大而數。陰虛甚也。細小而數。陰中之陽絕矣。此等症。必見咳嗽。或吐紅。或遺精。或女子不月。或諸般勞傷而起。要當治之於始。婦人產後。最易成此症。慎之慎之。治法只一歸脾湯。
加麥冬五味白芍。去木香。吞六味丸。此外別無治法。有一種鬱而起者。即以前方雖味外,再加丹皮山梔。曾經庸醫用寒涼者。不可復服。又有一種陽虛者。脈不數。但緩而大不收。奄奄無力。夜臥不安。夢中常見神鬼不吉。醒來胸中戰跳。或下見遺精。口中無味。飲食不思。
略食即飽。此皆命門虛損。心火衰息。以致脾土不運。生氣不旺。大劑養榮湯。加附子。吞八味丸。(又有兩尺脈微弱。而陰陽俱虛者。宜十補丸。此皆滋其化源也。治弱之法。指不勝屈。然皆不得其要。必如此乃為不易之則耳。試於陰陽兩症。剖別分明。遵此守服。必無不效。
切勿誤用寒涼敗胃之劑。促人壽限也。有蹈前弊者。庶幾改之。)
白話文:
所謂「陰虛勞損」,就是現在說的「怯弱症」。雖然可以區分五臟(心、肝、脾、肺、腎)的虛弱,但根本原因都出在心和脾。脈象通常會呈現快數,但又有浮大、細小之分。脈象浮大而快數,代表陰虛非常嚴重;脈象細小而快數,表示陰氣中的陽氣已經衰竭。這種病症常見咳嗽、吐血、遺精、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或是因為各種勞累損傷而引起。一定要在初期就好好治療,特別是婦女產後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要非常小心。
治療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服用歸脾湯,再加上麥冬、五味子、白芍,並去除木香,同時服用六味丸。此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
還有一種情況是情緒鬱悶引起的,可以用前面的藥方,再加上丹皮、山梔。如果曾經被庸醫用寒涼藥物治療過,就不能再服用。
另外還有一種陽虛的情況,脈象不是快數,而是緩慢而大,沒有收斂感,身體虛弱無力,晚上睡不安穩,常常做惡夢,醒來胸口會驚跳,或者遺精,口中沒有味道,沒有食慾,稍微吃一點就覺得飽,這些都是命門虛損,心火衰弱,導致脾胃運化失常,生氣不足的緣故。這時要用大劑量的養榮湯,加上附子,同時服用八味丸。(還有一種情況是兩尺脈(腎脈)微弱,屬於陰陽兩虛,適用十補丸,這些都是滋養身體能量的方法。)
治療虛弱的方法多到數不清,但都沒有掌握要點,一定要按照我說的這些方法才是正確的。必須將陰虛和陽虛兩種情況仔細區分,按照這些原則去治療,一定會有效。
千萬不要誤用寒涼、損傷脾胃的藥物,這樣會縮短人的壽命。希望以前犯過這種錯誤的人,能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