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八 (2)
卷八 (2)
1. 中寒
如夏月坐涼亭水閣高堂大廈中縱食瓜果生冷。亦能中寒。不可泥於盛夏。禁用熱藥也。附子理中湯。(大順散冷香飲子。並皆佳妙。)
有夏月因勞役。飲食失節。又傷冷飲得疾。右三部沉細而微。太陰症也。左三部微浮而弦。虛陽在表也。身體沉重。四肢逆冷。自利清穀。引衣自覆。氣難布息。懶於言語。此脾受寒濕。中氣不足也。法當用四逆湯。但內經有用熱遠熱之戒。是宜從中治。中治者溫之也。錢氏白朮散加升麻主之。一再服後利止身溫神出。可用異功散治中湯辛溫之品二三劑。
附子理中湯
附子(臣),人參(君),白朮(臣),乾薑(炮佐),甘草(炙佐),生薑(使),大棗(使)
錢氏白朮散
人參(君),白朮(君),茯苓(臣),甘草(炙臣),藿香葉(佐),木香(使),葛根(佐)
治中湯
陳皮(佐),青皮(佐),人參(君),白朮(臣),乾姜(炮使),甘草(臣)
白話文:
就像夏天在涼亭、水榭樓閣、高大房屋中,過量食用瓜果等生冷食物,也會導致中寒。不能只執著於盛夏就不會受寒,因此禁用熱性藥物是錯誤的。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大順散、冷香飲子也都很好用。)
有些人夏天因為勞累、飲食不節制,又吃太多冷飲而生病,右手的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沉細而微弱,這是太陰病的症狀。左手的寸、關、尺三部脈象微弱而浮且帶弦象,是虛陽在外的表現。身體感到沉重、四肢冰冷、腹瀉不止而且大便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殘渣,喜歡穿衣蓋被,呼吸困難,不喜歡說話,這是脾胃受到寒濕侵襲、中焦之氣不足的症狀。治療應該使用四逆湯,但是《內經》有「用熱藥來治療熱病」的告誡,所以應該採用折中的方法來治療。所謂折中治療,就是用溫性的藥物來調理。可以使用錢氏白朮散加升麻來治療,服用一兩次後,腹瀉停止,身體回暖,精神恢復。之後可以用異功散,或治中湯等辛溫的藥方來調理兩三次。
附子理中湯的組成:
附子(輔助藥),人參(主藥),白朮(輔助藥),乾薑(炮製過的佐藥),甘草(炙過的佐藥),生薑(使藥),大棗(使藥)
錢氏白朮散的組成:
人參(主藥),白朮(主藥),茯苓(輔助藥),甘草(炙過的輔助藥),藿香葉(佐藥),木香(使藥),葛根(佐藥)
治中湯的組成:
陳皮(佐藥),青皮(佐藥),人參(主藥),白朮(輔助藥),乾薑(炮製過的使藥),甘草(輔助藥)
2. 直中三陰
有一種色欲過度。腠理疏豁。寒邪乘虛而直入於三陰之經。名曰陰症。乃初起不見熱症。暴病也。所謂直入陰經者。乃心肝脾肺腎之經。受肅殺嚴寒之氣。由肌肉間之經絡。直逼臟中。或心或肝或脾或肺或腎。生氣被傷。不得通達。便成陰症也。此時急以熱藥。依經通之。漸漸溫熱。
使臟中熱氣。得通於肌肉間之經絡也。須以理中湯四逆湯真武湯等類。辨症治之。有一種陰症直入腎少陰之經。欲事後感寒。或多欲陽虛。寒乘虛入。臍腹絞痛。手足青紫。厥逆。脈微欲絕。急煎附子理中與之。外用蔥一束。如茶盞大。紮緊切一指厚一段。置臍上。以熨斗火熨之。
熱氣透入腹。逼邪外出為佳。
真武湯
附子(臣),茯苓(臣),白芍(酒炒佐),白朮(君),生薑(使)
四逆湯
甘草(炙臣),乾薑(佐),附子(君)
病甚者用重劑。
白話文:
有一種情況是性慾過度,導致皮膚毛孔疏鬆,寒邪就趁虛直接侵入身體的三陰經脈,這種病症稱為陰症。它剛開始時不會出現發熱的症狀,屬於突發的疾病。所謂的寒邪直入陰經,是指心、肝、脾、肺、腎這五臟的經脈,受到寒冷肅殺的氣侵襲,從肌肉之間的經絡直接進入臟腑,可能侵犯心、肝、脾、肺、腎其中之一,導致身體的元氣受損,無法正常運行,就形成了陰症。
這時候要趕緊用熱性的藥物,按照經脈的走向疏通,慢慢地溫熱身體,讓臟腑中的熱氣,能夠通達到肌肉之間的經絡。需要使用理中湯、四逆湯、真武湯等方劑,根據不同的症狀辨證治療。
還有一種陰症是寒邪直接侵入腎的少陰經,通常是因為性行為後感受風寒,或是性慾過度導致陽氣虛弱,寒邪就趁虛進入,引起肚臍周圍腹部絞痛,手腳青紫,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這種情況要趕快煎煮附子理中湯服用。同時,取一束蔥,大小約一個茶杯,綁緊後切成約一指厚的蔥段,放在肚臍上,用熨斗加熱熨燙,讓熱氣透入腹部,將寒邪逼出體外效果最好。
真武湯的組成:附子(臣藥),茯苓(臣藥),白芍(酒炒,佐藥),白朮(君藥),生薑(使藥)。
四逆湯的組成:甘草(炙,臣藥),乾薑(佐藥),附子(君藥)。
病情嚴重的要使用較重的劑量。
3. 戴陽
有一種戴陽症。兩顴淺紅。紅必遊移無定。或煩躁發狂。欲坐臥泥水中。渴欲飲水。復不能飲。大便自利。或秘結。小便清白。或淡黃。咽喉或痛。或不痛。脈沉遲而微細。肌表雖熱。重按之則不熱。甚者其冷透手。此陰盛格陽也。又有面紅煩躁。遍舌生瘡生刺。舌斂縮如荔枝狀。
或痰涎湧盛。喘急。小便頻數。口乾引飲。兩唇焦裂。喉間如煙火上攻。兩足心如烙。脈洪大而數無倫。按之有力。(亦有按之微弱者)捫其身烙手。此腎虛火不歸經。素問所謂脈從病反者也。俱用十全大補湯。吞八味丸。或大劑八味飲。合生脈散。人參熟地可用至二三兩。
附子可用至三五錢。如認作白虎。立死。
十全大補湯
黃耆(蜜炙),肉桂,四君,四物,
八味丸
即六味飲加附子肉桂。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戴陽」的病症。患者兩頰會出現淺淺的紅色,而且紅暈會不斷移動,沒有固定位置。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甚至發狂的現象,想坐在泥水裡或躺在泥水裡。會口渴想喝水,但又喝不下去。大便可能會腹瀉,也可能會便秘。小便通常清澈無色或呈淡黃色。喉嚨有時會痛,有時則不會。把脈會發現脈象沉緩、微弱細小。雖然身體表面感覺發熱,但用力按壓皮膚時卻沒有熱感,甚至有些患者會感到手部冰冷。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把陽氣逼到體表的緣故。
還有一種情況,患者臉色紅潤,感到煩躁不安,整個舌頭長滿瘡或刺,舌頭縮成荔枝的樣子。或者會有很多痰,呼吸急促,小便次數頻繁,口乾想喝水,嘴唇乾裂,喉嚨像有煙火向上燒灼一樣,兩腳底像被烙鐵燙到一樣。把脈會發現脈象洪大而且跳動很快,按下去感覺有力(也有些按下去感覺微弱的)。觸摸患者身體會覺得燙手。這屬於腎虛導致虛火不歸位。這就如同《黃帝內經》所說的「脈象與疾病表現相反」。
這兩種情況都要用十全大補湯,配合八味丸,或用大劑量的八味飲,再加入生脈散。人參和熟地可以用到二三兩,附子可以用到三五錢。如果誤診為白虎湯證,就會立刻有生命危險。
十全大補湯 黃耆(蜜炙過),肉桂,四君子湯,四物湯。
八味丸 即六味地黃丸,再加上附子和肉桂。
4. 感症似瘧
有一種瘧疾。秋後晚發。不論間日一日。熱多寒少。或獨熱無寒。或寒熱相半。勢沉重者。總當以治感症之法治之。(大抵不外陽明少陽二經)
白話文:
有一種像瘧疾的病症,通常在秋天之後的晚上發作。發作時間不一定,可能是隔一天一次,也可能每天都發作。症狀是發熱的狀況比較明顯,怕冷的感覺比較輕微,甚至可能只有發熱而沒有怕冷,也可能發冷發熱的感覺各佔一半。如果病情嚴重,應該用治療一般感冒的方法來處理。(大致上不外乎是從陽明經和少陽經這兩個方面來著手治療。)
5. 感症似瘧痢
有瘧痢交併。勢來暴甚者。亦當從感症治。急清陽明。毒自解矣。
白話文:
如果像是瘧疾又像是痢疾的症狀同時出現,而且來勢洶洶、非常嚴重,也應該把它當作一般的感冒來治療。趕緊清除陽明經的邪熱,身體的毒素自然就會解除了。
6. 內傷感熱似痢
有勞倦內傷人。夏月感熱。身如燔炭。下利膿血。譫語。舌燥而黑。脈洪數無倫。(甚者脈散亂。忽有忽無。)此陽明危病也。急用熟地一兩。生地麥冬當歸白芍甘草枸杞佐之。服後須微微見汗乃可治。(脈亦須接續分明。洪數鼓指。)又必即前方去生地。加棗仁山藥山萸肉丹皮連服七八帖。
俟其脈斂而圓。乃可用四順清涼飲子。加大黃五錢。熟地一兩。歸芍各三錢。甘草一錢。下其黑矢而愈。若一二日後。復發熱狂譫。喘急。口渴。此欲作汗解也。投耆朮各一兩。歸芍乾薑各三錢。甘草一錢。其汗如注。而霍然矣。或曰。陽明熱甚。當速解其毒。今先補後下。
何也。曰。毒火燔熾。涼膈承氣症也。而其原起於勞倦。陽邪內灼。脈已無陰。若驟下之。則毒留而陰絕。死不治矣。曰。復病又以他藥治。何也。曰。病從陽入。必從陽解。今陰氣已至。而無以鼓動之。則榮沖不洽。汗無從生。不汗。則虛邪不得外達。故內沸而復也。
白話文:
一個人因為過度勞累導致內傷,在夏天又感受熱邪,身體像火燒一樣發燙,還拉肚子,排出膿血,胡言亂語,舌頭乾燥發黑,脈搏又大又快而且毫無規律(嚴重時脈搏會散亂,時有時無)。這是陽明經的危重病症。
應該趕快用熟地一兩,加上生地、麥冬、當歸、白芍、甘草、枸杞等藥材輔助。服藥後,身體要微微出汗才能見效。(脈象也必須恢復連貫分明,變得洪大而有力。)
接著必須立刻將前方藥方中的生地去掉,加入棗仁、山藥、山茱萸、丹皮,連續服用七八帖。等到脈象變得緩和而圓潤,就可以用四順清涼飲子,加入大黃五錢、熟地一兩、當歸和白芍各三錢、甘草一錢,來清除黑色大便,病就會好轉。
如果一兩天後,又開始發燒、胡言亂語、喘氣急促、口渴,這是身體想要出汗解熱的徵兆。應該用黃耆和白朮各一兩,當歸、白芍、乾薑各三錢,甘草一錢。汗會像水注一樣流出來,病就痊癒了。
有人問:「陽明熱邪很嚴重,應該趕快解毒,現在卻先補後瀉,這是為什麼?」
答:「毒火熾盛,本來是涼膈承氣湯證,但病因是因為過度勞累,陽邪在體內灼燒,脈象已經沒有陰氣了。如果立刻用瀉藥,毒邪會殘留而陰氣耗盡,就會死亡而無法醫治。」
有人又問:「復發的病又用別的藥治,這是為什麼?」
答:「病從陽而來,必須從陽而解。現在陰氣已經出現,但沒有力量推動它,導致氣血不和,汗就無法產生。不出汗,虛邪就無法向外散發,所以體內又開始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