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七 (9)

1. 復發

凡感症復發。世俗必作有餘治。必曰因食而起。殊不知有餘不盡之邪。留滯陽明胃經也。蓋緣戰汗後。元氣虧損之甚。即以補陰得汗。力只及得七八分便住。表既得解。便能清爽。其不盡者。復歸陽明。加以一二日之飲食。與邪相蒸。復騰騰而作熱矣。治之當何如。曰。舍補正氣無由也。

當此之時。大汗一出。元氣驟損。飲食入胃。生化遲緩。於是所留之邪。與新入之物。合而為火。如依時師。再作攻邪。元氣益虛。熱邪益熾。索然而死矣。唯以六君子湯。加當歸投之。縱有病愈增而熱似甚者。乃是邪與食為元氣所攻發。將出之候也。守不過三日。復戰而汗解矣。

白話文:

感冒復發時,民間通常會採取過度治療,認為是飲食引起。其實,病邪並未完全清除,還殘留在胃經。這是因為發汗後,元氣損傷嚴重,即使以滋陰的方法止汗,也只恢復七八分,表症雖然解除,但殘留的病邪會回到胃經,加上一兩天飲食,與病邪交織,又會發熱。這時應該怎麼辦?答案是補益正氣。

此時大汗淋漓,元氣驟降,飲食難以消化吸收,導致殘留的病邪與新食物結合,形成熱症。若再依舊攻擊病邪,元氣更虛,熱邪更盛,就會導致死亡。只有服用六君子湯,加入當歸,即使病症加重,熱症更甚,也是病邪與食物被元氣逼出的表現,最多三天就會再次發汗,病症解除。

或於六君子湯中。加酒芩連樸更穩。中氣虛而熱甚者。補中益氣湯。加酒芩連。或曰。汗至七八分。而餘邪何以復歸陽明。曰。胃主肌肉。而元氣薄故也。如元氣厚者。無此病也。如留泊肌肉筋骨。則為餘毒。治法亦先補正。有陰虛勞復。微扶風寒與食者。生地黃飲子主之。

若其人素壯實。平日多火症。愈後勞復者。亦不得用攻伐。七味蔥白湯主之。損庵用麥門冬斤許。入竹葉香豉。頻頻飲之佳。海藏麥門冬飲子亦可。

白話文:

可以考慮在六君子湯中添加酒芩連樸,效果更穩定。如果患者中氣虛弱,且熱症嚴重,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並添加酒芩連。有人說,汗出七八分,剩下的邪氣為何又回到陽明經?這是因為胃主肌肉,而元氣不足,所以才會這樣。如果元氣充足,就不會有這種情況。如果邪氣停留在肌肉筋骨,則稱為餘毒。治療方法也應先補正。對於陰虛勞復,稍微受風寒或飲食不當的人,可以服用生地黃飲子。

如果患者平時體質強壯,容易上火,病癒後又勞復,也不可以用攻伐之法治療,可以用七味蔥白湯。損傷嚴重的可以使用麥門冬一斤左右,加入竹葉、香豉,頻繁服用效果較好。海藏麥門冬飲子也可以使用。

生地黃飲子

生地(君),熟地(君),枸杞(臣),地骨皮(臣),黃耆(臣),白芍(臣),天冬(佐),黃芩(佐),甘草(佐),枳殼(使),防風(使)

七味蔥白湯

治傷寒或因起動勞復。或因吃食稍多。皆成此候。若復甚者。一如傷寒。初有此症。宜服此方。

白話文:

這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傷寒或因過勞導致的病症,也適合因吃太多而引發的類似症狀。如果病情嚴重,跟傷寒一樣,初期出現這些症狀,就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蔥白(連須君),乾葛(君),淡豉(半合臣),麥冬(佐),熟地(臣),生薑(使),流水(以杓揚之)七味。用清水煎。去滓分二服。漸漸服之取汗。

麥門冬湯

治勞復氣欲絕者。用之有效。能起死回生。易老加人參。尤妙。

麥冬(君),甘草(佐),粳米(臣)

先煮米令熟。去米。入藥五錢。棗二枚。竹葉十五片。溫服。(此方當有半夏。)

白話文:

蔥白連鬚、乾葛、淡豆豉、麥冬、熟地、生薑,以及清水,共七味藥材。將其用清水煎煮,去渣後分兩次服用,慢慢服用,直到微微出汗。此方名為麥門冬湯,用於治療勞累過度、氣虛欲絕之人,效果顯著,甚至能起死回生。對於體弱易老之人,可加入人參效果更佳。另外,還有一種方子,以麥冬、甘草、粳米為主,先煮米至熟,再加入藥材、紅棗和竹葉,溫熱服用。據說這個方子裡還應該加入半夏。

2. 咳嗽

傷寒以咳嗽為輕。蓋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雖外邪欲入臟腑。必先從其合而嗽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逆而不散。衝擊咽膈。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而咳也。(或云咳則有聲無痰。嗽則有聲有痰)。初起脈浮緊。頭痛拘急。惡寒發熱無汗者。

冬月十神湯加減。余月芎蘇飲加羌活。(二方輕重得宜。凡非時之氣。皆可用。)如火盛者。加涼藥一二味。枯芩知母花粉地骨之類。如胃熱熏蒸其肺而嗽者。合白虎。挾虛者。加人參。或人參石膏湯。(若脈浮自汗。頭眩眼脹。鼻塞清涕者。傷風候也。亦以十神芎蘇二方分治。

白話文:

傷寒初期,如果只是咳嗽,那情況還算輕微。因為風寒暑濕等外邪,會先從皮膚和毛髮進入體內,而皮膚和毛髮是肺的表裡,外邪要入侵臟腑,一定會先從肺的表裡,也就是皮膚和毛髮,引發咳嗽。肺主氣,遇到寒涼之氣就會受損,導致氣逆不能散發,衝擊咽喉,讓人感到喉嚨癢癢的,好像有東西卡住一樣,於是就咳嗽。有些人咳嗽時會發出聲音,但沒有痰,有些人咳嗽時則有聲音也有痰。

剛開始咳嗽的時候,脈象浮緊,頭疼頭緊,怕冷發熱,沒有汗。冬天可以服用十神湯加減,其他月份則服用芎蘇飲加羌活。這兩種藥方輕重得宜,只要不是時疫,都可以使用。如果熱氣過盛,可以加一兩味涼性藥物,比如知母、花粉、地骨等。如果胃熱熏蒸肺部導致咳嗽,可以加入白虎湯。虛弱的人可以加人參,或者服用人參石膏湯。如果脈象浮緩,自己出汗,頭昏眼脹,鼻子堵塞,流清涕,這是傷風的症狀,也可以用十神湯和芎蘇飲分別治療。

)脈弦口苦。發熱而咳者。少陽也。小柴胡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主之。若發熱胸中煩滿而咳者。加炒栝蔞。若胸脅痞滿。發熱而咳者。加枳實。如下利嘔渴。心煩不得眠而咳嗽者。豬苓湯。四肢厥逆。腹中痛。泄利下重而咳者。四逆散。加五味子乾薑。停飲與表寒相合者。

小青龍湯。(仲景謂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是也。)停飲與裡寒相合者。真武湯去芍藥。加五味子乾薑細辛。(仲景謂四肢沉重疼痛。小便如常。大便自利而咳是也。)有手足逆冷。(上過乎肘。下過乎膝。)脈沉細而咳者。陰症也。四逆湯加五味子。有病傷寒咳嗽。

白話文:

脈象弦緊,口苦,發燒且咳嗽,這是少陽病症。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乾薑治療。如果發燒胸悶煩躁且咳嗽,加炒栝蔞。如果胸脅部脹滿,發燒且咳嗽,加枳實。如果出現腹瀉、嘔吐、口渴、心煩失眠且咳嗽,使用豬苓湯。四肢厥逆,腹痛,腹瀉且排泄物沉重並伴有咳嗽,使用四逆散,加入五味子、乾薑。如果停飲與表寒合並,使用小青龍湯。(仲景說表證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燒且咳嗽,就是這種情況。)如果停飲與裡寒合並,使用真武湯去芍藥,加入五味子、乾薑、細辛。(仲景說四肢沉重疼痛,小便正常,大便自利且咳嗽,就是這種情況。)如果手足發涼(超過肘關節以上、膝蓋以下),脈象沉細且咳嗽,屬於陰症,使用四逆湯加五味子。如果患了傷寒後咳嗽,使用……。

喉中聲如𪖙。與獨參湯一服而𪖙聲除。至二三帖。咳嗽亦漸退。服二三斤。病始全。今人因右寸脈大。不知分別有力無力。妄投瀉劑。死者多矣。(大是豁大無倫。真空虛陰亡之象。若有餘。其大必牢。內經五色奇咳論曰。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又云。聚於胃關於肺之旨。

乃風寒上襲之初咳症。故辛散溫潤清滋。使上焦之邪表散。咳斯愈矣。若後之水氣停飲。與夫陰寒厥逆致咳。非溫通開合。宗仲景法加減不可。若套以時派表劑。則速之咎矣。此論反覆辨晰次第用藥。深得仲景之旨。而於哮喘喉聲如𪖙之症。與獨參大劑。誠千古之卓識。今之昧此義者。

白話文:

喉嚨裡發出像雞叫一樣的聲音,喝下一劑獨參湯,雞叫聲就消失了。服用兩三帖藥後,咳嗽也漸漸減輕。喝下二三斤藥後,病才完全好。現在有些人看到寸脈很大,就不知道區分是有力還是無力,胡亂使用瀉藥,因此死的人很多。脈象很大,是虛虛實實、陰氣虧損的象徵,如果還有餘氣,脈象就會很堅實。內經五色奇咳論說:五臟六腑都能引起咳嗽,不只是肺。又說:積聚在胃,影響到肺。

這是風寒上襲的初期咳嗽症狀,所以要使用辛散溫潤、清熱滋補的藥物,讓上焦的邪氣表散,咳嗽就會好。如果病程後期出現水氣停滯,或者陰寒厥逆導致咳嗽,就要溫通開合,遵循仲景的方劑加減,不能套用時下流行的表證藥物,否則會加速病情。這段論述反覆辯論,條理清晰地說明用藥順序,深刻體會了仲景的醫學精髓。對於哮喘、喉嚨發出像雞叫一樣聲音的症狀,用獨參湯大劑量治療,真是千古以來的卓識。現在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真是可惜。

蓋多多矣。本草人參有定喘之功能。惜讀者漫不經心而忽之也。況喘症之虛者。由元海無根。致腎氣不納。脈之滑大無倫。斯時重用獨參以回元海。猶慮鞭長莫及。何敢咳藥為也。又豈可與凡庸以脈大輒投瀉劑而死者。同日語耶。故揭出以告讀是篇者。)

十神湯

白芷(臣),紫蘇葉(君),麻黃(佐),陳皮(臣),川芎(佐),香附(臣),升麻(使),葛根(君),赤芍(佐),甘草(佐),生薑(使),蔥白(使)

白話文:

確實有很多關於人參治療喘症的記載,可惜讀者常常漫不經心而忽略了。尤其對於虛寒導致的喘症,由於元氣不足,腎氣無法固攝,脈象滑大無倫,這種情況下需要大量使用人參來回補元氣,但仍然擔心藥力不足,更何況這種情況下,怎麼敢隨意服用其他止咳藥物呢?更不能和那些因為脈象浮大就亂投瀉藥而死的人相提並論。所以才特意寫出來提醒讀者。

十神湯:

白芷(臣),紫蘇葉(君),麻黃(佐),陳皮(臣),川芎(佐),香附(臣),升麻(使),葛根(君),赤芍(佐),甘草(佐),生薑(使),蔥白(使)

十味芎蘇飲

前胡(佐),葛根(君),枳殼(佐),桔梗(佐),半夏(臣),陳皮(佐),桑皮(佐),杏仁(臣),川芎(臣),紫蘇(君),生薑(使),大棗(使)

準繩方無桑杏前胡。有柴胡苓草。

人參石膏湯

治傷寒咳嗽不已。心煩。及風熱頭疼。精神不利。昏憒。

人參(君),石膏(臣),半夏(臣),梔子仁(佐),黃芩(佐),川芎(佐),茯苓(臣),白朮(君),生薑(使),作一服。

四逆散

甘草(炙君),枳實(佐),芍藥(臣),柴胡(佐)

白話文:

十味芎蘇飲主要由葛根、紫蘇、枳殼、桔梗、半夏、陳皮、桑皮、杏仁、川芎、生薑和大棗組成,用於治療傷寒咳嗽不止、心煩、風熱頭痛、精神不濟、昏沉等症狀。

另外還有兩種方劑,人參石膏湯,主要由人參、石膏、半夏、梔子仁、黃芩、川芎、茯苓、白朮和生薑組成,用於治療傷寒咳嗽不止、心煩、風熱頭痛、精神不濟、昏沉等症狀。四逆散則由甘草、枳實、芍藥和柴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