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4)
卷三 (4)
1. 傷寒
滋腎清肝飲。加熟地一倍為主。禁用寒涼藥。(四明治徐彥為子及江仲璉兩案。俱是此症。須參之。)
凡大便硬者。除合仲景痞滿燥實堅症。方可議承氣湯。然世甚少太陽症。今治傷寒用前法。尚有痞滿燥實堅症乎。且勿論其是太陽。非真太陽。如遇粗工發表攻裡過當。以致真陰耗竭。燥結不出者。一味養氣補陰。宿物自下。(陰枯便燥。則補陰自可濡潤矣。而必兼養氣者。
以推送無力也。)須安慰病人勿急於攻下。守至數日。自可奏效也。(奏效雖遲。而實穩當。的是仲景功臣。)或有一種不能便而能食者。推陳致新。倉廩盈溢。自能通利。不便無憂。(四明之治吳弁玉是也)有不便而不食者。粗工必主便則邪去而膈清。才能思食。(矢醫所見。
本只如是。矢古通屎。粗工不知氣虛液涸。不能傳送。猶肆攻下。以見屎為快。故名矢醫耳。)予獨曰不然。必須先養胃以助正。助正以去邪。如養未到。邪不即去。不食不妨也。
凡傷寒復發。世皆作有餘治。必曰因食而起。殊不知有餘不盡之毒。留滯陽明胃經也。蓋緣戰汗後。氣血虧損之甚。即以補陰得汗。力只及七八分便住。表既得解。便能清爽。其不盡者。復歸陽明。加以一二日之飲食。與邪相蒸。復騰騰而作熱矣。曰。治之當何如。曰。舍補正無由也。
當此之時。大汗一出。元氣驟虛。飲食入胃。生化遲緩。於是所留之邪。與新入之物。合而為熱。如依時師。再用攻邪。則元氣復虛。熱邪益熾。索然而死矣。惟以大劑當歸六君子湯投之。縱有病愈增而熱愈甚者。乃是邪與食為元氣所攻發。將出之候也。守不出三日。復戰而汗解矣。
若用苓連退邪。枳樸消食。必死何疑。或曰。汗至七八分。而餘邪何以復歸陽明。曰。胃主肌肉。而元氣薄故也。如元氣厚者。無此病也。如留泊肌肉筋骨。則為餘毒。治法亦先補正。凡直中三陰者。理中真武四逆等類。辨症用之。如夏月坐涼亭水閣高堂大廈中。亦能中寒。
附子理中湯。不可泥於盛夏。而禁用熱藥也。(亦有寒中厥陰少陰者。當分經治之。)戴陽者兩顴淺紅。必遊移無定處。不盡面通紅。或煩躁發狂欲飲水。坐臥泥水中。此陰盛格陽也。大劑八味飲。或參附湯。人參熟地可用至一二兩。附子可用至三五錢。如認作白虎症治。立死。
(此症與後白虎症。最易混淆。一或誤投。生死立判。辨晰宜精細也。)
中暑者。面部通紅紫脹。眼白必黃。更以口渴辨之。凡中暑口必渴。面赤氣粗。發躁狂亂。審知陽明的確。方可投白虎。
前胡湯
前胡,柴胡,紫蘇,桔梗,陳皮,半夏,白芷,甘草
薑棗為引。有食加枳實。
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朴,枳實
白話文:
傷寒
治療方式可選用滋腎清肝飲,並將熟地的劑量加倍為主藥。切記不可使用寒涼藥。(四明地區的徐彥為兒子以及江仲璉的案例都是屬於這種情況,可以參考。)
一般來說,大便乾硬的情況,除非符合張仲景所說的痞滿、燥實、堅硬等症狀,才可以考慮使用承氣湯。然而,現在很少有真正的太陽病,所以如果用先前的方法治療傷寒,又怎麼會出現痞滿、燥實、堅硬等症狀呢?而且,暫且不論是否為真正的太陽病,如果遇到庸醫過度使用發汗或攻下的藥物,導致身體的陰液耗盡,使大便乾結排不出來,這時應該用養氣補陰的方法,那麼積滯的宿便自然就能排出。(陰液枯竭導致大便乾燥,那麼補充陰液自然可以使其潤澤,但一定要同時養氣的原因是,因為氣不足會導致推送無力。)要安撫病人,不要急於攻下,耐心等待數日,自然會見效。(雖然見效慢,但很穩妥,這才是仲景的精髓。)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能排便但能吃東西的,這表示身體的代謝正常,倉廩豐盈,自然就能通暢,不排便也不用擔心。(四明地區治療吳弁玉的案例就是如此)還有一種情況是不能排便又不吃東西的,庸醫一定認為只要排便就能清除邪氣,胃氣就能清爽,人才能想吃東西。(庸醫的想法大概就是這樣,古代的「矢」字通「屎」字,庸醫不知道是氣虛液竭,導致身體無法傳送,仍然肆意攻下,只看到排便就高興,所以稱他們為「矢醫」。)我認為不然,必須先養胃氣以扶正,扶正才能祛邪。如果養胃氣還沒到位,邪氣不會立刻消退,不吃東西也沒關係。
凡是傷寒復發,世俗都認為是實證,一定是吃了東西引起的。但其實不然,是因為上次生病還沒完全清除的餘毒,還殘留在陽明胃經。通常是病人經過發汗後,氣血虧損嚴重,即使服用補陰藥出了汗,也只恢復了七八分,當表面的邪氣被解除後,人會感到清爽,而那些沒徹底清除的邪氣,又回到陽明經,再加上一兩天攝入的飲食,與邪氣相互蒸騰,再次發熱。問應該怎麼治療?答:除了扶正,別無他法。
這時,如果大汗一出,元氣會驟然虛弱,飲食進入胃部,消化吸收會變慢,於是殘留的邪氣和新攝入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熱。如果按照一般醫生的做法,再次使用攻邪的藥物,那麼元氣會更加虛弱,熱邪會更加旺盛,很快就會死亡。只有使用大量的當歸六君子湯來治療,即使病情加重,發熱更甚,那也是邪氣和食物被元氣所驅趕發出的表現,這時候是即將痊癒的徵兆。只要堅持三天,就會再次發汗而痊癒。
如果用黃連、茯苓來退邪,用枳實、厚朴來消食,那一定會死。有人問:汗出了七八分,為何剩下的邪氣會回到陽明經?答:因為胃主肌肉,而元氣虛弱的緣故。如果元氣充足,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邪氣滯留在肌肉筋骨,就會形成餘毒,治療方法還是要先扶正。凡是直接侵犯三陰經的,例如理中湯、真武湯、四逆湯等方劑,要根據症狀來選用。如果夏天坐在涼亭水閣、高堂大廈等地方,也可能中寒。附子理中湯不能因為是盛夏就禁用溫熱藥。(也有寒邪侵犯厥陰、少陰經的情況,要根據經絡分別治療。)戴陽的症狀是兩頰有淺紅色的紅暈,而且紅暈會遊移不定,並不是整個臉都通紅,或者出現煩躁發狂、想喝水,甚至會坐在泥水中。這是陰盛格陽的表現,可以使用大量八味飲或參附湯來治療,人參、熟地可以用到一兩或二兩,附子可以用到三錢或五錢。如果誤認為是白虎症來治療,就會立刻死亡。(這個症狀和後面的白虎症最容易混淆,一旦用錯藥,生死立判,必須仔細辨別。)
中暑的人,臉部會通紅紫脹,眼白一定會發黃,並且要根據口渴來判斷。凡是中暑一定口渴,臉紅氣粗,煩躁不安,如果確認是陽明經的確證,才可以投用白虎湯。
前胡湯
藥材包括:前胡、柴胡、紫蘇、桔梗、陳皮、半夏、白芷、甘草。
用薑、棗來引藥,有食積可以加入枳實。
承氣湯
藥材包括:大黃、芒硝、厚朴、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