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2)
卷三 (2)
1. 中風
適所以招風取中也。)
小續命湯
麻黃,桂枝,杏仁,防風,防己,川芎,白芍,黃芩,人參,附子,甘草
白話文:
中風
(這是因為感受風邪而導致中風。)
小續命湯
麻黃、桂枝、杏仁、防風、防己、川芎、白芍、黃芩、人參、附子、甘草
2. 傷寒
傷寒之病形何如。曰傷寒初感。入於皮毛。玄府壅塞。氣不得舒。無所發泄。故臟腑之氣。亦拂鬱而生熱也。其所為傳裡者。肌肉不能傳也。肌肉之中。有所為絡筋經筋。皆內達臟腑。臟腑之氣血。由此而滲潤於肌肉。是即井榮俞經原合之筋脈也。故邪氣由皮毛而肌肉。由肌肉而經絡。而傳入臟腑。(經絡臟腑相傳序次。具見診法中。)
是為表傳裡也。又素問中循經傳者。緣足三陽經。從頭走足。以其相併而行。故傳亦易而循次也。其有越經傳者。是井榮俞經原合互相交錯之處。值一經虛者。邪乘之而遷也。素問所言者常也。越經者變也。至於由經絡而臟腑。如陽明病目痛。惡寒。身熱。鼻乾。不得眠。此陽明胃經病也。
傷寒書所謂陽明表症也。已後潮熱。自汗。譫語。發渴。痞滿。燥實。大便堅硬者。邪毒傳入胃中。胃必大熱。津液悉燥。胃陰枯而少潤澤之態。此書中所謂正陽明腑病也。舉此而三陽可類推矣。所謂直入陰經者。乃心肝脾肺腎臟之經。受肅殺嚴寒之氣。由肌肉間之經絡。直逼臟中。
或心或肝或脾或肺或腎。冰冷如鐵。氣不能通。便成陰症也。此時急以熱藥。依經通之。漸漸溫熱。使臟中熱氣。得通於肌肉間之經絡也。舉此而三陰可類推矣。(東莊云。陰症者寒邪直入三陰之經。以三陽主氣衰。無熱拒寒故也。三陰各有分症。今人卻以房勞後得病。不分陰陽脈症。
輒命曰陰症。致令病家諱言。惡聞此二字。亦可笑矣。房勞得病。乃挾虛感。有陰有陽。非必為陰也。)傷寒本症。及傳變各症極多。看準繩自知之。此不能備述也。
傷寒一法。惟太陽症用麻黃湯發表。一涉口渴。則非太陽症矣。緣太陽經絡。行身之背。故有項強頭痛。方是表症。余則與表無涉。麻黃髮表等藥。所當禁忌也。潔古之九味羌活湯與雙解散。俱可廢而不錄。今真傷寒絕無。雖發於嚴寒。亦當作內傷治。況不發於肅殺之令乎。
予立五法。以治內傷。而熱症無餘義矣。原汗乃胃中津液也。故傷寒書中。最要緊關頭。在存津液三字。至熱鬱於內。則津液亡矣。何以能助其汗乎。
一、驗其舌胎白如刺。此肺病也。生脈散加生地白芍當歸黃耆甘草柴胡黃芩。以生金滋水。
一、舌胎黑滑。此腎氣凌心。用八味飲。黑燥。用六味飲。以救腎陰。
一、舌黃胎。補中益氣湯加黃芩。或黃連。以補土生金。如有食。去黃耆。加厚朴。白朮不可去。且發其汗。縱有食不顧也。
一、舌覺轉動不活。防其卷也。逍遙散加黃芩丹皮生地。以滋水生肝。
一、舌鮮紅。此心經病也。六味飲合生脈散。以滋水清火。凡內傷外感寒熱之分。皆從舌胎顏色為準。如黑而滑者。乃腎氣凌心。用八味飲。如枯黑不潤澤者。用六味飲。其人必兩顴遊紅。一劑戰而汗愈。如白而加黃。黃而加黑。此腎凌脾。須治中宮。如補中益氣之類。腎乃北方元武之色。
白話文:
傷寒這種病的病狀是怎樣的呢? 傷寒剛開始發病的時候,邪氣侵入皮膚毛孔,導致玄府(皮膚上的微小孔隙)阻塞,體內氣機無法順暢運行,沒有辦法發散出來,所以臟腑之氣也會受到阻礙而產生熱。所說的「傳裡」,並不是說邪氣直接從肌肉傳入,而是肌肉之中有絡筋、經筋,它們都通向臟腑。臟腑的氣血會通過這些經絡滲透滋潤肌肉,這就是所謂井、榮、俞、經、原、合等穴位所屬的筋脈。所以,邪氣會從皮膚毛孔進入肌肉,再由肌肉進入經絡,最終傳入臟腑。(經絡和臟腑的傳遞順序,在診斷方法中都有詳細說明。)
這就是所謂的表邪傳入裡。另外,《素問》中提到邪氣沿著經絡傳遞,是說邪氣沿足三陽經,從頭傳到腳,因為它們相伴而行,所以傳遞比較容易且有規律。而那些「越經傳遞」的情況,是因為井、榮、俞、經、原、合等穴位相互交錯,當某一條經絡虛弱時,邪氣就會趁機侵入,轉移到另一條經絡。《素問》所講的是常規情況,而「越經傳遞」則是變異的情況。至於邪氣從經絡進入臟腑,例如陽明病出現眼睛痛、怕冷、發熱、鼻乾、失眠等症狀,這就是陽明胃經的病症,也就是傷寒書中所說的陽明表證。之後,如果出現潮熱、自汗、胡言亂語、口渴、胸悶腹脹、大便乾燥堅硬等症狀,就表示邪毒已經傳入胃中,導致胃部大熱,津液耗竭,胃陰枯竭,失去潤澤的狀態,這就是書中所說的陽明腑病。舉這個例子,就可以推知其他三陽經的病變了。所謂邪氣直接進入陰經,指的是心、肝、脾、肺、腎這五臟的經絡,受到寒冷的侵襲,直接從肌肉之間的經絡進入臟腑,導致心、肝、脾、肺或腎冰冷如鐵,氣機不通暢,便會形成陰證。這時要立即用熱性藥物,根據經絡的走向來疏通,慢慢溫熱臟腑,使臟腑中的熱氣能夠通過經絡傳到肌肉之間。舉這個例子,就可以推知其他三陰經的病變了。(東莊說:陰證是寒邪直接進入三陰經,因為三陽經的陽氣衰弱,無法抵抗寒邪。三陰經各自有不同的症狀,現在的人卻常常把勞累過度後得的病,不分陰陽和脈象,一概稱為陰證,導致病人諱疾忌醫,聽到這兩個字就感到厭惡,實在可笑。勞累過度後得病,是身體虛弱時感受邪氣,有陰證也有陽證,不一定是陰證。)傷寒的本證和傳變的各種病症非常多,只要看準其規律就能了解,這裡無法一一詳述。
治療傷寒的方法中,只有太陽證才用麻黃湯來發汗解表。一旦出現口渴,就不是太陽證了。因為太陽經絡循行於背部,所以出現頸項強直、頭痛等症狀才是表證,其他情況都與表證無關。麻黃等發汗解表的藥物,都應該禁用。潔古的九味羌活湯和雙解散,都可以廢棄不用。現在真正的傷寒已經絕跡,即使在嚴寒季節發病,也應該當作內傷來治療,更何況不是在寒冷的季節發病呢?
我創立了五種方法來治療內傷,這樣熱證就沒有遺漏了。汗液本來是胃中的津液,所以傷寒書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保存津液」這三個字。當體內鬱積熱邪,津液就會耗竭,又怎麼能幫助發汗呢?
一、如果舌苔白而粗糙如刺,這是肺病,用生脈散加生地、白芍、當歸、黃耆、甘草、柴胡、黃芩,來滋養肺金,滋潤腎水。 二、如果舌苔黑而潤滑,這是腎氣上逆,侵犯心臟,用八味飲;如果舌苔黑而乾燥,用六味飲,來滋養腎陰。 三、如果舌苔發黃,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芩或黃連,來補益脾土,生發肺金;如果有食積,去掉黃耆,加厚朴,白朮不要去掉,還要發汗,即使有食積也不用顧慮。 四、如果感覺舌頭轉動不靈活,要防止舌頭捲縮,用逍遙散加黃芩、丹皮、生地,來滋養腎水,生發肝木。 五、如果舌頭鮮紅,這是心經的病變,用六味飲合生脈散,來滋養腎水,清心火。凡是分辨內傷和外感寒熱的方法,都以舌苔的顏色為準。如果舌苔黑而潤滑,是腎氣上逆,侵犯心臟,用八味飲;如果舌苔枯黑不潤澤,用六味飲。病人一定會兩頰發紅,服用一劑藥就會出汗痊癒。如果舌苔由白轉黃,由黃轉黑,這是腎氣侵犯脾土,必須治療中焦脾胃,用補中益氣湯之類的藥方。腎臟的顏色是北方的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