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六 (2)
卷六 (2)
1. 陽明表症
一二日後。或初起。症見目痛眉骨痛。鼻乾不眠者。此陽明表症也。(邪在經)升麻葛根湯主之。
升麻葛根湯
升麻(臣),葛根(君),赤芍(佐),甘草(使)
上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如見口渴煩躁。脈洪實者。去赤芍。合白虎湯。加柴胡一錢。酒炒黃芩去瓤連翹各錢許。胸膈脹悶者。配薑製厚朴酒炒黃連各一錢。小便不利。或短澀。或便時覺熱與痛。脈洪弦者。合益元散或導赤散。
白話文:
一兩天之後,或剛開始發病,症狀表現為眼睛疼痛、眉骨疼痛、鼻乾燥、失眠,這是陽明經表症,邪氣在經絡中。用升麻葛根湯治療。
升麻(臣藥),葛根(君藥),赤芍(佐藥),甘草(使藥)。
以上藥材再加上生薑三片、大棗兩枚。如果出現口渴煩躁、脈象洪實,則去掉赤芍,合用白虎湯,並加入柴胡一錢,酒炒黃芩去心、連翹各適量。如果胸膈脹悶,則配合薑製厚朴、酒炒黃連各一錢。如果小便不利,或短澀,或排便時感覺灼熱疼痛,脈象洪弦,則合用益元散或導赤散。
益無散
滑石(六倍),甘草(一倍)
上甚者每服三錢。輕者每服二錢。
導赤散
生地(君),黃芩(佐),木通(佐),甘草(臣)
上一方用黃連(使),(一方無黃連有淡竹葉。)
白話文:
益無散
組成:
滑石 (六倍),甘草 (一倍)
用法:
嚴重者每服三錢,輕者每服二錢。
導赤散
組成:
生地 (君),黃芩 (佐),木通 (佐),甘草 (臣)
用法:
上述方劑可加黃連 (使),亦可選用淡竹葉 (使) 代替黃連。
2. 少陽症
一二日後。或三四日內。耳聾脅痛嘔吐。或寒熱往來。脈弦長者。少陽症也。小柴胡湯和解之。
小柴胡湯
柴胡(君),黃芩(佐),人參(君),半夏(臣),甘草(臣),生薑(引),大棗(引)
脈不虛者去人參。(此方之妙。全在參甘兩味。養汗以開玄府。猶之參蘇飲之人參。助肺氣以托邪。桂枝湯之甘芍。和營血以發衛。補中益氣之參耆。助升提以散表。均與補虛之義無涉。若謂脈不虛者去人參。則此方之人參。似為補虛而用矣。每見粗工遇病。不辨內傷外感。
白話文:
一两天后,或者三四天内,出现耳聋、胁痛、呕吐,或者寒热交替,脉象弦长,这就是少阳症,可以用小柴胡汤来调理。
陰陽表裡。輒曰小柴胡湯。及至處方。盡乘成法。不過用得方中柴胡黃芩半夏幾味耳。其於仲景和解之本旨。不幾隔靴搔癢乎。西塘此法。蓋為火盛不宜火浮不宜者而立。殊屬精細。然彼離法任意。妄自加減。而失制方本意者。反得執是以繩矣。故核論之。少陽主三陽之樞。
邪入其經。汗吐下三法。皆在禁例。然則邪何以祛之。必轉其樞機。俾此經之邪。從陰來還之於陰。從陽來還之於陽。以分潰也。然轉樞機必賴中氣健運。中氣健運。其資於人參甘草乎。)見口乾或舌燥者。去半夏加花粉。(半夏燥而花粉則潤矣。此兩味卻加減得甚妙。)膈脹者配樸連。
白話文:
只要提到陰陽表裡,就說要服用小柴胡湯。到了實際開方時,卻完全依循舊法,不過用方子中的柴胡、黃芩、半夏等幾味藥而已。對於仲景和解的本意,難道不是隔靴搔癢嗎?西塘這個方法,是針對火氣盛,不適合用燥熱藥物的人而創立的,實在精細。然而,他們脫離了原本的藥方,任意增減藥物,卻失去了原本藥方的本意,反而執著於條條框框。
仔細推敲,少陽經是三陽經的樞紐,邪氣侵入少陽經,汗、吐、下三法都不可使用。那麼,邪氣要如何去除呢?必須轉動少陽經的樞機,讓從陰經來的邪氣,回到陰經,從陽經來的邪氣,回到陽經,以達到分化排解的目的。然而,轉動樞機必須依靠中氣健運,而中氣健運,則需要人參、甘草的幫助。
如果病人出現口乾或舌燥,就去除半夏,加入花粉。半夏燥性,而花粉則滋潤,這兩味藥的增減十分精妙。如果病人有膈脹,就配伍樸連。
煩渴者合白虎。心胸滿悶者合小陷胸湯。(俗醫一見心胸滿悶。便呼為結胸。便與桔梗湯。有頻頻與之反成真結胸者。殊不知結胸乃因下早而成。未經下者非結胸也。乃表邪傳至胸中。未入於腑。症雖滿悶。尚為在表。正屬少陽部分。半表半裡之間。宜用小柴胡湯對枳殼桔梗。
如未效則以本方對小陷胸湯。一服豁然。其效如神。桔梗湯固謬。猶有開提之義。吾見世之治此症者。動用重降里藥。不一而足。意謂滿悶必破之墜之則寬。殊不知胸膈主天之分。清氣所居。散邪必宣之升之。乃因勢利導之旨。今之醫者。昧此多矣。)
白話文:
口渴煩躁的患者,適合服用白虎湯。胸悶氣脹的患者,適合服用小陷胸湯。俗醫一看到胸悶氣脹就稱之為「結胸」,馬上就開桔梗湯。然而,有些患者服用後病情反而加重,真正變成結胸。其實,結胸是由於內熱下陷導致,尚未服用瀉下藥的患者並非結胸,而是表邪入侵胸中,尚未進入腑臟,雖然有胸悶氣脹的症狀,但仍然屬於表證,屬於少陽經分,介於半表半裡之間,應該服用小柴胡湯,再加入枳殼、桔梗。如果效果不佳,則可再加入小陷胸湯,服用一劑便能豁然開朗,藥效神速。桔梗湯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仍有開提之效。我見過許多醫生治療此症,動不動就使用重劑瀉下藥,以為胸悶氣脹一定要破開、降下才能緩解。殊不知胸膈是人體上焦部位,是清氣所居之處,散邪應該用宣上之法,才是順應氣機的治療之道。現在的醫生多數不明白這個道理。
3. 陽明裡症
四五日後。痞悶煩熱。口渴。或譫語。狂妄錯亂。或連日夜不得假寐者。此正陽明病也。(邪已入腑)涼膈散主之。
涼膈散
梔子(君),黃芩(臣),連翹(臣),薄荷(使),大黃(佐),玄明粉(佐),甘草(使)
邪熱甚者。配黃連解毒湯。小便秘或傷暑者。合益元散。恐傷血分。配生地當歸丹皮血藥一二味。
白話文:
四五天後,出現胸悶、煩躁、發熱、口渴,甚至出現胡言亂語、神志不清,或連續日夜無法入睡的情況,這是陽明經病,邪氣已經侵入腑臟。可以用涼膈散來治療。
涼膈散的組成是:梔子(君藥)、黃芩(臣藥)、連翹(臣藥)、薄荷(使藥)、大黃(佐藥)、玄明粉(佐藥)、甘草(使藥)。
如果邪熱非常嚴重,可以配合黃連解毒湯使用。如果出現小便不通或中暑的情況,可以配合益元散使用。如果擔心傷及血分,可以加入生地、當歸、丹皮等滋陰涼血的藥物。
黃連解毒湯
黃連(君),黃柏(臣),黃芩(佐),梔子(使)
白話文:
['黃連解毒湯'是一種藥方,主要由以下四種草藥製成:
- 黃連:作為主藥(君),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黃柏:作為輔助藥(臣),能與黃連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效果。
- 黃芩:作為佐藥,能增強黃連和黃柏的清熱解毒作用。
- 梔子:作為調和藥(使),能平衡其他草藥的藥性,使整體藥效更為平和。']
4. 太陰症
(凡從陽經傳陰經者。不作陰症。仍從陽經中治。)
見腹脹滿。咽乾自利。脈不浮而沉數者。太陰症也。柴苓湯(備參)如腹滿有燥屎者。加減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
柴苓湯
柴胡(君),黃芩(佐),半夏(臣),人參(君),豬苓(佐),茯苓(臣),澤瀉(佐),肉桂(此味宜刪),甘草(使)
白話文:
如果病症是從陽經傳到陰經的,即使表現出陰症的症狀,也要從陽經的治療方法入手。比如出現腹脹滿、咽喉乾燥、大便稀溏、脈象不浮而沉數等症狀,就是太陰症,可以用柴苓湯治療。如果腹脹滿伴有燥屎,可以用加減大柴胡湯或調胃承氣湯治療。柴苓湯的藥方是:柴胡(君)、黃芩(佐)、半夏(臣)、人參(君)、豬苓(佐)、茯苓(臣)、澤瀉(佐)、肉桂(此味宜刪)、甘草(使)。
加減大柴胡湯
柴胡(君),黃芩(佐),枳實(佐),玄明粉(使),生地(臣),麥冬(臣),丹皮(佐),栝蔞霜(臣),花粉(臣),首烏(君),甘草(使),生薑(引),大棗(引)
調胃承氣湯
大黃(君),芒硝(臣),甘草(佐)
病在中焦。則有燥實堅三症。故不用枳樸。以傷上焦虛無氤氳輕清之元氣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加減大柴胡湯,以柴胡和首烏為主藥,搭配黃芩、枳實、玄明粉、生地、麥冬、丹皮、栝蔞霜、花粉、甘草、生薑和大棗等藥材,用來治療中焦燥實堅證。因為病症在中焦,所以不用枳樸,以免損傷上焦虛無輕清之氣。另一個方子叫做調胃承氣湯,以大黃為主藥,搭配芒硝和甘草,用來治療中焦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