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8)
卷三 (8)
1. 產後
臨盆之時。專賴氣血旺足。然後能生。此時惟有多服參耆歸桂。甘溫重補。兒信一下。頻頻服之。自無橫生逆產胎衣不下之病矣。有不耐藥氣者。獨參湯妙。服法於未下產時。用芎歸參耆,。濃煎飲之。自然緊痛易產矣。兒下後即用前藥。加肉桂一錢。煎服。自無血塊痛之病矣。
產後血暈。用醋炭熏鼻法。好老酒和童便服。不可放倒。(產後敗血不盡。血迷血暈。腹中胎衣不下。至死心頭暖者。急用花蕊石散一服。化水即出。其效如神。不可不知。)如氣血脫而暈者。必唇口手足厥冷無脈。此時間不容髮。當以大劑參附回其陽。如認作血暈。而以前法治之。則斃矣。
產後發熱。乃氣血大虧也。(亦有食物太早。氣弱不能運而生熱者。必兼噁心飽悶。治宜健運為主。又有乳結不通作熱者。宜通乳。)即有見識者。亦必曰發散固不可。且以輕劑疏通之。此一句害人不淺。總之脈必浮數。與外感無辨。(外感而發熱者。必兼頭痛拘急等症。脈必浮數有力。
補中益氣加芎蘇熱服。補以散之。切忌妄汗。)一時不敢驟補也。殊不知產後發熱。吾不管其是邪非邪。有脈無脈。一味八珍十全峻補之。有邪自然汗解。無邪自然竟退矣。(如此膽氣。庸工那得到此。然膽由於識。彼只緣見不透耳。見得透定幹得來矣。有識自有膽矣。)如瘀血發熱者。
(腹必痛。口必微渴。)四物湯加桃仁紅花丹皮足矣。然俟腹痛口微渴一退。即以八珍湯與之。血塊痛不發熱者。四物湯加桃仁牛膝青皮丹皮。服二三劑自除。除後以八珍湯與之。(凡婦人血虛阻滯。不能流暢而痛極者。當以水濟水。若江河一決。而積垢皆去。宜用熟地當歸牛膝澤瀉肉桂烏藥。
隨症加減治之。如嘔惡加炒黑乾薑。陰滯加附子。大便乾燥加楂肉。甚加蓯蓉。下焦痛極加吳茱萸。氣滯者加香附陳皮。血滯者加紅花。如氣虛者宜少用香附陳皮之類。甚者不用亦可。此係景岳決津煎。乃以補為瀉之神劑也。)產後泄瀉。切不可利水。(產後泄瀉。責在脾虛。
若再加利水。則脾腎皆虛。故不可也。)如有此等症。只一味補中益氣湯。加白芍。(酒洗炒為妙)如發熱而渴。乃陰竭也。六味丸。另煎六君子湯。或人參湯下之。(瀉多則亡陰。故症兼發熱作渴也。然因瀉而熱而渴。則原是由脾傳腎。故須仍用六君參湯下六味丸。此亦標本兼治之義。
)
產後不便。有至二十餘日者。不足為病。然產婦急於便。必多努責。往往成玉門不閉。子宮下墜之病。治之貴早。一味用八珍湯。加桃仁杏仁各二錢。多則三劑自下。(產後氣血未有不虛者。即此症亦屬氣虛不能推送。血虛不能濡潤之故。八珍湯乃治氣血兩虛之的劑也。然用於此症。
則其妙處卻在加桃仁杏仁兩味。蓋人第知桃仁能破血。而不知桃仁又能利血而滑腸。人第知杏仁能潤肺。而不知杏仁兼能潤腸而利便。故單用八珍以養氣補陰。燥矢亦未始不下。然產婦既急於便。而不加此二味。以使之速下。則恐仍多努責之勞也。前輩立法。必准理揆情如此。
)
子宮下墜。乃勞力所傷也。補中益氣湯加白芍。倍用參耆白朮。如下墜而痛。大劑歸脾湯加白芍。如因惱下墜而痛。此驟動肝火所致。歸脾湯加丹皮山梔。然當治之於早。如子宮乾枯。不能升矣。玉門不閉治同。產後感風。率多成痙者。氣血虛故也。剛痙由血虛。(無汗為剛痙)四物湯倍歸地。
加軟柴胡鉤藤鉤柔痙由氣虛。(有汗為柔痙)補中益氣湯加軟柴胡鉤藤鉤。如主去風燥血之劑。則筋攣而成痙矣。(雙林許炳如侄婦。產後三日。忽喑啞不語。手足痙搐。延予視之。曰此怒動肝火而血燥也。用加味逍遙散加熟地鉤藤。一劑而痙搐全愈。三劑而口酸身熱腰痛脅痛諸症悉除。
惟語言尚不能出。予於前方中又加菖蒲錢許。一劑。睡至半夜。言語如常。)產後咳嗽。弱症之漸也。六味飲加人參主之。如兼發熱。歸脾湯去木香加白芍麥冬五味。吞六味丸。然須於初起時。即用此藥。或有可救者。如經發散。用過涼藥。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