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霍亂

有濕霍亂。腹痛而上吐下瀉者是也。藿香散主之。有乾霍亂者。俗名斑痧。又名攪腸痧。吐瀉不見。面色青冷。腹中絞痛。乃陰陽錯亂。最惡之候。而最易治。急刺委中部分出血。明礬末調飲探吐。或用陰陽鹽湯。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苧麻根蘸清菜油。刮奪命穴督脈後頂天庭等處。

後服砂仁細末數口。連噯數十聲即愈。如遍身有斑者。用油紙捻火焠之。以響為度。或用蕎麥湯飲之即愈。然其要在急刺委中出血。則不死。(即十指頭出血。亦是良法。按委中穴乃兩膝內彎正中處。緊對膝蓋。伸足取之。)

藿香

藿香,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

2. 胃脘痛

胃脘痛之病形何如。曰。胃脘痛。即俗所謂心痛也。心不可痛。痛則立死。以心在胃脘之前。故誤指胃痛為心痛也。胃痛有食痰死血氣寒火中氣虛之別。方書載列甚明。無甚深微。獨有一種肝膽之火。移入於胃而熱。又肝藏血。血少則肝葉硬。不肯下垂。將葉抵胃。胃受肝抵。

得食則滿。愈與肝相逼。殷殷而痛者。久之變成燥症。而為膈症矣。(此一種當入膈症中同看)又有一種胃中作酸。不覺其為酸。每進飲食。不敢多用。多則竟日悶懣。直待食過。方得稍舒。此痛是胃中一味酸熱也。若得噯一口氣。亦覺少舒。然最難得者噯也。若噯得重。此自下轉上。

必有一口食氣。或水或挾物是酸者。其下最難得泄氣。並且便硬。此皆少陽厥陰二臟之氣所為也。久之亦防其變為痞膈中滿等症。(此種可併入吞酸症中看)又有一種胃脘痛。是陰虛症將成。須認明白。二陽之病發心脾。此類可通。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閉。

聞穀氣則欲吐。(以下驗症甚妙)用二陳湯。或平胃散。加桔梗枳實主之。(此即長洲所謂飲食停滯。消導之也。)痰痛者。亦不思食。口即欲食而不能食。大便不閉。二陳湯加枳殼黃芩海石主之。(食痛者消其食。則痛自止。痰痛者治其痰。則痛自定。法固如是。然前法設有不應。

即當察其脾胃何如。仍參診法中痰食兩條本法治之。)血痛者。胸膈刺痛。(脈必濡澀)食可進。四物湯加大黃桃紅花主之。(亦有宜用理中湯肉桂桃仁紅花者。須因症施之)蟲痛者。亦不食。然痛必時發時止。痛則牽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當。必唇紅。面上有白點是也。

痛時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實者。化蟲丸主之。虛者。六味丸加胡黃連川楝子青黛蘆薈。隨症加減治之。(凡蟲皆風木所化。但瀉厥陰則蟲自除。六味地黃丸為妙。胡連蘆薈青黛等。甚非虛症所宜。須慎用。謙按。蟲痛虛者。良由土敗木乘。六味湯治脾胃陰虛則可。設脾胃陽虛。

恐非所宜。蓋蟲乃風木所化。物必先腐。然後蟲生。當崇生氣為主。則用理中湯去甘草少加川椒。送烏梅安胃丸。往往神效也。)胃脘虛痛者。得食即止。(以手按之必稍緩。)食多又痛。食過又痛。理中湯主之。(此即中氣虛痛也。)肝虛燥痛者。亦不思食。交陰分。外按之不熱。

病人自言熱。口渴。(大便必燥結)逍遙散加生地丹皮山梔。甚者疏肝益腎湯。加當歸主之。(氣寒火三症。四明不列症治。然驗症則準繩為詳。治法則薛案較妥。須並參之。)

二陳湯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平胃散

厚朴蒼朮,陳皮,甘草

化蟲丸

蕪荑雷丸,胡連,蘆薈,使君,三稜莪朮

3. 胎前

凡受孕二三月。必嘔吐噁心。此月水不通。陽明壅盛。故不安食。但此是始膏始凝始衃之時。驟然壅盛故耳。迨四五月。則血漸蔭胎兒形體成。便具五行生剋循環之理。則血有所歸。而不壅盛矣。或曰血壅盛。何獨於胃有病。曰。胃為多氣多血之海。五臟之母也。女子應有是生。

應有是化。今不行而成孕。驟然不化。陽明氣血俱盛。遂有是上僭之勢。久之自平。不足慮也。然有微甚。微者飲食調理。甚者六君子湯砂仁生薑以和之。或曰。半夏損胎可信乎。曰。獨食半夏一味。雖非胎亦能損人。若與參朮同用。但著開胃健脾之功耳。(正所謂當論方不當論藥。

當就方以論藥。不當執藥以論方也。論藥只好就一味單方而論耳。)曰。思食何為。曰。胃氣盛則思食。血壅則氣逆。氣逆則食入反出也。或女子性氣褊急者。於六君子湯中。佐黃芩以清火。消息用之。調治胎前嘔吐。不出此方主之。如原有胃脘痛。而此時夾發。加丹皮山梔。

如發熱。不必加退熱藥。只以此方調之。胎前下血。名曰漏胎。氣不攝血也。多服補中益氣湯。其惱怒傷肝。肝木賊土。血不能藏。而成漏者。加味逍遙散加生地。(此症有風熱血熱血虛脾火。及脾胃虛弱虛陷之別。當隨症施治。其年壯人六脈平和。飲食如故。無所苦而經時下。

是氣血旺。養胎之餘血也。然亦不可使之多去。須和血涼血健脾為主。

胎動不安。血不養胎也。四物湯川芎。即用亦不過五分。加白朮杜仲。有肝旺而動者。必痛無定處。歸芍生地加黃芩白朮甘草。如氣虛者。必怠惰嗜臥。脈必豁大而緩。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此症須合邯鄲遺稿辨別參治。其法乃全。)墮胎。即俗所謂小產也。總屬氣虛血虛。

及縱欲嗜酒而來。醫家動云熱則流動。胎火逼迫。不知氣血調和。胎火何由而生。豈胎不屬母身。別有一動耶。寒涼雜投。利氣行血。卒至墮胎。豈非醫害之耶。既墮之後。猶不禁忌。前以是月墮。後復期而來矣。不伸救補。止作火治。以致三胎四胎。逢期必墮。烏能有濟。

予每於未墮之前。大料黃耆丸預補之。將墮之際。大料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勿論其脈。勿論其時。一概峻補中宮母氣。萬無一失。即先賢有一經配一月以補其經者。亦皆昧於陰陽之理。不足信也。(此症由兩腎虧損者尤多)子腫。子懸。子嗽。子瀉。小便不通。俱當用補中益氣湯。

有胎火盛而致此數種病者。用四物湯去川芎。加黃芩白朮茯苓甘草以和之。獨子瀉挾火。宜四君子湯加黃芩砂仁。胎前傷寒瘧痢。悉以固胎為主。傷寒依平時傷寒治。自不損胎。但當倍用歸芍。或當用參。須平時預先料理。獨前胡湯與半夏白芷不可用。若小柴胡人參。半夏亦不妨矣。

瘧疾亦與平時不甚異。但清中驅瘧飲。去蒼楂枳實。余俱如法。大抵黃芩為胎前瘧中要藥。總當視病人之盛衰而消息之。(或問。白朮黃芩。安胎之聖藥也。二味胎前必不可缺乎。趙氏曰。未必皆然也。胎莖之繫於脾。猶鍾之繫於梁也。若棟柱不固。棟梁必橈。所以安胎先固兩腎。

使腎中和暖。始脾有生氣。何必定以白朮黃芩為安胎之藥也。腹中有熱胎不安。固用涼藥。腹中有寒胎不安。必用溫藥。此常法也。殊不知兩腎之中。具有水火。系衝任之根。胎元之所繫甚要。非白朮黃芩之可安也。如腎中無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黃湯壯水。腎中無火用八味地黃湯壯火。

故當以杜仲川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等藥。出入於六味八味湯中為捷徑。總之一以貫之也。此論為諸書所未及。今特表而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