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霍亂

有濕霍亂。腹痛而上吐下瀉者是也。藿香散主之。有乾霍亂者。俗名斑痧。又名攪腸痧。吐瀉不見。面色青冷。腹中絞痛。乃陰陽錯亂。最惡之候。而最易治。急刺委中部分出血。明礬末調飲探吐。或用陰陽鹽湯。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苧麻根蘸清菜油。刮奪命穴督脈後頂天庭等處。

後服砂仁細末數口。連噯數十聲即愈。如遍身有斑者。用油紙捻火焠之。以響為度。或用蕎麥湯飲之即愈。然其要在急刺委中出血。則不死。(即十指頭出血。亦是良法。按委中穴乃兩膝內彎正中處。緊對膝蓋。伸足取之。)

藿香散

藿香,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

白話文:

這是濕霍亂,症狀是肚子痛,又吐又拉。可以用藿香散來治療。還有一種是乾霍亂,俗稱斑痧,又叫攪腸痧。這種情況不會吐也不會拉,但是臉色會發青發冷,肚子像絞痛一樣。這是因為體內陰陽錯亂,是最危險的狀況,但也最容易治療。要趕快刺破委中穴放血,然後喝用明礬粉調的水來催吐,或者喝陰陽鹽湯,或是用菜油催吐。同時,用碗刮背,用沾了清菜油的苧麻根,刮後頸督脈、頭頂、天庭等地方。

之後再服用幾口砂仁細末,連續打嗝幾十聲就會好。如果全身出現斑點,可以用油紙捻成條狀點火燒灼,聽到聲音就可以了,或是喝蕎麥湯也會好。但最重要的是要趕快刺破委中穴放血,這樣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刺破十指指尖放血也是好方法。委中穴的位置在兩膝內彎正中間,緊靠膝蓋,把腳伸直就能找到。)

藿香散 的成分是:藿香、蒼朮、厚朴、陳皮、半夏、茯苓。

2. 胃脘痛

胃脘痛之病形何如。曰。胃脘痛。即俗所謂心痛也。心不可痛。痛則立死。以心在胃脘之前。故誤指胃痛為心痛也。胃痛有食痰死血氣寒火中氣虛之別。方書載列甚明。無甚深微。獨有一種肝膽之火。移入於胃而熱。又肝藏血。血少則肝葉硬。不肯下垂。將葉抵胃。胃受肝抵。

得食則滿。愈與肝相逼。殷殷而痛者。久之變成燥症。而為膈症矣。(此一種當入膈症中同看)又有一種胃中作酸。不覺其為酸。每進飲食。不敢多用。多則竟日悶懣。直待食過。方得稍舒。此痛是胃中一味酸熱也。若得噯一口氣。亦覺少舒。然最難得者噯也。若噯得重。此自下轉上。

必有一口食氣。或水或挾物是酸者。其下最難得泄氣。並且便硬。此皆少陽厥陰二臟之氣所為也。久之亦防其變為痞膈中滿等症。(此種可併入吞酸症中看)又有一種胃脘痛。是陰虛症將成。須認明白。二陽之病發心脾。此類可通。食痛者。胸膈按之痛甚。勺水不入。兼大便閉。

聞穀氣則欲吐。(以下驗症甚妙)用二陳湯。或平胃散。加桔梗枳實主之。(此即長洲所謂飲食停滯。消導之也。)痰痛者。亦不思食。口即欲食而不能食。大便不閉。二陳湯加枳殼黃芩海石主之。(食痛者消其食。則痛自止。痰痛者治其痰。則痛自定。法固如是。然前法設有不應。

即當察其脾胃何如。仍參診法中痰食兩條本法治之。)血痛者。胸膈刺痛。(脈必濡澀)食可進。四物湯加大黃桃仁紅花主之。(亦有宜用理中湯加肉桂桃仁紅花者。須因症施之)蟲痛者。亦不食。然痛必時發時止。痛則牽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當。必唇紅。面上有白點是也。

痛時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實者。化蟲丸主之。虛者。六味丸加胡黃連川楝子青黛蘆薈。隨症加減治之。(凡蟲皆風木所化。但瀉厥陰則蟲自除。六味地黃丸為妙。胡連蘆薈青黛等。甚非虛症所宜。須慎用。謙按。蟲痛虛者。良由土敗木乘。六味湯治脾胃陰虛則可。設脾胃陽虛。

恐非所宜。蓋蟲乃風木所化。物必先腐。然後蟲生。當崇生氣為主。則用理中湯去甘草少加川椒。送烏梅安胃丸。往往神效也。)胃脘虛痛者。得食即止。(以手按之必稍緩。)食多又痛。食過又痛。理中湯主之。(此即中氣虛痛也。)肝虛燥痛者。亦不思食。交陰分。外按之不熱。

病人自言熱。口渴。(大便必燥結)逍遙散加生地丹皮山梔。甚者疏肝益腎湯。加當歸主之。(氣寒火三症。四明不列症治。然驗症則準繩為詳。治法則薛案較妥。須並參之。)

二陳湯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平胃散

厚朴,蒼朮,陳皮,甘草

化蟲丸

蕪荑,雷丸,胡連,蘆薈,使君,三稜,莪朮

白話文:

胃脘痛的病症是什麼樣的呢?所謂胃脘痛,就是俗稱的「心痛」。但心臟是不會痛的,痛就會立即死亡。因為心臟在胃脘的前面,所以才誤把胃痛當成心痛。胃痛的原因有飲食積滯、痰飲、死血、氣滯、寒邪、火熱、中氣虛等幾種,醫書上記載得很清楚,並不深奧。

但還有一種,是肝膽的火氣,轉移到胃部而引起的發熱;又肝臟是藏血的,如果血少,肝臟的葉片就會變硬,不肯下垂,就會抵住胃部,使胃受到肝臟的擠壓。吃飯後就感到脹滿,越發與肝臟互相逼迫,隱隱作痛,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乾燥的病症,進而成為膈症。(這種情況應歸為膈症一起看待)

還有一種,胃中會產生酸水,但自己不覺得是酸,每次吃東西,不敢吃太多,吃多了就會整天悶悶不樂,必須等食物消化後才會稍微舒服。這種痛是因為胃中有一股酸熱的緣故。如果能打個嗝,也會覺得稍微舒服,但最難的就是打嗝。如果嗝打得響,那是食物或水、或帶有酸味的物質從下往上湧的緣故。這種情況最難排氣,而且大便會硬結,這都是少陽和厥陰二臟的氣機失調造成的。時間久了也要提防變成痞症、膈症、中滿等病症。(這種情況可以歸入吞酸症一起看待)

還有一種胃脘痛,是陰虛症快要形成的徵兆,必須仔細辨別。二陽的病發於心脾,這種情況是可以通用的。如果是因為飲食而引起的疼痛,胸膈按壓會很痛,一點水都喝不下,同時大便不通,聞到食物的氣味就想吐。(以下驗證的方法很巧妙)可以用二陳湯或平胃散,加上桔梗、枳實來治療。(這就是長洲所說的飲食停滯,要用消導的方法來治療)

如果是痰造成的疼痛,也會不想吃東西,嘴巴想吃卻吃不下,大便不堵塞。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枳殼、黃芩、海石來治療。(飲食引起的痛,只要消除食物積滯,疼痛自然會停止;痰引起的痛,只要治療痰飲,疼痛就會平定。方法雖然是這樣,但是如果前面的方法沒有效果,就應該仔細觀察脾胃的情況,仍然參考診斷方法中痰飲和飲食停滯的兩種情況來治療。)

如果是血瘀引起的疼痛,胸膈會刺痛。(脈象一定是濡澀的)可以吃東西。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大黃、桃仁、紅花來治療。(也有適合用理中湯,加上肉桂、桃仁、紅花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用藥)

如果是蟲引起的疼痛,也會不想吃東西,但痛一定是時發時止,痛起來會牽引手臂,或肩膀、背部,感覺像被穿透一樣無法忍受,嘴唇一定是紅的,臉上有白點。痛的時候不想吃東西,痛停止了就可以吃東西。如果是實證,可以用化蟲丸來治療。如果是虛證,可以用六味丸,加上胡黃連、川楝子、青黛、蘆薈,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所有的蟲都是風木所化生。只要瀉厥陰肝經的邪氣,蟲自然就會消除。六味地黃丸很適合。但胡連、蘆薈、青黛等,並不是虛證適合使用的藥物,必須謹慎使用。謙按:蟲痛虛證,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肝木乘虛而入。六味湯治療脾胃陰虛是可以的。如果脾胃陽虛,恐怕就不適合了。因為蟲是風木所化,一定是東西先腐敗,然後才生蟲。應該以扶正氣為主,所以用理中湯去掉甘草,少加川椒,再用烏梅安胃丸來送服,往往效果很好。)

胃脘虛弱引起的疼痛,吃了東西就會停止。(用手按壓會稍微緩解)吃多了又會痛,吃過後又會痛。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這就是中氣虛弱引起的疼痛)

如果是肝虛燥熱引起的疼痛,也不想吃東西,這種疼痛在陰分,外表按壓不熱,病人自己感覺發熱、口渴。(大便一定會乾燥結塊)可以用逍遙散,加上生地、丹皮、山梔。嚴重的話,可以用疏肝益腎湯,加上當歸來治療。(氣、寒、火三種病症,四明醫書沒有詳細列出證候和治療方法,但是驗證起來卻很準確。治療方法薛己的醫案比較穩妥,必須一併參考。)

3. 胎前

凡受孕二三月。必嘔吐噁心。此月水不通。陽明壅盛。故不安食。但此是始膏始凝始衃之時。驟然壅盛故耳。迨四五月。則血漸蔭胎兒形體成。便具五行生剋循環之理。則血有所歸。而不壅盛矣。或曰血壅盛。何獨於胃有病。曰。胃為多氣多血之海。五臟之母也。女子應有是生。

應有是化。今不行而成孕。驟然不化。陽明氣血俱盛。遂有是上僭之勢。久之自平。不足慮也。然有微甚。微者飲食調理。甚者六君子湯加砂仁生薑以和之。或曰。半夏損胎可信乎。曰。獨食半夏一味。雖非胎亦能損人。若與參朮同用。但著開胃健脾之功耳。(正所謂當論方不當論藥。

當就方以論藥。不當執藥以論方也。論藥只好就一味單方而論耳。)曰。思食何為。曰。胃氣盛則思食。血壅則氣逆。氣逆則食入反出也。或女子性氣褊急者。於六君子湯中。佐黃芩以清火。消息用之。調治胎前嘔吐。不出此方主之。如原有胃脘痛。而此時夾發。加丹皮山梔。

如發熱。不必加退熱藥。只以此方調之。胎前下血。名曰漏胎。氣不攝血也。多服補中益氣湯。其惱怒傷肝。肝木賊土。血不能藏。而成漏者。加味逍遙散加生地。(此症有風熱血熱血虛脾火。及脾胃虛弱虛陷之別。當隨症施治。其年壯人六脈平和。飲食如故。無所苦而經時下。

是氣血旺。養胎之餘血也。然亦不可使之多去。須和血涼血健脾為主。

胎動不安。血不養胎也。四物湯去川芎。即用亦不過五分。加白朮杜仲。有肝旺而動者。必痛無定處。歸芍生地加黃芩白朮甘草。如氣虛者。必怠惰嗜臥。脈必豁大而緩。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此症須合邯鄲遺稿辨別參治。其法乃全。)墮胎。即俗所謂小產也。總屬氣虛血虛。

及縱欲嗜酒而來。醫家動云熱則流動。胎火逼迫。不知氣血調和。胎火何由而生。豈胎不屬母身。別有一動耶。寒涼雜投。利氣行血。卒至墮胎。豈非醫害之耶。既墮之後。猶不禁忌。前以是月墮。後復期而來矣。不伸救補。止作火治。以致三胎四胎。逢期必墮。烏能有濟。

予每於未墮之前。大料黃耆丸預補之。將墮之際。大料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勿論其脈。勿論其時。一概峻補中宮母氣。萬無一失。即先賢有一經配一月以補其經者。亦皆昧於陰陽之理。不足信也。(此症由兩腎虧損者尤多)子腫。子懸。子嗽。子瀉。小便不通。俱當用補中益氣湯。

有胎火盛而致此數種病者。用四物湯去川芎。加黃芩白朮茯苓甘草以和之。獨子瀉挾火。宜四君子湯加黃芩砂仁。胎前傷寒瘧痢。悉以固胎為主。傷寒依平時傷寒治。自不損胎。但當倍用歸芍。或當用參。須平時預先料理。獨前胡湯與半夏白芷不可用。若小柴胡有人參。半夏亦不妨矣。

瘧疾亦與平時不甚異。但清中驅瘧飲。去蒼楂枳實。余俱如法。大抵黃芩為胎前瘧中要藥。總當視病人之盛衰而消息之。(或問。白朮黃芩。安胎之聖藥也。二味胎前必不可缺乎。趙氏曰。未必皆然也。胎莖之繫於脾。猶鍾之繫於梁也。若棟柱不固。棟梁必橈。所以安胎先固兩腎。

使腎中和暖。始脾有生氣。何必定以白朮黃芩為安胎之藥也。腹中有熱胎不安。固用涼藥。腹中有寒胎不安。必用溫藥。此常法也。殊不知兩腎之中。具有水火。系衝任之根。胎元之所繫甚要。非白朮黃芩之可安也。如腎中無水胎不安者。用六味地黃湯壯水。腎中無火用八味地黃湯壯火。

故當以杜仲川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等藥。出入於六味八味湯中為捷徑。總之一以貫之也。此論為諸書所未及。今特表而出之。)

白話文:

懷孕二三個月時,通常會有噁心、嘔吐的現象,這是因為這個月分體內水液運行不暢,陽明經的氣血過於旺盛,導致食慾不佳。但這也是胚胎開始形成、凝結的階段,突然的氣血壅盛是正常的。到了四五個月,胎兒逐漸成形,體內的氣血運行就會符合五行生剋的規律,血液有所歸宿,就不會再壅盛了。

有人問,為何氣血壅盛只會表現在胃部不適?因為胃是氣血匯聚之處,也是五臟的母親,女子懷孕本來就會經歷「生」與「化」的過程,現在因為懷孕而暫時停止「化」,導致陽明經的氣血過於旺盛,出現向上衝逆的趨勢。過一段時間就會自然平復,不必過於擔憂。但情況有輕微和嚴重之分,輕微的可以通過飲食調理,嚴重的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砂仁、生薑來調和。

有人問,半夏會損傷胎兒,是真的嗎?單獨服用半夏,即使不是孕婦也會傷身。但如果與人參、白朮等藥材一起使用,則有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應該以整個藥方來判斷藥效,而不是單看單味藥材的功效。

有人問,孕婦想吃東西是什麼原因?胃氣旺盛就會想吃東西,但氣血壅盛則會導致氣逆,氣逆則會導致吃下的東西又吐出來。如果孕婦本身性情急躁,可以在六君子湯中加入黃芩來清火,靈活運用。一般來說,治療孕期嘔吐,都離不開這個方子。如果原本就有胃痛,懷孕時又發作,可以加入丹皮、山梔。如果發燒,不需要額外使用退燒藥,只要用這個方子調理即可。

懷孕期間出血,稱為「漏胎」,是氣虛不能固攝血液所致。可以多服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因為惱怒傷肝,導致肝木剋土,血液無法歸藏,也會導致漏胎,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加上生地。這種情況也有風熱、血熱、血虛、脾火以及脾胃虛弱下陷等區別,需要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如果年輕力壯的人,脈象平和,飲食正常,沒有不適,只是偶爾少量出血,這是氣血旺盛,多餘的血液流出,但也不宜過多流失,應該以和血、涼血、健脾為主。

胎動不安,是因為血不養胎。可以使用四物湯,去掉川芎(或只用五分),加上白朮、杜仲。如果因肝火旺盛而胎動不安,通常會有不定處的疼痛,可以使用當歸、白芍、生地、黃芩、白朮、甘草。如果因氣虛而導致胎動不安,孕婦會感到疲憊嗜睡,脈象會豁大而緩,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酒炒白芍。這個症狀還需要結合其他醫書的記載來辨證治療。

墮胎,也就是俗稱的小產,通常是因為氣虛、血虛,或是縱慾、嗜酒所導致。有些醫生認為是體內有熱,胎火逼迫導致,但其實是氣血不調和,胎火又從何而生?難道胎兒不屬於母親的身體,而是獨立存在嗎?如果隨意使用寒涼藥物,利氣行血,反而會導致墮胎,這難道不是庸醫害人嗎?墮胎後,如果沒有好好休養,下次懷孕又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再次流產。如果不加以補救,只是把它當作火來治療,導致三胎四胎都無法保住,怎麼能有幫助呢?

我通常會在墮胎之前,使用大料黃耆丸來預先補養。在即將墮胎時,使用大料補中益氣湯加上酒炒白芍。不論脈象如何,不論時間如何,都一律使用補養中宮母氣的藥方,這樣絕對不會有失誤。即使是古人說要根據月份來補養不同的經脈,也是不了解陰陽的道理,不可輕信。墮胎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腎虛所導致。

妊娠水腫、子懸(胎兒向上頂住)、妊娠咳嗽、妊娠腹瀉、小便不通等問題,都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是因為胎火過旺而導致這些疾病,可以使用四物湯,去掉川芎,加上黃芩、白朮、茯苓、甘草來調和。只有妊娠腹瀉伴有火氣時,才宜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芩、砂仁。懷孕期間若患上傷寒或瘧疾,都應以固胎為主。傷寒按照平時治療傷寒的方法治療即可,不會損害胎兒,但應加倍使用當歸、白芍,或可適當使用人參。但平時應事先調理,獨前胡湯與半夏白芷不可使用。如果小柴胡湯中有人參,半夏也可以使用。治療瘧疾的方法和平時差不多,但清中驅瘧飲需要去掉蒼朮和枳實,其餘照舊。黃芩是治療孕期瘧疾的重要藥物,總之要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來靈活運用。

有人問,白朮、黃芩是安胎的聖藥,孕期是否不可缺少?趙氏說,不一定。胎兒的繫帶如同懸掛鐘的樑,如果樑不牢固,就會搖搖欲墜。所以安胎首先要穩固腎臟,使腎氣溫暖和順,這樣脾才有生氣。何必一定將白朮、黃芩當作安胎的藥物呢?腹中有熱,胎兒不安,固然要用涼藥;腹中有寒,胎兒不安,自然要用溫藥,這是一般的方法。但其實腎中自有水火,是衝任二脈的根本,胎兒繫於腎臟非常重要,並非單靠白朮、黃芩就可以安胎。如果腎中缺水,胎兒不安,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來滋陰;如果腎中缺火,可以使用八味地黃湯來補陽。所以應該在六味地黃湯、八味地黃湯中,靈活加入杜仲、川斷、阿膠、艾葉、當歸、五味子等藥物,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總而言之,應貫徹一個根本的原則。這個觀點是其他醫書所沒有記載的,現在特別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