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吞酸

吞酸之病形何如?曰:凡為吞酸,盡屬肝木,曲直作酸也。河間主熱,東垣主寒。畢竟東垣是言其因,河間言其化也。蓋寒則陽氣不舒,氣不舒,則鬱而為熱,熱則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盡是木氣鬱甚,熏蒸濕土而成也,或吞或吐也。又有飲食太過,胃脘填塞,脾氣不運而酸者。

是拂鬱之極,濕熱蒸變,如酒缸太甚則酸也。然總是木氣所致,若非木氣,即寒即熱即飽即拂鬱亦不酸。以酸為木氣也。曰:胃與肝膽,其分野若何,而能令種種作酸也?曰:少陽與陽明經,相併而行,肝並於胃,故胃熱,則少陽相火,與厥陰之火,皆外相引而熏蒸。至於七情之鬱,

輕者木氣太盛,干犯土位,重者腎水枯涸,腎水奔逆,載水上浮,荊棘橫施,濕土渾濁,不由於寒,不由於熱,而吞吐皆酸。此又河間東垣因熱因寒之說所不及也。又有一種飲食入胃,即成酸味,此必傷寒久瘧,胃陰未復,水穀入胃,增其濕熱而酸者,當以淡味滋養真陽,而後可治也。

(東莊云:吞酸一症,東垣作寒論,河間丹溪作熱論,世人因有標本之說分屬之。但治酸常得芩連症,薑桂者甚少。豈東垣之法可廢與?緣治初見必用溫散,久之寒化為熱,未有不從熱治也。予特未遇初病者耳。)

白話文:

所謂的「吞酸」這種病,它的病症表現是怎麼樣的呢?一般來說,只要是出現吞酸的情況,都屬於肝木的問題。肝木的曲直特性會產生酸味。河間學派認為是熱引起的,而東垣學派則認為是寒引起的。但東垣學派實際上是在說明導致吞酸的原因,而河間學派則是在說明吞酸的變化結果。因為寒氣會導致陽氣無法舒展,陽氣不舒展,就會鬱積而產生熱,熱就會導致酸。然而,也有不是因為寒而產生酸的情況,那都是因為肝木之氣鬱積太過,熏蒸濕土而造成的,有時會吞酸,有時會吐酸。另外,還有因為飲食過量,胃部被塞滿,導致脾氣無法運化,進而產生酸的情況。

這都是因為鬱悶到極點,濕熱蒸發變化所導致的,就像酒缸裝得太滿就會變酸一樣。但總之,這些都是肝木之氣所造成的。如果不是肝木之氣的問題,那麼無論是寒、是熱、是吃太飽、還是太過鬱悶,都不會產生酸。因為酸味是屬於肝木之氣的。有人問:胃與肝膽,它們的界線在哪裡?為什麼它們可以導致各種不同的酸味產生呢?答:少陽經和陽明經是並行走的,肝臟也連著胃,所以當胃熱的時候,少陽的相火和厥陰的火,都會互相牽引而產生熏蒸。至於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鬱結,

輕微的情況會導致肝木之氣過盛,進而侵犯脾土的位置;嚴重的情況會導致腎水枯竭,腎水往上奔逆,載著水往上浮,產生如同荊棘般阻礙,使得濕土變得混濁,這樣的情況,不是因為寒,也不是因為熱,吞酸或吐酸都是酸味,這種情況是河間和東垣學派所說的因熱因寒的理論所無法解釋的。還有一種情況是,飲食剛進入胃中,就立刻產生酸味,這必定是因為曾經受到過傷寒或久病瘧疾,導致胃陰還沒恢復,食物進入胃中,加重了濕熱,才產生酸味。應該要用清淡的食物來滋養真陽,然後才能治好。

(東莊說:吞酸這種病症,東垣學派把它歸類為寒證,河間和丹溪學派則把它歸類為熱證。世人因此有了標本之說,將其歸屬到不同的證型。但治療酸證時,常常會使用黃芩和黃連等藥物,而使用乾薑和桂枝的卻很少。難道東垣學派的方法可以廢棄嗎?因為治療剛發病的吞酸時,通常會使用溫散的方法,但久而久之,寒會轉化為熱,沒有不從熱來治療的。我只是沒有遇到剛發病的病人而已。)

2. 眩暈

眩暈之病形何如?曰:眩暈之病,悉屬肝膽兩經風火。風火屬陽陽主動,故目眩轉而頭暈也。譬如火焰得風,則旋轉不已。緣手少陽之支者,從耳後出至目銳眥,而交於足少陽。足少陽之支者,從跗上,入大指爪甲,出三毛,而交於足厥陰。經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

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與脈,併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目系以入於腦。人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而轉矣。所謂邪者,總風寒濕熱內外之諸邪也。然則何為而屬於肝膽?蓋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是必循筋脈而才能上注。

肝主筋,肝有風火,則筋病,而上注者,壅而不行。所謂目系者,因風火而燥,燥則收引而急,急則目眩。此一說也。又膽經之脈,從童子髎穴,終足厥陰,故膽經風火,亦致掉眩也。故經曰:諸風掉眩,悉屬於木也。又有太陽之氣,標在於巔,又絡於腦,又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陰於足外。

故寒水之氣太過,凌逼真火,亦眩僕也。又有心下有支飲,其人冒眩,是格心火不行,而上衝頭目也。又有風寒相搏,食谷即眩,是內受濕飲之郁,而不足之微陽,與所郁之熱,並而上衝於頭目為眩也。睛明穴,屬陽明。(謙按:睛明穴屬太陽,此言屬陽明,故注以俟考。)又陽明支者,

入目內眥,故眩也。又有腎陰不足,三陽之焰,震耀於當前。(陰虛之人,常若眩暈,目中忽見火如星炮,胸膈必有痰,發暈時眼不可開,開則所見之物,非倒即斜。)中土虛衰下,逆之光,上薄於顛頂。(土虛之發,其眩僕也不能起,必噁心嘔吐,而五心煩熱。)此則似乎不關於肝膽兩經。

不知其始也,各有所因,其終也,不能不由其所從歷之途,而見端於極也,則仍謂之悉屬於木可也。(此與吞酸兩症,四明分晰詳盡,而俱不立方治,須參丹溪損庵立齋景岳諸法治之。)

白話文:

眩暈這種病症的樣子是怎麼樣的呢? 說到眩暈,這病全部都屬於肝和膽這兩條經脈的風火所引起。風火都屬陽性,陽主動,所以會眼睛昏花、轉動,頭也暈。就像火焰遇到風,就會不停地旋轉。因為手少陽經的分支,從耳朵後面出來到眼睛外側,與足少陽經交會;而足少陽經的分支,從腳背上,進入大腳趾的指甲,再從腳上的毛髮出來,與足厥陰經交會。

《黃帝內經》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往上注入眼睛,成為眼睛的精華。它們包覆著筋骨血氣的精華和脈搏,共同形成眼睛的脈絡,向上連接到大腦,再從後腦出來到脖子。所以,當邪氣侵入脖子,又剛好遇到身體虛弱的時候,邪氣就會深入,順著眼睛的脈絡進入大腦。邪氣進入大腦,大腦就會轉動;大腦轉動,就會牽引眼睛的脈絡,使它變得緊張。眼睛的脈絡緊張,眼睛就會昏花、轉動。這裡說的邪氣,指的是風寒濕熱等內外各種邪氣。

那麼,為什麼說眩暈屬於肝膽呢? 因為五臟六腑的精氣要向上注入眼睛,必定要通過筋脈才能到達。肝主導筋,如果肝有風火,就會使筋絡生病,導致精氣運行不暢,無法順利向上。所謂的眼睛脈絡,因為風火而變得乾燥,乾燥就會收縮、變得緊張,緊張就會導致眼睛昏花。這是其中一種說法。另外,膽經的脈絡,從瞳子髎穴開始,到足厥陰經結束,所以膽經的風火也會導致眩暈。所以《黃帝內經》說,各種因風引起的眩暈,都屬於木(肝膽)所管轄。

還有,太陽經的氣,在頭頂處有表現,也與大腦相連。膀胱經的穴位,從眼睛內側的睛明穴出來,經過腳外側到達陰部。所以,寒水之氣太過,就會壓制真火,也可能導致眩暈和昏倒。還有,心下有支飲(停留在心下的痰水),也會讓人感到眩暈,這是因為心火無法正常運行,反而向上衝到頭部和眼睛。還有,風寒互相侵襲,吃飯後就感到眩暈,這是因為體內有濕飲的淤積,導致微弱的陽氣和淤積的熱一同向上衝到頭部和眼睛,引起眩暈。

睛明穴,屬於陽明經(作者註:睛明穴屬太陽經,此處說屬陽明,待考證)。另外,陽明經的分支,進入眼睛內側,所以也會引起眩暈。還有,腎陰不足時,三陽的火氣會過於旺盛,在眼前閃耀(陰虛的人,常常會感覺眩暈,眼睛裡會忽然看到火光,就像星星或爆竹一樣。胸膈必定有痰,發暈時眼睛無法睜開,睜開則看到的東西,不是倒著就是斜著)。中焦脾胃虛弱,氣血逆反向上,衝到頭頂(脾胃虛弱引起的眩暈,人會昏倒而不能站立,必定會噁心嘔吐,並且感到手心、腳心發熱)。這些情況看起來似乎與肝膽兩經無關,但其實都有各自的原因。

最終,它們都無法脫離所經歷的路徑,而會在終點顯現出來。所以,仍然可以說,所有的眩暈都屬於木(肝膽)所管轄。(這和吞酸兩種病症,四明先生都分析得很詳細,但都沒有開立具體的治療方劑。需要參考丹溪、損庵、立齋、景岳等醫家的治療方法。)

3. 咳嗽

咳嗽之病形何如。曰。咳嗽之病。盡屬肺經。然有本經之咳嗽。有各臟腑遷移之咳嗽。本經之嗽。皮毛受之。玄府閉矣。此外感也。玄府既閉。則肺氣不舒。其在中之二十四竅。所以列行分布諸臟之氣者。亦不能行於是肺滿而逆。戛戛然咳嗽矣。此肺實也。肺虛者。由脾土不能生化。

津液不得上布。則肺失所養而陰虛。陰虛則肺熱。肺熱則上焰。火煽其竅。時為噏張。亦多嗽矣。此肺虛也。獨有心火刑金。與水中之火。直奔西極。而消鑠煎熬。則肺便危矣。緣肺為華蓋。以覆諸臟。其二十四空竅。虛如蜂窠。下垂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最喜清涼。

不耐煩熱。今心肝脾腎四臟之火熱上炎。則隨所吸之氣而入於竅中。肺不受熱。則戛戛然而嗽。甚至肺葉乾枯。形如經霜荷葉。委頓零落。而不能振舉。水精亦不能四布。五經亦不能並行。而成肺敗之症。總緣肺之空竅中。只受得臟腑中固有元氣以運乎一身。受不得一分邪氣耳。

(咳嗽一症。雖有各臟遷移。其實不離肺金主治。其大旨亦不逾實則清之虛則補之二法。但清之補之之中。又有不同。因引長洲諸法於後法之下。惟用者參之。)初起者。金沸草散以散之。年壯力盛。即久亦可用。如每月一二發。弱症之漸也。六君子湯以補土生金。六味丸以滋水生木。

此攻補二法也。(長洲云。嗽而鼻塞聲重。風邪傷肺也。用參蘇飲。面赤咳嗽。火克肺也。人參平肺散。寒熱交作。肝氣不和也。四君子湯加知母柴胡桔梗。咳喘短氣。肺虛也。人參補肺湯。體倦少食。脾虛也。參朮補脾湯。口乾咽燥。虛火上炎也。六味飲。凡發熱喘嗽。或咳唾膿血。

飲食不入。急補脾肺滋腎水。多有得生者。又云。午前嗽屬胃火盛。竹葉石膏湯。胃氣虛。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午後嗽屬陰血虛。四物湯加酒拌炒黑黃柏知母。腎水虛用六味丸。黃昏嗽用四物湯加麥冬五味並六味丸。五更嗽用六君子湯。不得眠及兩脅下痛用六味飲補中益氣湯。

)如咸哮醋哮。勝金丸主之。(醋哮甘膽丸亦妙)如年高筋骨作痛。氣喘有痰。腰痛。用熟地山藥當歸白芍杜仲枸杞黃耆棗仁麥冬五味甘草。喘盛去黃耆。(有一種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

虧因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症也。凡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症。宜急用熟地二兩當歸一兩甘草五錢。以濟之緩之。堪云神劑。如兼嘔惡加生薑。氣虛加人參。肝腎陰虛加肉桂。凡診此症。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技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及青皮枳殼破氣等劑。

則速其危矣。)如年高痰喘。氣不歸原者。生脈散加熟地山藥當歸枸杞牛膝菟絲等治之。(凡因痰而嗽者。痰為重。主治在脾。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一切食積痰積上升而致咳者。只治其痰消其食。其咳自止。不必用涼藥肺藥。潔古云。治咳嗽以化痰為先。化痰以導氣為主。

四明云。導氣不如先治火。實者瀉白加芩桔。虛者六味合生脈。胃虛者竟以四君加歸芍合生脈。無不應手。)

金沸草散

金沸草,前胡,麻黃,荊芥穗,黃芩,甘草,薑棗引

勝金丸

三稜,莪朮,良薑,陳皮,人參,黃連

上神麯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白滾湯下。

白話文:

咳嗽這種病,它的表現是怎麼樣的呢?可以說,咳嗽這種病,基本上都與肺經有關。但咳嗽有的是肺本身的問題,有的是其他臟腑影響造成的。肺本身的咳嗽,是因為皮膚毛孔受到外邪侵襲,毛孔關閉了。這屬於外感引起的。毛孔閉塞後,肺氣就不能順暢地舒展,肺部與其他臟腑相通的二十四個孔竅,也無法正常運行,導致肺氣鬱積而上逆,因而發出咳嗽的聲音,這是肺氣過於充實的表現,屬於實證。

另一種肺虛的咳嗽,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無法將營養轉化成津液滋養肺部,導致肺失養分,出現陰虛。陰虛會導致肺熱,肺熱會向上升騰,熱氣熏烤肺的孔竅,使孔竅時而張開時而閉合,因此產生頻繁的咳嗽,這屬於肺虛。

還有一種情況,是心火過旺或腎陰不足導致的虛火,直接侵襲肺部,不斷地消耗煎熬肺氣,使肺部處於危險狀態。因為肺像一把保護傘,覆蓋著其他臟腑,肺部的二十四個孔竅,像蜂巢一樣空虛,向下垂落沒有出口。吸氣時,這些孔竅會充滿空氣;呼氣時,則會變得空虛。肺最喜歡清涼的環境,最怕燥熱。如果心、肝、脾、腎等臟腑的火熱向上蔓延,就會隨著吸入的空氣進入肺的孔竅,肺臟無法承受這種熱氣的侵襲,便會發出咳嗽聲,嚴重時,肺葉會變得乾枯,像經霜的荷葉一樣萎靡不振,無法正常運作,水液也無法順暢地輸布,五臟的精華也無法正常運行,最終形成肺功能衰竭的病症。總的來說,肺部的孔竅只能接受臟腑產生的元氣來運轉全身,無法承受任何外來的邪氣。

咳嗽這個病症,雖然可能因為其他臟腑的問題而引起,但實際上都離不開肺金主導。治療的大原則,不外乎「實則清之,虛則補之」這兩種方法。但清熱和補虛的方法,又各有不同。這裡引用了長洲地區的一些治療方法,供大家參考。

初期的咳嗽,可以用金沸草散來疏散外邪。如果體質強壯,即使咳嗽時間較長,也可以使用。但如果咳嗽每月發作一兩次,就屬於身體虛弱的徵兆。可以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胃,使脾胃能滋養肺金,或者用六味丸來滋養腎水,使腎水能涵養肝木。以上是攻補兩種治療方法。

(長洲的說法:如果咳嗽時鼻塞、聲音嘶啞,是風邪侵犯肺部,可以用參蘇飲治療。如果咳嗽時面色發紅,是火邪克肺,可以用人參平肺散治療。如果咳嗽時有時寒有時熱,是肝氣不和,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知母、柴胡、桔梗治療。如果咳嗽氣喘、呼吸短促,是肺虛,可以用人參補肺湯治療。如果咳嗽時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是脾虛,可以用參朮補脾湯治療。如果咳嗽時口乾咽燥,是虛火上炎,可以用六味飲治療。凡是發熱喘嗽,或者咳嗽吐膿血、飲食不下的情況,應當趕快補養脾肺,滋養腎水,這樣很多患者都能夠康復。長洲又說,如果是上午咳嗽,多半是胃火旺盛,可以用竹葉石膏湯治療;如果胃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治療。如果是下午咳嗽,多半是陰血虛弱,可以用四物湯加酒拌炒黑黃柏、知母治療。如果是腎水虛弱,可以用六味丸治療。如果是黃昏咳嗽,可以用四物湯加麥冬、五味子以及六味丸治療。如果是五更時咳嗽,可以用六君子湯治療。如果咳嗽導致失眠或兩脅疼痛,可以用六味飲和補中益氣湯治療。)

如果咳嗽時伴有痰鳴聲,可以用勝金丸治療(醋哮也可以用甘膽丸)。如果是年紀大了,筋骨疼痛、氣喘有痰、腰痛,可以用熟地、山藥、當歸、白芍、杜仲、枸杞、黃耆、棗仁、麥冬、五味子、甘草等藥物治療,如果喘息嚴重,則去掉黃耆。(還有一種情況,患者呼吸短促,看起來像是氣喘,呼吸急促,卻又提不上氣,咽不下去,感覺氣道被堵塞,情況非常危急。人們只知道這是呼吸急促的病症,覺得病在上,卻不知道是元氣虛弱,病因在肝腎。這是陰陽失調,氣脫的症狀。婦女因為經血虧損,最容易出現這種症狀。應該趕快用熟地二兩、當歸一兩、甘草五錢來緩解病情,這個方子效果極佳。如果同時有噁心嘔吐,可以加生薑。如果氣虛,可以加人參。如果肝腎陰虛,可以加肉桂。診斷這種病症時,脈象必定微弱無力。如果脈微弱而又兼有緊脈,情況就更危險了。如果庸醫不明白病因,胡亂說這是痰逆氣滯,使用牛黃、蘇合香以及青皮、枳殼等破氣的藥物,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如果是年紀大了,咳嗽痰多,氣息不能歸於丹田,可以用生脈散加熟地、山藥、當歸、枸杞、牛膝、菟絲子等藥物治療。(凡是因痰而引起的咳嗽,痰是重點,應該以調理脾胃為主。因咳嗽而引發痰多的,咳嗽是重點,應該以調理肺為主。一切因食物積滯或痰積上湧而導致的咳嗽,只需要治療痰積、消除食積,咳嗽自然會停止,不必使用寒涼的藥物或肺部的藥物。潔古說,治療咳嗽應該先化痰,化痰應該先理氣。四明說,理氣不如先清火,實證的咳嗽可以用瀉白散加黃芩、桔梗;虛證的咳嗽可以用六味丸合生脈散。胃虛的咳嗽可以直接用四君子湯加當歸、白芍合生脈散,都能有效。

金沸草散 金沸草、前胡、麻黃、荊芥穗、黃芩、甘草,用生薑、紅棗煎煮引藥。

勝金丸 三稜、莪朮、良薑、陳皮、人參、黃連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神曲糊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