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一 (12)
卷一 (12)
1. 二十五方主症
養榮湯
凡屬大虛症。勿論其脈與病。但服此方。諸症悉退。此十全大補湯對子也。十全大補。但分氣血。此則五臟皆補。無乎不到。虛寒甚者。當加附子以治之。三陰瘧更妙。(一作陰虛更妙。)
白芍,當歸,遠志,熟地,五味,肉桂,人參,黃耆,茯苓,白朮,陳皮,甘草,薑棗為引。
上方去遠志五味陳皮加川芎名十全大補湯。
上五方。治火之五症。
六君子湯
治脾胃氣虛。飲食不進。致成痰癖。不時咳唾。或胃氣虛寒。動成嘔惡。凡虛瘧及諸病後痢後。俱當以此方調之。
人參,白朮,廣皮,半夏,茯苓,甘草
上方去人參白朮名二陳湯。去半夏茯苓加白芍名益黃散。去茯苓白朮加山藥熟地名金水六君煎。
四君子湯
治脾胃不和。飲食不進。泄痢虛飽。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上方加川芎當歸名加味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黃耆柴胡丹皮名益脾清肝散。
理中湯
治虛寒胃痛。嘔吐不絕。泄瀉完穀不化。此太陰陽明兩經藥也。
人參,白朮(炒),乾薑,甘草
上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建中湯
治肝虛不能生火。以致火不能生土。用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甲己化土也。再加肉桂補肝之子。益土之母。以培其生化之原。凡脾胃不和。飲食不進。其外見症。兩脅寒痛。泄痢小腹痛。用此治之。
白芍,肉桂,甘草,(謙按。此方當加飴糖。庶合仲聖之旨。)
上方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
香連丸
治脾胃兩經中濕火。傳變大腸。泄痢無度。裡急後重。
黃連,木香(不宜見火)水丸。
晚村批醫貫云。近日香連丸。絕非舊法。雜用消克瀉下之藥。人自為政。亦名香連。殺人如麻。真可痛恨。
上五方。治土之五症。
瀉白散
凡屬肺熱咳嗽。皆當加減用之。咳加桔梗百合。痰加貝母。渴加知母。有食加枳實。
桑皮(蜜炙),骨皮,甘草
上方加人參茯苓青皮陳皮五味知母天冬名人參平肺散。
生脈散
治暑傷元氣。汗出過度。倦怠嗜臥。如有虛熱口渴。不思飲食。輕者合四君子湯。重者合補中益氣湯。
人參,麥冬,五味
上方如無人參。以枸杞代之。
生金滋水飲
凡傷寒熱退後。有易補之陰。有難動之陽。皆當以此養之。其見症或汗後煩躁未除。口渴微熱大便艱澀。小便短赤即是。又有一種少陽陽明症。手足腫痛。皆火燥生風。風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後。當即以此方。加柴芩與之。無不效也。
生地,丹皮,當歸,白芍,人參,麥冬,白朮(生用),甘草,棗姜引。
上方去丹皮麥冬加川芎茯苓名八珍湯。
黃耆湯
治肺氣大虛。腠理不固。寒症至矣。或小腹隱痛。大便不實。小便頻數無度。經夜不寐。盜汗不止。命門火衰。精滑夢遺。此方通治之。其盜汗自汗。尤為緊要。
白話文:
二十五方主症
養榮湯
凡屬極度虛弱的病症,不論脈象和病情如何,只要服用此方,各種症狀都會消退。這個方子可以說是十全大補湯的進階版。十全大補湯只區分氣血來補,而這個方子則五臟都補,無處不周到。如果虛寒很嚴重,應該加入附子來治療。對於三陰瘧疾,這個方子更為有效(也有一說是陰虛更為有效)。
藥材包括:白芍、當歸、遠志、熟地、五味子、肉桂、人參、黃耆、茯苓、白朮、陳皮、甘草,用生薑、紅棗引藥。
把上面的方子去掉遠志、五味子、陳皮,加入川芎,就成了十全大補湯。
以上五個方子,治療與火相關的五種症狀。
六君子湯
治療脾胃氣虛弱,導致食慾不振,形成痰飲,經常咳嗽或吐痰。或者因為胃氣虛寒,容易噁心嘔吐。凡是虛弱的瘧疾以及各種病後或痢疾後,都應當用這個方子來調理。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廣陳皮、半夏、茯苓、甘草。
把上面的方子去掉人參、白朮,就成了二陳湯。去掉半夏、茯苓,加入白芍,就成了益黃散。去掉茯苓、白朮,加入山藥、熟地,就成了金水六君煎。
四君子湯
治療脾胃不和,食慾不振,腹瀉或大便溏稀,虛弱腹脹。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把上面的方子加入川芎、當歸,就成了加味四君子湯。加入川芎、當歸、黃耆、柴胡、丹皮,就成了益脾清肝散。
理中湯
治療因虛寒引起的胃痛,嘔吐不止,腹瀉且大便未消化完全,這個方子是治療太陰經和陽明經病症的藥。
藥材包括:人參、炒白朮、乾薑、甘草。
把上面的方子加入附子,就成了附子理中湯。
建中湯
治療肝虛不能生火,導致火不能生土,用白芍的酸味、甘草的甘味,來促使土的化生。再加入肉桂來補肝陰之子,滋養脾土之母,從根本上培補其生化能力。凡是脾胃不和,食慾不振,並且出現兩脅寒痛、腹瀉、小腹痛等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材包括:白芍、肉桂、甘草。(謙按:這個方子應該加入飴糖,才符合張仲景的本意。)
把上面的方子加入黃耆,就成了黃耆建中湯。
香連丸
治療脾胃兩經的濕熱,傳到大腸,導致腹瀉不止,裡急後重。
藥材包括:黃連、木香(不宜見火),做成水丸服用。
晚村批註《醫貫》中提到,現在的香連丸,已經完全不是以前的方法了,雜亂地加入消食、攻下等藥物,人們各自為政,也稱之為香連丸,殺人如麻,實在是令人痛恨。
以上五個方子,治療與土相關的五種症狀。
瀉白散
凡是屬於肺熱咳嗽,都應當根據情況加減使用。咳嗽加桔梗、百合,痰多加貝母,口渴加知母,有積食加枳實。
藥材包括: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
把上面的方子加入人參、茯苓、青皮、陳皮、五味子、知母、天冬,就成了人參平肺散。
生脈散
治療暑熱損傷元氣,汗出過多,導致身體疲倦、嗜睡,如果伴有虛熱、口渴、不想吃飯,症狀輕微的可與四君子湯合用,症狀嚴重的可與補中益氣湯合用。
藥材包括:人參、麥冬、五味子。
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枸杞代替。
生金滋水飲
凡是傷寒病熱退之後,有些陰虛容易補,有些陽虛難以調動,都應當用這個方子來滋養。其症狀表現為,退熱後煩躁未除,口渴、微微發熱、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都是這個情況。還有一種少陽陽明症,表現為手足腫痛,都是火熱燥烈生風導致,不必等汗後,就可以用這個方子,加入柴胡、黃芩一起使用,沒有不見效的。
藥材包括:生地、丹皮、當歸、白芍、人參、麥冬、生白朮、甘草,用紅棗、生薑引藥。
把上面的方子去掉丹皮、麥冬,加入川芎、茯苓,就成了八珍湯。
黃耆湯
治療肺氣極度虛弱,腠理不固,導致寒症的出現。或小腹隱隱作痛,大便不成形,小便次數多,經常失眠,盜汗不止,命門火衰,精液滑脫、夢遺,這個方子都可以治療。其中盜汗和自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