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1)

1. 二十五方圖解

原解於四明二十五方圖中,五症變見之義未諦。豈因誤解上下兩之字。抹卻中間一中字耶。理則無二。言詎一端。按圖索解。必求其當。用隨所見。附解於茲。無而先克循環。同原太極。則合五圖為一圖可也。即分一圖為五圖可也。闔得攏亦未始分不開。分得開又未始闔不攏也。

而開闔從方便者誰乎。其惟會太極動靜之理於一原者乎。

白話文:

這些圖解原先出自四明二十五方圖,其中關於五種病症變化顯現的意義,我還沒有完全理解透徹。難道是因為誤解了圖中上下兩個字的含義,就抹去了中間那個「中」字嗎?道理其實只有一個,但表達方式卻不僅限於一種。依照圖示來尋求解答,一定要找出正確的理解。根據所看到的來加以解釋,我把我的理解附在下面。

如果能從無到有,先掌握循環的道理,知道它與太極的本源相同,那麼就可以把五張圖看成一張圖,也可以把一張圖分成五張圖。合併起來可以,拆開來看也未嘗不可。拆開來看可以,合併起來也未嘗不可。

那麼,開合變化的方便法則是依循什麼呢?大概只有將太極動靜的道理融會貫通的人,才能明白這其中的本源吧。

2. 二十五方主症

逍遙散

治肝膽兩經鬱火。以致脅痛頭眩。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胛絆痛。或時眼赤痛。連及太陽。無論六經傷寒。但見陽症。悉用此方。婦人鬱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等症。俱宜此方加減治之。易曰。風以散之。此方是也。

柴胡,白芍,歸身,白朮,茯苓,甘草,薑棗引。

上方加熟地名黑逍遙散。加丹皮山梔名加味逍遙散。加人參名柴芍參苓散。加大力子川芎丹皮山梔名梔子清肝散。加蔓荊子川芎丹皮山梔名當歸川芎散。加熟地川芎丹皮鉤藤秦艽名秦艽地黃湯加木瓜米仁熟地川芎山梔膽草名清肝養榮湯。

七味飲

治肝經氣虛。筋無所養。變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木中無火。手足牽引。

肝經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為結核瘰癧等症。經曰。辛以潤之。此方是也。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肉桂

上方加五味名加減八味飲。

小柴胡湯

治少陽經傷寒症。凡耳聾脅痛。口苦眼赤。及夏秋六經瘧疾。隨症加減。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薑棗引。

上方加丹皮山梔名加味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山梔連翹川芎桔梗名柴胡清肝散。

左金丸

治肝膽鬱火。胸脅痛不可忍。酒濕發黃。每食吞酸吐酸。如醋浸心。酸水噯出口中齒不可合者。

黃連,茱萸

上方一名四金丸。為末粥丸。白朮陳皮湯下。

滋腎生肝飲

治肝火鬱於胃中。以致倦怠嗜臥。飲食不思。口渴咽燥。及婦人小便自遺。頻數無度。凡傷寒後熱已退而見口渴者用之。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當歸,五味,白朮,甘草

上方去柴胡白朮甘草加生地名益陰地黃湯。去柴胡澤瀉加人參黃耆麥冬廣皮名人參補肺湯。

上五方治木之五症。

歸脾湯

治心火衰甚。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敗。外兼咳嗽吐痰。寒熱往來。盜汗。急以此方去木香加白芍以治之。凡見脾胃衰弱。飲食不思。大便泄瀉。總屬君火不旺所致。此補本法也。凡各種虛症。補中益氣湯所不效者。投以此方。若加酒炒白芍北五味子以斂其心氣。奏效更神也。

歸身,遠志,棗仁(炒研),茯神,木香,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甘草,圓眼(去核),薑棗引。

上方加丹皮山梔名加味歸脾湯。

遠志飲子

治風入大腸。傳為風痢。膿血並見。但裡急後重而腹不痛者。此方主之。或加桔梗。

遠志,當歸,防風,黃耆,白朮,甘草,

龍骨丸

治腎氣不足。不能上交心火。

龍骨(煅),骨脂(炒研),蠶蛾,五味,蓯蓉(酒洗去鱗膜)蜜丸。

導赤散

治心火亢甚。小腸鬱結。不能通利。此方治之。白濁沙淋等症。合逍遙散。

生地,木通,黃芩(或用黃連或用甘草)

白話文:

逍遙散

主要治療肝膽兩經的鬱積之火,導致脅肋疼痛、頭暈目眩,有時會胃脘(心口)疼痛,或是肩胛骨疼痛,有時眼睛紅腫疼痛,甚至連到太陽穴。不論是哪種原因引起的傷寒,只要看到是陽症,都可以用這個方子。婦女因為情緒鬱悶而傷到肝,導致血不循常道亂走,出現赤白帶下、閉經、砂淋、崩漏等症狀,也適合用這個方子加減來治療。《易經》說「風以散之」,這個方子的作用就是如此。

藥材:柴胡、白芍、當歸身、白朮、茯苓、甘草,用薑、棗來引導藥性。

  • 黑逍遙散: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熟地黃。
  • 加味逍遙散: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牡丹皮、梔子。
  • 柴芍參苓散: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人參。
  • 梔子清肝散: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大力子、川芎、牡丹皮、梔子。
  • 當歸川芎散: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蔓荊子、川芎、牡丹皮、梔子。
  • 秦艽地黃湯: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熟地黃、川芎、牡丹皮、鉤藤、秦艽。
  • 清肝養榮湯: 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木瓜、薏苡仁、熟地黃、川芎、山梔、龍膽草。

七味飲

主要治療肝經氣虛,筋脈失去濡養,轉變成寒症,導致筋骨疼痛、腿軟無力,不想走路。也適合治療因為傷寒服用太多寒涼藥物,導致體內陽氣不足,引起手腳抽筋。

此外,也治療肝經血虛,導致火氣旺盛,筋脈攣縮,轉變成結核、瘰癧等病症。中醫經典說「辛以潤之」,這個方子的作用就在於此。

藥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肉桂。

  • 加減八味飲: 在七味飲的基礎上加入五味子。

小柴胡湯

主要治療少陽經的傷寒症狀,像是耳朵聽力下降、脅肋疼痛、口苦、眼睛紅腫,以及夏秋季節的瘧疾等。可以根據具體症狀來加減藥材。

藥材: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用薑、棗來引導藥性。

  • 加味小柴胡湯: 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牡丹皮、梔子。
  • 柴胡清肝散: 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去除半夏,加入梔子、連翹、川芎、桔梗。

左金丸

主要治療肝膽的鬱積之火,導致胸脅疼痛難忍,喝酒或因濕氣而出現黃疸,經常吃東西後會出現吞酸、吐酸,感覺像醋浸泡在心口一樣,酸水從口中反流出來,牙齒酸軟無法咬合。

藥材:黃連、吳茱萸

  • 四金丸: 是左金丸的別名。將藥材研磨成粉,做成藥丸,用米粥送服。也可以用白朮、陳皮湯送服。

滋腎生肝飲

主要治療肝火鬱積在胃中,導致身體疲倦、嗜睡、不想吃東西、口渴咽乾。也適合治療婦女小便失禁、頻尿不止。如果傷寒後熱症已退,卻出現口渴症狀,也適用這個方子。

藥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當歸、五味子、白朮、甘草。

  • 益陰地黃湯: 在滋腎生肝飲的基礎上去除柴胡、白朮、甘草,加入生地黃。
  • 人參補肺湯: 在滋腎生肝飲的基礎上去除柴胡、澤瀉,加入人參、黃耆、麥冬、廣陳皮。

以上五個方劑主要治療肝木的五種病症。

歸脾湯

主要治療心火衰弱,導致無法滋養脾土,以致脾胃虛弱,進而影響到肺金。常見症狀有咳嗽吐痰、時冷時熱、盜汗。此時應當用這個方子,去掉木香,加入白芍來治療。如果出現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等症狀,都是因為心火不足所導致的,這個方子是用來補養根本的方法。如果各種虛症用補中益氣湯沒有效果,就應該使用這個方子。如果加入酒炒過的白芍、北五味子來收斂心氣,效果會更好。

藥材:當歸身、遠志、酸棗仁(炒過研磨)、茯神、木香、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甘草、龍眼肉(去核),用薑、棗來引導藥性。

  • 加味歸脾湯: 在歸脾湯的基礎上加入牡丹皮、梔子。

遠志飲子

主要治療風邪進入大腸,轉變成風痢。症狀是膿血便,但只是腹部有便意,卻沒有腹痛。這個方子適合治療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加入桔梗。

藥材:遠志、當歸、防風、黃耆、白朮、甘草。

龍骨丸

主要治療腎氣不足,無法將腎水向上滋養心火。

藥材:龍骨(煅燒)、補骨脂(炒過研磨)、蠶蛾、五味子、肉蓯蓉(用酒洗過去除鱗膜),用蜂蜜做成藥丸。

導赤散

主要治療心火亢盛,導致小腸鬱熱,排泄不暢。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白濁、砂淋等症狀,可以和逍遙散一起使用。

藥材:生地黃、木通、黃芩(或用黃連或用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