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三 (3)
卷三 (3)
1. 痢疾
痢疾之病形何如。曰。痢疾一症。古人咸以赤白分寒熱。殊不知傷氣分為白。傷血分為赤。丹溪以先水瀉。後膿血。為脾傳腎。先膿血。後水瀉。為腎傳脾。此已發前人所未發。至損庵以為種種痢疾。總由濕熱入胃。此一句。便可悟病形矣。(濕熱入胃一語。道盡致痢之根。
蓋胃為多血多氣之海。故氣分血分。宜專指胃而言。所謂傷者。濕熱入而傷之也。夫濕陰氣也。入胃則傷胃之陽。熱暑毒也。入胃則傷胃之陰。古人以赤白分寒熱。蓋誤以濕為寒耳。茲以赤白分氣血。則的確分明。千古論定矣。)痢疾腹痛。必是繞臍以下。當小腸之分野。飲食入胃。
白話文:
痢疾是一種疾病,古人習慣用赤白來區分寒熱,但其實白是傷了氣分,赤則是傷了血分。丹溪認為先水瀉後膿血是脾傳腎,先膿血後水瀉是腎傳脾,這點前人沒有提出來。而損庵則認為各種痢疾都是因為濕熱入侵胃部所致,這句話就道出了痢疾的病因。
因為胃是血氣匯集之處,所以氣分血分應該專指胃而言。所謂傷,就是濕熱入侵而傷了胃。濕是陰氣,進入胃就會傷及胃的陽氣;熱是暑毒,進入胃就會傷及胃的陰氣。古人用赤白來區分寒熱,其實是誤把濕當成寒。如今用赤白來區分氣血,就非常清楚明瞭了。痢疾患者腹痛,一定是在肚臍以下小腸的分野部位,因為飲食進入胃後,就會到達小腸。
挾暑毒而歸於中脘。初食未成糟粕。後食以繼之。則初食挾毒而歸於下脘矣。夫中無毒邪。則氣血升降。得以循其正。所入之食變糟粕而從下脘歸小腸矣。若毒與食在下脘。則升降不得循其正。糟粕欲行而不行。然畢竟要行。(句)而不得行。則將臟腑脂膏逼迫而下。(此臟腑亦專指胃而言)迨交入小腸之後。
膿血由小腸而刮下。(白似膿。赤似血。即臟腑脂膏。為糟粕所逼迫而下者也。)小腸緣無毒而是糟粕。則得循其正。故小腸雖曲。而順下無礙。惟膿血則不得循其正而不肯下。故痛繞臍而下。屬胃之下口。(此小腸交界處。正將脂膏逼迫而下之地也。)及小腸也。(此是不得循其正而不肯下之膿血。
白話文:
暑氣的毒素進入胃部,剛開始吃的食物還沒完全消化成糟粕,接著又繼續吃東西,導致之前的食物帶著毒素進入下胃部。如果胃部沒有毒素,氣血就能正常升降,食物就會轉化成糟粕,從下胃部進入小腸。但如果毒素和食物在下胃部,氣血就無法正常升降,糟粕想往下走卻走不動,但它終究還是要往下走的,走不動就會壓迫胃的內臟脂肪往下。等到進入小腸後,膿血就會從小腸排出,白色像膿,紅色像血,就是被糟粕逼迫出來的內臟脂肪。因為小腸沒有毒素,只有糟粕,所以能正常運作,即使小腸彎曲,排泄也不受阻礙。但膿血因為無法正常運行而往下排泄,所以會繞著肚臍往下,在胃的下口附近,也就是小腸交界處,是逼迫脂肪往下排泄的地方,也影響到小腸。這些無法正常排泄的膿血,會引起疼痛。
由此而刮下之地也。)小便不利者。小腸為毒邪所迫。不能分利。故短縮也。(又有膀胱為毒火所逼而不利者)噤口者。乃毒氣原盛。或破藥太過。挾傷上中二脘宗氣。邪毒乘虛而上逆也。(薑製黃連與人參同煎。一匙一匙。細細呷之。)有不從暑毒而得者。或食瓜果(甲午九月。
仲弟丹山年甫十七。怒後縱啖生菱。逾日腹痛不食。大便膿血。迎村醫治之。不知其為生冷所傷也。雜用痢門套藥十有餘劑。病勢垂劇。時予館安邑。家君走人召予急歸。時則循衣摸床。撮空見鬼。虛症具見。視所用藥。猶然檳樸芩連之輩也。更醫回挽。卒不能起。衰毀憤抑。
白話文:
因此刮下的地方,小便不順暢,是因為小腸受到毒邪的壓迫,無法正常排泄,所以縮短了。另外,也可能是膀胱被毒火逼迫而導致小便不順暢。嘴巴緊閉,是因為毒氣原本就很盛,或者藥物服用過度,損傷了上中二脘的宗氣,邪毒乘虛而上逆。可以用薑製黃連和人參一起煎,一小匙一小匙慢慢喝。有些人不是因為暑毒而得病,而是因為吃了瓜果。甲午年九月,仲弟丹山才十七歲,生氣後吃太多生菱,隔天肚子痛、沒食慾,大便有膿血。找村裡的醫生治療,卻不知道他是因為吃生冷的食物受傷。亂用痢疾的藥方十多劑,病情越來越嚴重。當時我在安邑,父親派人急著叫我回家。他當時已經病入膏肓,虛弱得連衣服都抓不住,神智不清,看來像鬼魂一樣。我看了他使用的藥方,依然是檳榔、樸樹皮、黃芩、黃連之類的藥物。雖然換了醫生,但還是回天乏術,最後還是離開人世了,令人感到悲痛和惋惜。
痛恨弟病之誤殺於庸手。始讀竅素類經並張李朱薛等書。日夜尋繹。如有夙𢍆。噫。醫之殺吾弟而使之不壽於世也。其中豈有天焉。欲就吾以醫。而並使吾弟之得壽於是編耶。識此以見痢之不因暑毒得。而誤以暑毒治。未有不偕吾弟而同抱泣於九原者。凡吾同道。中人。其可不細。
心而辨晰耶。)或臥高室大廈。皆由虛得。但隨感隨發。病止在下脘。寒氣所乘。脾亦不運。故為痢。如逾二三日。寒化為熱。其病形與暑毒同也。(正惟此處要誤人耳。不可不知。)
諸痢疾脈。流連細小者生。浮數洪大者死。
凡痢疾初起三日內。可皆用白芍藥湯立除。(東莊亦云。此方用之初起三日內。無不立效。無疑於肉桂之大熱。而畏不敢用也。)若初起但覺腹痛。水瀉無度。厚朴湯主之。一見紅白。毒勢凝結矣。但當解毒和血養氣。切莫破血行氣。是為大法。調金湯主之。如服調金湯後。
白話文:
我痛恨弟弟因病被庸醫誤殺,從此開始鑽研《竅素類經》和張仲景、李東垣、朱丹溪、薛己等人的醫書,日夜苦讀,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唉,醫術害死了我的弟弟,讓他不能長壽於世,其中難道真有天意嗎?我想要學習醫術,並用它來讓弟弟延年益壽。我發現痢疾並非都是由暑毒引起的,卻被誤認為暑毒而用藥治療,最終導致許多人和我弟弟一樣,都悲傷地抱著遺憾離開人世。我們醫道中人,怎能不細心辨別呢?
如果患者是因為虛弱導致痢疾,無論是臥室過高還是居住在高聳的大廈,只要受寒氣侵襲,脾胃運化就會受阻,就會引起痢疾。如果病情超過兩三天,寒氣就會化為熱氣,其病症就會和暑毒引起的痢疾相似。(這一點非常容易讓人誤解,一定要記住。)
痢疾患者的脈象,如果脈象細小流連,則容易痊癒;如果脈象浮數洪大,則容易死亡。
痢疾剛發病的前三天,都可以使用白芍藥湯,可以立即見效。(東垣也說,這個方子在發病初期三天內使用,無不立竿見影。不要因為肉桂性熱就害怕不敢用。)如果初期只是腹痛、水瀉不止,可以用厚朴湯治療。如果出現紅白痢,說明毒性已凝結,就應該解毒和血、養氣,千萬不能破血行氣,這是治療痢疾的大法,可以用調金湯。如果服用調金湯後,…
紅白減而漸見糞色。便當減芩連分數。芩用一錢猶可。連須漸減。加人參矣。此宜相機消息之。紅白盡除。六君子湯加歸芍調理。如初起發熱。此熱病也。竟以調金湯加柴胡與之。初熱只用芩。熱甚方用連。此則必視其熱之淺深。色之紅白。而分別用也。久痢能食。六君子湯加歸芍。
久痢發熱不能食。肌肉減者不治。
白芍藥湯
治熱痢便血後重。經曰。溲而便膿血。此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白話文:
痢疾患者糞便顏色逐漸轉為正常,可減少紅白藥物劑量,並根據情況調整黃芩和連翹的用量,黃芩可用一錢,連翹則要逐漸減少。可以加入人參,並隨時觀察患者情況,調整用藥。紅白症狀消失後,可用六君子湯加黃芪、芍藥調理。如果患者初期發熱,屬於熱病,可用調金湯加柴胡治療。初期發熱只用黃芩,熱症嚴重才用連翹,需根據患者發熱程度和糞便顏色來判斷用藥。久痢患者能吃飯,可用六君子湯加黃芪、芍藥治療。
久痢患者發熱不能吃飯,肌肉消瘦者,則難以治療。
白芍藥湯用於治療熱痢便血後重症。醫典記載,小便帶膿血,說明氣血運行,血止住了。氣血運行,則便血自然痊癒,調和氣血,則後重症自然消失。
白芍,當歸,大黃,黃芩,黃連,肉桂,檳榔,木香,甘草,如不減。加大黃。
按長洲云。此症多有因中氣虛弱。脾氣鬱結者。治當審察。
厚朴湯
厚朴,檳榔,枳實,澤瀉,青皮,黃芩,甘草
調金湯,
白話文:
白芍、當歸、大黃、黃芩、黃連、肉桂、檳榔、木香、甘草,如果症狀沒有減輕,就加大黃的用量。長洲說,這種病症多半是因為中氣虛弱,脾氣鬱結,治療時要仔細觀察。
厚朴湯:厚朴、檳榔、枳實、澤瀉、青皮、黃芩、甘草。
調金湯:
黃芩,黃連,澤瀉,當歸,白芍,丹皮,神麯,陳皮,厚朴,姜引
按四明自造澤瀉湯並加減四方。治痢甚驗。今錄於下。以備臨是症者之採用。
澤瀉湯
澤瀉,丹皮,楂肉,滑石,當歸,白芍,黃芩,青皮,厚朴,木香,甘草
紅積加川連八分至一錢五分。見血加生地二三錢。初起毒盛。人如壯實者。加酒製大黃二三錢。如身熱。加柴胡一錢。
初起方
澤瀉,丹皮,楂肉,滑石,當歸,白芍,黃芩
青皮,厚朴,柴胡,黃連,甘草
白話文:
黃芩、黃連、澤瀉、當歸、白芍、丹皮、神麴、陳皮、厚朴、薑引等藥材,按四明醫家自創的澤瀉湯加減使用,治療痢疾效果顯著。現將方劑記錄如下,以供治療此病的醫師參考。
澤瀉湯組成:澤瀉、丹皮、山楂肉、滑石、當歸、白芍、黃芩、青皮、厚朴、木香、甘草。
若痢疾伴隨紅積,可加川連八分至一錢五分;若見血,可加生地二三錢。若痢疾初起,毒性較重,患者體質壯實者,可加酒製大黃二三錢;若伴隨發熱,可加柴胡一錢。
初起方組成:澤瀉、丹皮、山楂肉、滑石、當歸、白芍、黃芩、青皮、厚朴、柴胡、黃連、甘草。
起數日腹痛後重方
澤瀉,檳榔,厚朴,當歸,白芍,川芎,柴胡,黃芩,黃連,桃仁,滑石,甘草
半月餘方
澤瀉,橘紅,厚朴,升麻,當歸,白芍,生地,黃芩,燈心,蓮肉,黃連,甘草
久痢方
澤瀉,茯神,人參,丹皮,生地,熟地,黃芩,黃連,當歸,白芍
白話文:
起初幾天肚子痛,用澤瀉、檳榔、厚朴、當歸、白芍、川芎、柴胡、黃芩、黃連、桃仁、滑石、甘草這幾味藥。
如果腹痛持續半個月以上,則用澤瀉、橘紅、厚朴、升麻、當歸、白芍、生地、黃芩、燈心、蓮肉、黃連、甘草這幾味藥。
如果腹痛久久不愈,變成久痢,則用澤瀉、茯神、人參、丹皮、生地、熟地、黃芩、黃連、當歸、白芍這幾味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