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旨緒余》~ 下卷 (23)
下卷 (23)
1. 七十五、十二經絡臟象見證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經脈篇》)。
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㿗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
督脈,督之為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為陽脈之都綱,奇經八脈之一也。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也。
脊之為骨,凡二十一椎,通項骨三椎,共二十四椎。自屏翳而起,歷長強穴,並脊裡而上行,循腰腧、陽關、命門、懸樞、脊中、筋縮,至陽陵、靈臺、神道、身柱,過風門,循陶道、大椎、啞門,至風府入腦,循腦戶、強間、後頂上巔,至百會、前頂、囟會、上星、神庭,循額至鼻柱,經素髎、水溝、兌端,至齗交而終焉。
雲陽脈之海者,以人之脈絡周流於諸陽之分,譬猶水也,而督脈則為之都綱,故曰陽脈之海。
任脈,任之為言,妊也。行腹部中行,為婦人生養之本,奇經之一脈也。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喉嚨,屬陰脈之海也。
任與督,一源而二岐,督則由會陰而行背,任則由會陰而行腹。夫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以見陰陽之不雜,合之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會陰之分也,由是循曲骨,上毛際,至中極,行腹裡,上循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環唇上,至齗交分行,系兩目下之中央,會承泣而終焉。
云陰脈之海者,亦以人之脈絡周流於諸陰之分,譬猶水也,而任脈則為之總會焉,故曰陰脈之海。
白話文:
它的分支,從眼眶下延伸到臉頰內部,環繞嘴唇內側。它的另一分支,從肝臟分出,穿過橫膈膜,向上注入肺臟(出自《經脈篇》)。
這種情況發作時,會導致腰痛,無法彎腰或後仰,男性會出現疝氣,女性則小腹腫脹;嚴重時會口乾、面色灰暗、失去光澤。這是肝臟相關的疾病,主要症狀有胸悶、噁心想吐、腹瀉不止、疝氣如狐狸般時有時無、小便失禁或小便不通暢。
督脈,督的意思是統率、總綱。它行走於背部正中線,是所有陽經的總綱,也是奇經八脈之一。
督脈,起於尾椎下端的穴位,沿著脊柱往上走,到達風府穴,進入腦部,再往上到頭頂,沿著額頭向下到鼻柱,是陽經的匯集處。
脊椎骨共有二十一節,加上頸椎三節,總共二十四節。從屏翳穴開始,經過長強穴,沿著脊椎向上走,經過腰俞、陽關、命門、懸樞、脊中、筋縮等穴位,到達至陽、靈臺、神道、身柱,再經過風門,沿著陶道、大椎、啞門,到達風府穴進入腦部,經過腦戶、強間、後頂,到達頭頂的百會穴、前頂、囟會、上星、神庭,沿著額頭向下到鼻柱,經過素髎、水溝、兌端,到達牙齦交界處結束。
之所以稱督脈為陽脈之海,是因為人體的脈絡在陽經部分循環流動,就像水一樣,而督脈則是這些陽經的總綱,所以稱為陽脈之海。
任脈,任的意思是懷孕、負擔。它行走於腹部正中線,是女性生育的根本,也是奇經八脈之一。
任脈,起於會陰穴以上,恥骨聯合上緣的毛際,沿著腹部正中線上行,經過關元穴,到達喉嚨,是陰經的匯集處。
任脈和督脈,雖然源頭相同卻分岔成兩條路,督脈從會陰往背部走,任脈則從會陰往腹部走。人體有任脈和督脈,就像天地有子午線一樣。人體的任脈和督脈,以腹背來說,就像天地的子午線;以南北方向來說,可以分開,也可以合在一起。分開來看,可以明白陰陽互不干擾,合在一起看,可以明白整體是渾然一體、沒有間隙的,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任脈起於中極穴的下方,也就是會陰穴的地方,由此沿著曲骨穴,往上到毛際,經過中極穴,沿著腹部中線上行,經過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天突、廉泉、上頤,沿著承漿穴,環繞嘴唇上方,到達牙齦交界處分開,連接到兩眼下方的中央,與承泣穴會合結束。
之所以稱任脈為陰脈之海,也是因為人體的脈絡在陰經部分循環流動,就像水一樣,而任脈則是這些陰經的總匯,所以稱為陰脈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