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推求師意》~ 卷之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上 (4)

1. 健忘

安神之外,猶可論否?曰:方論雖言怵惕思慮所傷,憂欲過損,驚恐傷心,心傷則健忘也。予嘗思之,人生氣稟不同,得氣之清,則心之知覺者靈;得氣之濁,則心之知覺者昏。心之靈者,無有限量,雖千百世已往之事,一過目則終身記之而不忘;心之昏者,雖無所傷,而目前事亦不能記矣。劉河間謂水清明,火昏濁。

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稟質使然。設稟清濁混者,則不能耐事煩擾,煩擾則失其靈而健忘。蓋血與氣,人之神也。經曰: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靜乃水之體,躁乃火之用,故性靜則心存於中,動則心忘於外,動不已則忘不已,忘不已則存於中者幾希,故語後便忘,不俟終日。所以老人多忘,蓋由役役擾擾紛紜交錯,氣血之陰於斯將竭,求其清明有所守。

而不為事物所亂者,百無一人焉!由是言之,藥固有安心養血之功,不若平心易氣,養其在己而已。設使因痰健忘,乃一時之病,亦非獨痰也。凡心有所寄與諸火熱傷亂,其心皆健忘也。《靈樞》謂盛恐傷志,誌喜忘。《內經》謂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可不各從所由以治之哉?

白話文:

除了安神之外,還有其他的論點嗎?有人說,病因雖然說是因驚恐憂慮過度,思慮過傷,或是憂愁慾望太多,驚嚇傷心,心受傷就會健忘。但我認為,人天生的體質不同,吸收到清淨之氣,心的知覺就靈敏;吸收到混濁之氣,心的知覺就遲鈍。心靈敏的人,能力無限,即使是幾百年前的事,只要看過一眼就能記住一輩子;心遲鈍的人,即使沒有任何損傷,連眼前的事也記不住。劉河間說,水清澈明亮,火則昏暗混濁。

所以說,最優秀的人像水一樣清明,最愚笨的人像火一樣昏濁,這是天生體質造成的。如果體質介於清濁之間,就無法忍受事情的煩擾,一旦煩擾就會失去靈敏而健忘。氣血是人的精神所在。《黃帝內經》說:平靜時精神就會潛藏,躁動時精神就會消散。平靜像水的本質,躁動像火的作用,所以心性平靜,心神就能守住內在;心神躁動,心就會向外馳散,不停躁動就會不停遺忘,不停遺忘就會使內在能留存的越來越少,所以才會說過就忘,連一天都記不住。老人大多健忘,是因為他們忙碌紛擾,氣血漸漸衰竭,想要保持清明有所守護,而不被事物擾亂,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所以說,藥物雖然有安心養血的功效,但不如保持心平氣和,培養自己內在的修養。如果因為痰而健忘,只是一時的疾病,也不能單純歸咎於痰,凡是心有所執著,或是被火熱擾亂,都會造成健忘。《靈樞經》說過度恐懼會傷害意志,意志過喜會健忘。《黃帝內經》說血往下走,氣往上走,氣血紊亂也會健忘。難道不應該根據不同的原因來治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