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推求師意》~ 卷之下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5)

1. 婦人門

安胎、固胎、養胎必當察其由來之邪,分其胎之所損在氣在血,何者之虛?其胎與母受病孰先孰後?方制君臣佐使各適其宜,豈可守已定之方執而不通耶!

白話文:

婦女安胎、固胎、養胎,必須要仔細觀察導致胎動不安的病邪從何而來,分辨胎兒的損傷是在氣方面還是在血方面,哪一方面是虛弱的?還要了解是胎兒先發病還是母親先發病?用藥時要根據情況,使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各個都能發揮適當的作用,怎麼可以固守已有的方子,不加以變通呢?

2. 惡阻與胎化不成

惡阻與胎化不成何如?曰:一月始形,二月始膏,三月精血始化為胎,男女分矣。所謂惡阻與胎之成否,皆在三月相火化胎之時。惡阻者,由相火化精血為胎,而子宮穢腐因火沖逆,上攻於胃,有傷其味,故食不得入,津液亦不化,停積為痰為飲為嘔吐,此以子宮穢氣所阻其食,故名惡阻。前人未明相火之道,故止言由中氣壅實,故惡聞食氣。

若夫不成胎者有二焉,一為母身之天真不足以化其胎,一為父精不足,皆致子宮與天賦凝結之真不全。故在三月則化不成形也。有當時即漏下者,有待十月如產者。

一婦年三十餘,或經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墮。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氣實。此相火火盛,不能生氣化胎,反食氣傷精故也。因今住經第二月,用黃芩、白朮、當歸、甘草,服至三月盡止藥,後得一子。

一婦經住三月後,尺脈或澀,或微弱,其婦卻無病,知是子宮真氣不全,故陽不施陰,不化精血,雖凝終不成形,至產血塊,或產血胞。

一婦腹漸大如懷子,至十月,求易產藥。察其神色甚困難。與之藥,不數日,產白蟲半桶。蓋由婦之元氣大虛,精血雖凝不能成胎,而為穢腐蘊積之久,濕化為熱,濕熱生蟲,理之所有。亦須周十月之氣發動而產,終是不祥,其婦不及月死。濕熱生蟲,譬之溝渠汙濁積久不流,則諸蟲生於其中矣!

白話文:

「孕吐與胎兒發育不良是什麼情況呢?一般來說,懷孕第一個月開始形成胚胎,第二個月開始長出肉,第三個月精血開始轉化成胎兒,男女也在此時分化。所以說,孕吐與胎兒能否順利發育,都與懷孕第三個月相火轉化胎兒的過程有關。孕吐是因為相火將精血轉化成胎兒時,子宮內的穢濁之氣,因火氣上衝而逆行,影響到胃部,導致食慾不振,無法進食,津液也無法正常運化,停滯而形成痰、飲,或導致嘔吐。這是因為子宮內的穢氣阻礙了食物的消化,所以稱為孕吐。過去的人不了解相火的作用,只認為是中焦的氣機壅塞,才會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

至於胎兒發育不良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母親本身的先天精氣不足,無法讓胎兒順利發育;另一種是父親的精氣不足,都會導致子宮與先天的精氣凝結不全。因此,到了第三個月,胎兒就無法正常發育成形。有的情況會立即流產,有的則會等到十個月像生產一樣才流出。

有個婦女三十多歲,月經時來時停,或者胎兒發育不完全,這種情況胎兒一定會流掉。觀察她性情急躁,容易發怒,臉色黑,氣血旺盛,這是相火過盛,不能產生精氣來化育胎兒,反而耗損精氣。這個婦女這次停經第二個月,我開給她黃芩、白朮、當歸、甘草等藥,讓她服用到第三個月結束才停藥,後來她順利產下一個兒子。

另一個婦女停經三個月後,寸關尺脈象或澀或微弱,但她身體沒有其他疾病,這表示是子宮的真氣不足,陽氣無法施展,導致精血無法順利轉化,即使有凝結,也無法發育成形,最後生產時會排出血塊,或像血胞一樣的東西。

還有一個婦女肚子逐漸變大,像懷孕一樣,到了十個月,要求我開幫助生產的藥。觀察她的精神狀態很差,給她藥後,沒幾天竟然排出半桶白色的蟲子。這是因為婦女的元氣大虛,精血雖然凝結,卻無法發育成胎兒,久而久之,穢濁腐敗之氣積聚,濕氣轉化成熱,濕熱就產生蟲子,這是自然現象。這也要等到十個月的氣機發動才會排出,終究是不吉利的徵兆,這個婦女不到一個月就過世了。濕熱生蟲的道理,就像水溝污濁積久不流通,就會滋生各種蟲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