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求師意》~ 卷之下 (7)
卷之下 (7)
1. 驚
急慢驚風病機,以一言統之,謂諸熱瞀瘈,諸病驚駭,皆屬於火(云云)。方論急驚為陽癇,慢驚為陰癇。治法清心、涼肝、安神、定魄,用辰砂、牛黃、吊藤、蘆薈、全蠍、天麻、龍齒、虎睛、南星、膩粉、腦、麝之類。
錢氏謂急驚屬腑受病,熱客於心膈,少陽相火旺,熱則生風,聞木音而作,蓋風木得火而發搐,火得邪風而動,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搐服安神丸;慢驚屬臟受病,蓋因吐瀉病久,脾胃虛損、不早治而成也,瘛瘲似發搐不甚搐,因脾胃虛損,大便不聚,當去脾間風,先以利道,後用使君子丸、益黃散,則利自止矣!若脾胃俱虛,被肝木所勝為慢驚,用溫補羌活膏。五福丸治急驚風,生蚯蚓一條,斫爛,入五福化毒研如泥,薄荷湯化下。
白話文:
急慢驚風的病理機制,一言以蔽之,就是各種熱症發作導致的抽搐,以及各種驚恐害怕引起的疾病,都屬於火邪作祟。古人將急驚稱為陽癇,慢驚稱為陰癇。治療方法應以清心、涼肝、安神、定魄為主,常用藥物包括辰砂、牛黃、吊藤、蘆薈、全蠍、天麻、龍齒、虎睛、南星、膩粉、腦、麝等。
錢氏認為,急驚屬於腑臟受病,熱邪侵犯心膈,少陽相火旺盛,熱極生風,聞木音而發作,這是因為風木得火而發搐,火邪得邪風而動,所以要使用利驚丸、導赤散、瀉青丸、地黃丸,抽搐時服用安神丸。慢驚則屬於臟器受病,常因吐瀉病久不愈,脾胃虛損而導致。症狀表現為似發搐而不甚搐,這是因為脾胃虛損,大便不聚,所以要祛除脾間之風,先以利道,後用使君子丸、益黃散,這樣大便就會自行止住。如果脾胃俱虛,被肝木所勝,就會形成慢驚,則應溫補脾胃,使用羌活膏。五福丸可治急驚風,將一條生蚯蚓斫爛,加入五福化毒研成泥狀,用薄荷湯化服。
有發搐,潮熱於寅卯辰位,是肝症,補腎水以制心火,瀉肝木以止搐;潮熱於巳午未者,心熱也,導赤散,瀉青丸瀉肝,益黃散補脾。夜發因大病後脾胃虛,補脾涼心。傷風發搐,口中熱,呵欠,頓悶急絕;手足搖,亦陰陽二症,有汗無汗,用大青膏、小續命湯之類。傷食發搐、煎羌活防風湯化下大青膏,後用白餅子下其食,漸已,調中丸、異功散養其氣。
白話文:
發搐伴隨著寅卯辰時段的潮熱,屬於肝症,需要補腎水來制心火,瀉肝木來止搐;巳午未時段的潮熱則是心熱,要使用赤散導熱,青丸瀉肝,黃散補脾。夜間發搐可能是大病後脾胃虛弱導致,需要補脾涼心。傷風引起的發搐,伴隨口熱、呵欠、胸悶氣短,手足搖晃,屬於陰陽二症,無論是否有汗,都可用大青膏和小續命湯之類的藥物治療。傷食引起的發搐,需要煎服羌活防風湯化解食積,並服用大青膏瀉下,之後用白餅子幫助消化,慢慢恢復後,再用調中丸和異功散調理脾胃。
由是,急慢驚風即為癇也。先生治痰有輕重,未嘗獨用吐湧。若小兒胎氣弱,色白,骨細,肉軟,聲微者,必用補氣血兼治其驚。臟腑堅壯,痰壅不得已,而吐未常例施。小兒少火縱盛,陰氣未壯,不當攻擊。《內經》謂肝腎虛者,脈急為受寒。肝不足者皆發驚候,必隨所變而治。
予述諸書五邪補瀉與先生之法而參用。
白話文:
因此,急驚風和慢驚風都是癇症。先生治療痰證,無論輕重,從未單獨使用吐法或涌法。如果小兒胎氣虛弱,面色蒼白,骨骼細小,肉質鬆軟,聲音微弱,就必須用補氣血的方法,同時治療驚風。只有當臟腑強健,痰濁壅塞,實在無法控制時,才考慮使用吐法,但並非經常施用。小兒陽氣雖然旺盛,但陰氣尚未健壯,不可過於攻伐。 《內經》說肝腎虛弱的人,脈象急促就是因為受寒。肝氣不足的人,都會出現驚風的症狀,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對症治療。
我參考了各種醫書關於五邪補瀉的方法,並結合先生的治療理念,綜合運用。
2. 疳
疳有五,皆以肥美而得之,故曰疳。五臟所受不同,在肝為風疳,在心為驚疳,在脾為食疳,在肺為氣疳,在腎為急疳。五疳之外。十二經氣血所受變狀不一,復有驚絕疳、乾疳、漏疳、腦疳、絕急疳、無辜疳、齒疳、濁疳、痢疳、慝疳、五疳出蟲等候(云云)。數百方中雖有攻補,終無先後設施與相兼分輕重而治的然之法,所治五疳,亦未見有分五臟補瀉之藥,且宜於金者不宜木,宜於火者不宜土。五臟升降浮沉之氣,寒熱溫涼之性,不及則順而調之,太過則逆而治之。
吃黃土,因脾經濕熱,故口失味也。宜用干黃土些少,碾細,炒過,濃煎黃連湯調服,或作丸服亦妙。
小便不通,炙內關三壯立通。
白話文:
疳病有五種,都是因為吃太多肥美的食物而引起的,所以叫做疳。五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肝臟就叫做風疳,在心臟就叫做驚疳,在脾臟就叫做食疳,在肺臟就叫做氣疳,在腎臟就叫做急疳。除了這五種疳病之外,十二經氣血受到不同影響,還會出現驚絕疳、乾疳、漏疳、腦疳、絕急疳、無辜疳、齒疳、濁疳、痢疳、慝疳、五疳出蟲等病症。雖然醫書中記載了數百種治療方法,但始終沒有針對不同情況,分輕重缓急,先後施治的有效方法。對於治療五種疳病,也沒有明確區分五臟的補瀉藥物。而且要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例如適合金的藥物就不適合木,適合火的藥物就不適合土。要根據五臟升降浮沉的氣機和寒熱溫涼的特性,不足的就順應其特性調理,過度的就逆着其特性治療。
吃黃土是因為脾經濕熱,所以口裡會失去味覺。可以使用少量干黃土,研磨成粉末,炒過,用濃煎的黃連湯調服,或者製成丸劑服用效果也不錯。
小便不通,可以灸內關穴三壮,就能通暢。
3. 變蒸
變蒸以長血氣。變者,上氣;蒸者,體熱。亦有輕重:輕者體熱微驚,耳冷,髖亦冷,上唇有白疱如魚目珠子,微汗出,近者五日而歇,遠者八、九日乃歇;重者體壯熱而脈亂,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輒吐哯無所苦也。十變蒸時,白睛微赤,黑睛微白,亦無所苦,蒸畢目自明矣。
先變五日,後蒸五日,十月熱除。變蒸之時,不欲驚動,勿令傍邊多人。變蒸有早有晚,依時如法者少也。初變之時,通日數熱甚不歇,用肝黑散,發熱汗不止,服紫霜丸,少瘥便止。變蒸時遇寒加之,則寒熱交爭,腹痛嬌啼不止者,慰之則愈。變蒸為溫壯傷寒相似,若身熱;耳熱,髖熱,此乃他症,非變蒸也。
白話文:
透過變蒸的方法可以增長血氣。變是指上氣,蒸是指體熱。變蒸的程度也有輕重之分:輕者體熱微有驚恐,耳朵冰冷,髖部也冰冷,上嘴唇有白色水泡像魚眼珠一樣,微微出汗,病情較輕者五天內就會痊癒,病情較重者則需要八九天才能痊癒;重者體溫會明顯升高,脈搏紊亂,可能有汗也有可能不出汗,不想吃東西,吃下去就吐出來,但沒有什麼痛苦。十次變蒸期間,眼白會微微泛紅,瞳孔則微微泛白,也沒有什麼痛苦,變蒸結束後視力就會恢復正常。
變蒸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先變五天,然後蒸五天,經過十個月就會痊癒。變蒸期間,要避免驚嚇和活動,也不要讓太多人靠近。變蒸的時間早晚不一,能準確按照時間和方法治療的人很少。第一次變蒸的時候,整天都發燒,熱度不退,可以用肝黑散藥物治療,如果發熱出汗不停,就用紫霜丸藥物治療,病情稍微好轉就會停止。變蒸期間如果遇寒,就會寒熱交戰,導致腹痛哭鬧不止,安慰一下就會好轉。變蒸的症狀和溫壯傷寒類似,如果身體發熱、耳朵發熱、髖部發熱,那就不屬於變蒸,而是其他病症。
其變蒸日數,從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六十四日再變,比三百二十日而十變,五蒸為小蒸,後六十四日為太蒸,凡四蒸,總積五百七十六日,而變蒸足氣血就也。其變蒸運動於陰陽之間者少火也,少火運動,遂有生新推陳之功,氣血之新者既生,何胎毒不散之有?
白話文:
嬰兒從出生到三十二日內會經歷一次變化,六十四日後再次變化,三百二十日內共經歷十次變化。五次變化稱為小蒸,六十四日後為太蒸,總共經歷四次太蒸,累計五百七十六日,嬰兒的氣血就完全變化完畢。這些變化是由於陰陽之間的少火運動引起的,少火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產生新的氣血,自然也就消除了胎毒。
4. 婦人門
安胎、固胎、養胎必當察其由來之邪,分其胎之所損在氣在血,何者之虛?其胎與母受病孰先孰後?方制君臣佐使各適其宜,豈可守已定之方執而不通耶!
白話文:
安胎、固胎、養胎必須查明病因,分辨胎兒的損傷是在氣還是血,並確定是哪方面虛弱。還需了解胎兒與母體是誰先受到影響。開方時要根據君臣佐使的原則恰當地配伍藥物,怎能固守固定的方子而不靈活變通呢!
5. 惡阻與胎化不成
惡阻與胎化不成何如?曰:一月始形,二月始膏,三月精血始化為胎,男女分矣。所謂惡阻與胎之成否,皆在三月相火化胎之時。惡阻者,由相火化精血為胎,而子宮穢腐因火沖逆,上攻於胃,有傷其味,故食不得入,津液亦不化,停積為痰為飲為嘔吐,此以子宮穢氣所阻其食,故名惡阻。前人未明相火之道,故止言由中氣壅實,故惡聞食氣。
若夫不成胎者有二焉,一為母身之天真不足以化其胎,一為父精不足,皆致子宮與天賦凝結之真不全。故在三月則化不成形也。有當時即漏下者,有待十月如產者。
一婦年三十餘,或經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墮。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氣實。此相火火盛,不能生氣化胎,反食氣傷精故也。因今住經第二月,用黃芩、白朮、當歸、甘草,服至三月盡止藥,後得一子。
白話文:
惡阻與胎化不成,如何應對?
問: 惡阻與胎兒是否能順利成形,該如何辨別?
答: 懷孕一月胎兒初具雛形,二月開始長肉,三月精血化為胎兒,男女之別也已顯現。所謂惡阻與胎兒是否能順利成形,關鍵都在三月相火化胎之時。
惡阻 是因為相火將精血化為胎兒時,子宮內的穢氣因火氣上沖,逆流至胃部,損傷了胃氣,導致食慾不振,津液無法消化,停積成痰,造成嘔吐。由於子宮內的穢氣阻礙了飲食,因此稱為惡阻。古人對相火之道尚未明瞭,因此只說是由於中氣壅實,導致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胃。
至於胎兒不能順利成形的原因有兩種: 一是母親本身的先天精氣不足,無法化育胎兒;二是父親精氣不足,導致子宮與先天精氣凝結不全。因此,在三月時胎兒無法成形。有些胎兒會在當時就流產,有些則會等到十月才像正常產婦一樣分娩。
有一個例子: 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懷孕後,要么月經不來,要么胎兒形狀不完整,最終都導致流產。觀察她的性格,發現她性急易怒,面色黝黑,氣色實滯。這是因為她的相火過盛,無法生氣化育胎兒,反而反噬了自身精氣,導致胎兒無法成形。後來,她在懷孕第二個月的時候,服用黃芩、白朮、當歸、甘草,一直服用到三月,之後就停藥。結果,她順利生下了一個孩子。
一婦經住三月後,尺脈或澀,或微弱,其婦卻無病,知是子宮真氣不全,故陽不施陰,不化精血,雖凝終不成形,至產血塊,或產血胞。
一婦腹漸大如懷子,至十月,求易產藥。察其神色甚困難。與之藥,不數日,產白蟲半桶。蓋由婦之元氣大虛,精血雖凝不能成胎,而為穢腐蘊積之久,濕化為熱,濕熱生蟲,理之所有。亦須周十月之氣發動而產,終是不祥,其婦不及月死。濕熱生蟲,譬之溝渠汙濁積久不流,則諸蟲生於其中矣!
白話文:
一位婦女在懷孕三月後,脈象或澀或微弱,但她卻沒有生病,這是因為子宮的真氣不足,陽氣無法滋養陰血,精血無法轉化,雖然凝固卻無法成形,最終導致生產血塊或血胞。
另一位婦女肚子逐漸變大,如同懷孕一樣,到了十月卻求助於接生藥。觀察她的面色十分憔悴。給了她藥物,沒幾天就生下了半桶白蟲。這是因為婦女的元氣虛弱,精血雖然凝固卻無法形成胎兒,而長期積聚的污穢腐敗之物,在濕氣作用下化為熱,濕熱交織生蟲,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這也需要十月懷孕的氣機啟動才能生產,最終是不祥之兆,這位婦女還沒到足月就去世了。濕熱生蟲,就如同溝渠污濁長期不流通,就會滋生各種蟲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