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恭

《推求師意》~ 卷之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6)

1. 斑疹

受胎七月,其形已成,食母穢液入兒五臟,至十月滿胃脘中;生時口中有不潔,以手拭淨則無疾病,以黃連汁壓之,乃下臍糞及穢液也(云云)。內一臟受穢,乃出瘡疹,瘡疹未出,五臟皆見病症。初欲病時,先呵欠、煩悶,肝也;時發驚悸,心也;乍涼乍熱,手足冷,脾也;面赤,腮頰赤,嗽嚏,肺也;惟腎在臟腑下,不能食穢,故無候也。凡五臟毒,若去歸一症,肝則水疱,肺膿疱,心斑,脾疹,惟腎無症。

瘡黑屬腎,由不慎或內虛也,用抱龍丸數服愈,以其別無他候故也。又瘡疹因小兒真氣既盛,正氣既旺,邪無所客,故是以或因寒之傷表,或傷里,斑由是生焉!中外皆和,其斑自出。至於未顯時,外傷者,升麻湯主之;內傷者,枳朮丸;若傷冷濕,神應丸;惡寒者,宜防風蒼朮湯發之,表大熱者,奪之。通言三陽,陽盛則必氣上行。

白話文:

胎兒在母親腹中七個月時,形體已經形成,會吸收母親的濁液進入五臟,到十月足月時,這些濁液充滿了胃脘。孩子出生時,口中會有不潔之物,用手指擦拭乾淨就能避免疾病。可以用黃連汁壓迫臍部,排出胎糞和濁液。如果五臟中有一個臟腑受到濁液的影響,就會生瘡疹。瘡疹還沒長出來之前,五臟都會出現病症。剛開始想生病的時候,會先打哈欠、煩悶,這是肝臟的症狀;時常心悸,是心臟的症狀;一陣冷一陣熱,手腳冰冷,是脾臟的症狀;臉頰發紅,咳嗽打噴嚏,是肺臟的症狀;腎臟位於臟腑的下部,不會受到濁液的影響,因此沒有先兆。

五臟的毒素,如果最終都表現為一種症狀,肝臟會出現水泡,肺臟會出現膿泡,心臟會出現斑點,脾臟會出現疹子,只有腎臟沒有症狀。

瘡疹發黑屬於腎臟問題,可能是因為不小心造成的,也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可以用抱龍丸服用幾次就能痊癒,因為它沒有其他症狀。

另外,瘡疹是因為小兒體內的真氣旺盛,正氣也很強,邪氣無處可待,所以才會出現。可能是因為寒邪入侵表層,也可能是傷了內裡,於是就出現了斑疹。內外都調和了,斑疹自然就會出現。如果還沒出現斑疹,是外傷引起的,就用升麻湯治療;如果是內傷引起的,就用枳朮丸;如果是寒濕侵襲,就用神應丸;如果是惡寒,就用防風蒼朮湯發汗;如果是表層熱盛,就用藥物奪熱。一般來說,三陽之經,陽氣盛就會向上行。

大渴者,白虎湯;小渴者,涼膈散;大便秘結,桃仁承氣湯下之。四順飲子、柴胡飲子察其在氣在血;小便不通,導赤散、八正散之類,求上下二焦何經用之;驚者,涼驚丸,重者瀉青丸,泄者治分寒熱,寒則異功散、四君子湯,熱則澤瀉茯苓湯。

白話文:

口渴厲害的,喝白虎湯;口渴不厲害的,喝涼膈散;便秘嚴重的,用桃仁承氣湯通便。四順飲子和柴胡飲子用來判斷是氣分還是血分的問題;小便不通,用導赤散或八正散之類的藥,觀察上下二焦屬於哪個經絡來選用;受驚嚇的,用涼驚丸,嚴重者用瀉青丸,如果身體虛弱,就要分寒熱來治,寒證用異功散或四君子湯,熱證用澤瀉茯苓湯。

已顯斑症出皮膚時,如出不快,化斑湯;出太多,犀角地黃湯、地骨皮鼠黏子湯、咽喉不利,甘桔黏子湯;煩者,甘桔梔子楊;肺不利,紫草茸甘草枳殼湯;太陽出不快,荊芥甘草防風湯;四肢出不快,防風芍藥甘草湯。或發不透、倒靨黑陷,極為利害,紫草、木通、甘草、枳殼、黃耆等分服之。

白話文:

當斑疹已經出現在皮膚上時,如果疹子發出來的速度不快,可以服用化斑湯;如果疹子發得太多,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地骨皮鼠黏子湯;如果咽喉不適,可以服用甘桔黏子湯;如果患者感到煩躁,可以服用甘桔梔子湯;如果肺部不適,可以服用紫草茸甘草枳殼湯;如果太陽經絡的疹子發得慢,可以服用荊芥甘草防風湯;如果四肢的疹子發得慢,可以服用防風芍藥甘草湯。

如果疹子發不出來,或者出現倒靨黑陷的情況,就非常危險,需要服用紫草、木通、甘草、枳殼、黃耆等藥物,各取相同份量服用。

斑疹遺毒,或肝虛入眼,或肺虛為疥癬,或為癰癤,發在骨節腎虛也,發在肌肉脾虛也,或在筋,或在頭面,或齒疳蝕、咽喉腫痛,各隨本經而見,皆毒蘊積而成,由其始不早治,或醫者之失時也。

斑疹膿不焦,此末治失清涼也,察何經而涼之;或下之而成大肅之氣,則必不致膿而不痂矣!斑疹,以瘡發焮腫於外,屬少陽三焦相火,謂之斑;以靨行於皮膚之中不出者,屬少陰,謂之疹(云云)。東垣謂太陽寒水起於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逆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丁火不得傳道,逆於面上故顯面赤諸症。蓋壬癸水克丙丁也,斑症皆從寒水逆流而作。

白話文:

疹子留下的毒素,可能是肝虛導致眼疾,也可能是肺虛導致疥癬,或是長出癰癤。長在骨節是腎虛,長在肌肉是脾虛,也可能出現在筋、頭面、牙齒腐蝕、喉嚨腫痛等部位,這些症狀都依循著經絡而出現,都是因為毒素積聚而成,可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及時治療,也可能是醫生沒有把握時機。

疹子化膿卻不結痂,這是後期治療沒有清熱降火導致的。觀察是哪條經絡出現問題,就對應著哪條經絡進行清熱;如果用瀉下方法導致過於燥烈的氣,那麼就一定不會化膿而不能結痂了!疹子,指的是瘡瘍發紅腫脹在外,屬於少陽三焦相火,稱為斑;另一種是疹子在皮膚裡蔓延,不往外冒,屬於少陰,稱為疹。東垣認為太陽寒水起於右腎下方,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從脊柱逆流向上,到達頭頂和額頭,阻礙手太陽丙丁火傳導,逆流到臉上,所以出現面部發紅等症狀。因為壬癸水克制丙丁火,所以疹子都是寒水逆流造成的。

夫胞者,一名赤宮,一名丹田,一名命門,主男子藏精施化,女人系胞受胎,俱是化生之原,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天地之異名,象坤土之生萬物。

夫人始生,血海始淨,一日二日,精勝其血則為男子;三日四日,血海已旺,精不勝血則為女子。乃二物相摶,常先身生謂之神,又謂之精,釋道以為本來面目是也。其子在母腹中,十月之間,隨母呼吸,母呼亦呼,母吸亦吸者,陽氣也,而主動作,滋益精氣神,飢渴食飲母血,兒隨日長,皮肉筋骨形氣血脈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惡穢,啼聲一發,隨吸而下,復歸命門胞中,僻於一隅,伏而不發,直至內傷乳食,濕熱之氣下流合於腎中,二火交戰,營氣不從,逆於肉裡,惡血乃散發。諸斑瘡皆出於膀胱壬水,其瘍潰後,壞肉裡歸於陽明,此皆從足太陽傳變中來。

白話文:

人體的胞,也稱為赤宮、丹田、命門,是男人儲藏精氣、孕育生機的地方,也是女人受孕懷胎的根本所在。胞非五行之屬,也非水火,是天地間獨特的存在,象徵著坤土的生生不息,孕育萬物。

人生下來時,血海初淨,若頭兩天精氣旺盛勝過血氣,則生為男;若頭四天血海充盈,血氣勝過精氣,則生為女。男女皆是由精血結合而成,最初的靈魂稱為神,也稱為精,道家認為這就是人的本源。

孩子在母親腹中,十月懷胎,隨著母親呼吸,母親吸氣,他也吸氣,母親呼氣,他也呼氣,這是陽氣的作用,主導著孩子的生長發育,滋養著精氣神。孩子在母體中靠母親的血供應營養,日漸成長,皮肉筋骨、形氣血脈逐漸完善。十月後出生,口中尚有胎垢,一聲啼哭,呼吸落下,精氣回到命門胞中,潛藏於內,等待發育。

直到孩子長大後,如果內傷乳食,濕熱之氣下沉到腎臟,導致陰陽失衡,營氣逆流,產生惡血,便會出現各種皮膚斑點和瘡瘍。這些斑點瘡瘍是由膀胱的壬水引起的,潰爛後壞死的肉組織歸屬於陽明經,都是由足太陽經傳變而來。

當外發寒邪使令消散,內瀉二火不令交攻,其中又令濕氣上歸,復其本位,可一二服立已,曰消毒救苦湯。又謂斑疹皆營氣逆而寒覆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湯加歸身、連翹;如肺成膿,斑先顯,喘嗽,或氣高而喘促,加人參、黃芩以瀉伏火而補元氣;如心出小紅斑,先血溢、驚悸,加黃連;如命門出癮疹,先必骨疼身熱。其痛不敢動搖,少加生地黃、黃柏。

白話文:

當外來的寒邪被驅散,內裡的兩種火氣不再相互攻擊,同時讓濕氣向上歸位,回到原本的位置,只需一到兩服藥就能見效,這叫做「消毒救苦湯」。

另外,斑疹都是由於營氣逆流,寒邪覆蓋在體表所致,應該使用四味升麻湯,再加上歸身、連翹。如果肺部化膿,斑點先出現,伴隨咳嗽喘氣,或者氣喘急促,要加入人參、黃芩,來瀉去伏火並補益元氣。如果心臟部位出現小紅斑,先出現血溢、心悸,要加入黃連。如果命門部位出現癮疹,必定先有骨痛、身熱,疼痛難以移動,要少加生地黃、黃柏。

諸疹先因乳食傷,脾胃不足,營氣逆行,雖火勢內熾,陰覆其表,以四味升麻湯發之隨妥,皆本仲景分經絡,辨氣血,定表裡,如傷寒而用耳!戴人謂瘡疹從胎毒而出者,三焦少陽相火為也,症發與傷寒兼行,必先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從太陽傳至四、五日始發,先從兩脅下有之,次及身表,漸及四肢。經曰:少陽客勝,丹熛外發;謂痛瘡癢,皆屬心火。

豈有寒乎?初頭痛,身熱惡寒,此發瘡疱之候,脈皆浮大有力;亦與傷寒、時氣、驚風、宿乳一概難辨。宜先解之,有二法:亢陽炎熱之時,以辛涼解之;久寒凝冽之時,以辛溫解之。辛涼,涼膈、通聖散之類,辛溫,升麻葛根之類。二法之後,次以白虎加人參,冷服之勿輟,蓋防瘡疹發喘,人參止喘,四時皆宜,用以救肺金受火邪致不足也。

白話文:

許多疹子都是因為吃太多奶製品或食物導致脾胃虛弱,導致氣血逆流,雖然體內有熱,但表層卻被陰寒覆蓋。用四味升麻湯可以將疹子逼出來,這是根據張仲景的經絡、氣血、表裡辨證,就像治療傷寒一樣。有些人說瘡疹是胎毒造成的,其實是三焦少陽相火導致。瘡疹發作時,可能伴隨傷寒的症狀,一開始會發熱、怕冷、頭疼、腰痠背痛,從太陽經傳到四五天後才會發疹,先從兩側肋骨下方開始,然後蔓延到全身,最後到四肢。醫書說:少陽經氣盛,就會導致疹子外發,所以疹子疼痛、瘙癢,都是心火造成的。

疹子會不會伴隨寒症呢?一開始頭疼、發燒怕冷,這是要長出疹子的預兆,脈象通常是浮大有力。這時很難分辨是傷寒、時疫、驚風還是奶積。最好先解表,有兩種方法:在炎熱的夏天,可以用辛涼的藥物來解表,比如涼膈散;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用辛溫的藥物來解表,比如升麻葛根。兩種方法之後,接著服用白虎加人參湯,冷服,不可間斷。這樣可以防止瘡疹發作後喘不過氣,因為人參能止喘,四季皆宜,用來治療肺金受火邪侵導致虛弱。

或出不勻,大小不齊,以蟬殼燒灰,淡酒調服,不半日即勻,或用百祥丸、柴甘飲子皆可,服至六七日瘡疹出全,可用調胃涼膈下之。每治黑陷腹內,喘乏死病者,白虎加人參,涼膈加當歸、桔梗,連進數服,使臥涼處,以涼水灌其面目手足,使循經而入,如醉而醒,是亦開結散郁之端,如此救活甚多。宋陳文中以瘡疹發遲倒陷等病,用木香散、異功散。

大熱發之,豈宜例用?諸說不同,錢氏謂內外所傷;感其胎毒為當,李氏謂皆因內傷者,不若錢氏以先微寒入而成瘡疹之一語為該內外也。治是症者,果二火熱盛,瀉之分氣血表裡,辨時令寒熱、稟質壯怯、病狀輕重,隨宜用藥,初無執一之說。此篇所敘舉其大概耳!其祥非筆舌可盡。

白話文:

疹子出得不夠均勻,大小不一,可以用蟬殼燒成灰,用淡酒調和服用,不到半天就會均勻,也可以服用百祥丸、柴甘飲子,服藥六七天后疹子全部出完,就可以用調理脾胃、清熱解毒的藥物。常常遇到黑陷腹內、呼吸困難、快要死亡的病人,可以服用白虎湯加人參,或者涼膈散加當歸、桔梗,連續服用幾劑,讓病人躺在涼爽的地方,用涼水沖洗面部、手腳,使藥物循經絡而入,就像醉了之後醒過來一樣,這就是疏通結塊、散去鬱氣的關鍵,用這種方法救活了很多病人。宋代陳文中用木香散、異功散治療疹子發得遲、倒陷等病。

發熱是因為熱毒太盛,難道可以一律用瀉藥嗎?關於這個問題,各家說法不一,錢氏認為是內外受傷,感染了胎毒;李氏則認為都是因為內傷,不如錢氏說的先受寒邪而導致疹子發出的說法,更能說明內外原因。治療這種病症,如果真是內外二火熱盛,就應該用瀉藥來分開表裡氣血,還要根據季節寒熱、體質強弱、病情輕重,隨機應變地用藥,不要一味地固執一種說法。這篇文章只是概括地敘述了主要的內容,詳細的情況,不是文字所能完全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