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求師意》~ 卷之上 (10)
卷之上 (10)
1. 夢遺
一人每夜有夢,余連診二日脈,觀其動靜,終不舉頭,但俯視不正,必陰邪相著,叩之不言其狀。遍問隨其出入之僕,乃言至廟見侍女,以手撫摩其身久之,不三日遂病。令法師入廟毀其像,小腹中泥土皆濕,其病遂安。此則鬼魅相感耳!
嘗觀仲景治下焦真陽與精血兩虛,少腹弦急,脈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通者,用桂枝、龍骨之屬溫之、固之。若陽浮上而不降,悸衄,手足煩,咽乾口燥,陰獨居內,為裡急腹痛,夢失精者,以小建中湯和之。皆可取以為法也。
白話文:
有個人每晚都會做夢夢遺,我連續替他診斷了兩天,觀察他的脈象,發現脈搏始終沒有抬頭的趨勢,只是向下沉伏且不正,這一定是陰邪侵擾的現象。我詢問他,他卻不說出具體情況。我便問他身邊的僕人,僕人才說,他到廟裡看見侍女神像,用手撫摸神像很久,不到三天就生病了。我請法師到廟裡毀壞了那個神像,他小腹中的濕氣也消失了,病就好了。這就是鬼魅作祟影響的例子!
我曾觀察過張仲景治療下焦真陽和精血兩虛的病症,像是少腹緊繃、脈搏空虛且稍有緊象,男子遺精,女子夢中與人交合,他使用桂枝、龍骨等藥材來溫補、固澀。如果陽氣浮於上而不下降,出現心悸、流鼻血、手腳煩熱、咽喉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這是陰氣獨自內居而導致的裡急腹痛,且伴隨夢遺,則使用小建中湯來調和。這些都可以作為治療的參考方法。
2. 淋
膀胱主水,水入於胞為溲便。若飲食不節,喜怒不時,虛實不調,則臟不知,致腎虛膀胱有熱,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水澀而數,澀則淋瀝不宣,故曰淋。小腹弦急,痛引於臍。又須分石、膏、血、勞、氣、冷。
其石淋,如沙石;膏淋,肥膩若脂膏,又名肉淋;血淋,心主血,氣通小腸,熱甚則摶於血脈,血得熱則流行於胞中與溲俱下;勞淋,勞倦則發;氣淋,胞內氣賬,小腹堅滿,出少喜數,尿有餘瀝;冷淋,冷氣客於下焦,邪正交爭,滿於胞內,水道不宣,先寒顫,然後便溺成淋:可謂得其病情矣。《內經》病因又不止此,若太陰作初氣,病中熱脹,脾受積濕之氣,小便黃赤,甚則淋。
少陽作二氣,風火鬱於上而熱甚,病淋。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氣皆相通移,是故足太陽主表,上行則統主諸陽之氣,下行則入膀胱。又肺者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脾胃消化水穀,或在表在上在中。凡有熱則水液皆熱,轉輸下之,然後膀胱得之而熱矣!且小腸是心之腑,主熱者也,其水必自小腸滲入胞中。諸熱應於心者,其小腸必熱,胞受其熱,經謂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是也。
是知初起之熱邪不一。皆得傳於膀胱而成淋,故淋症必治其本,若止治胞中之熱,未為善也。夫淋必由熱甚生濕,濕生則水液渾濁,凝結為淋。又有服金石入房太甚,敗精流於胞中,及飲食痰積滲入者,皆能成淋。先生治小兒,在胎稟父母金石餘毒之氣,病淋十五年,治以紫雪而愈。
凡治病必求其本也。
白話文:
膀胱是負責儲存水的器官,水進入膀胱就形成小便。如果飲食不節制、情緒起伏不定、身體虛實失調,導致內臟功能失常,腎虛且膀胱有熱,腎虛會導致小便次數頻繁,膀胱有熱則小便澀滯且頻繁,澀滯就會導致小便淋漓不盡,所以稱為淋。會有小腹緊繃疼痛,牽引到肚臍的感覺。淋又需要區分是結石、膏脂、血、勞累、氣滯、寒冷所造成的。
結石淋像沙子一樣;膏脂淋像肥膩的油脂,又稱肉淋;血淋是心臟主管血液,氣通過小腸,熱過盛會凝聚在血管,血得到熱就會流到膀胱,隨著小便一起排出;勞累淋是過度勞累所引發;氣淋是膀胱內氣脹,小腹脹滿,小便量少但頻繁,且會有尿不乾淨的感覺;寒冷淋是寒氣侵入下焦,邪氣與正氣交戰,充斥在膀胱內,導致水道不暢,會先感到寒冷顫抖,然後小便出現淋漓不盡的狀況。這樣可以說是掌握了病情的起因。《內經》所提到的病因不僅如此,像太陰經氣初動時,身體發熱脹痛,脾受到積累的濕氣,小便會呈現黃赤色,嚴重的話就會導致淋。
少陽經氣第二動時,風火鬱積在上而發熱嚴重,也會導致淋。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氣是互相流通轉移的,所以足太陽經主外表,向上運行則統管所有陽氣,向下運行則進入膀胱。肺可以調節水液通道,將水輸送到膀胱,脾胃消化水穀,作用於身體的表面、上半部或中間部分。凡是有熱,水液都會受熱,轉而向下輸送,然後膀胱得到這些熱,就也會產生熱。而且小腸是心臟的輔助器官,主管熱,所以小腸的水必定會滲入膀胱。凡是熱應於心臟的,小腸必定有熱,膀胱也會受到熱的影響,所以經書說膀胱將熱轉移到膀胱,就會產生小便不通暢或尿血的情況。
由此可知,最初的熱邪來源不一。它們都會傳到膀胱而形成淋,所以治療淋病一定要找出根本原因,如果只治療膀胱的熱,不是好方法。淋病必定是因為熱過盛而產生濕氣,濕氣產生就會導致水液混濁,凝結成淋。另外,服用金石類藥物或性行為過度,導致敗精流到膀胱,以及飲食痰濕積聚滲入膀胱,也都會造成淋。醫生治療一位小孩,因為在母胎中繼承了父母金石類藥物的殘餘毒氣,罹患淋病十五年,用紫雪丹才治好。
凡是治病,都必須找出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