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論》~ 茹淡論
茹淡論
1. 茹淡論
或問:《內經》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邁七十矣,盡卻鹽醯,豈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澤也?曰:味有出於天賦者,有成於人為者。天之所賦者,若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有食人補陰之功,此《內經》所謂味也。
人之所為者,皆烹飪調和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此吾子所疑之味也。今鹽醯之卻,非真茹淡者,大麥與慄之咸,粳米、山藥之甘,蔥、薤之辛之類,皆味也。子以為淡乎?安於沖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厚之味為安者,欲之縱火之勝也,何疑之有?《內經》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白話文:
有人問道:《黃帝內經》說精氣不足的人,可以用味道來補充。又說:大地以五味滋養人類。古代人五十歲才開始吃肉,你現在已經七十歲了,卻完全戒掉了鹽和醋,這是不是半途而廢?為什麼你的精神這麼好,面色也這麼紅潤呢?
我回答說:味道有天生就具備的,也有後天人為加工的。天生就具備的味道,比如穀物、豆類、蔬菜、水果,它們的味道自然平和,具有滋養人體陰氣的作用,這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味”。
人為加工的味道,都是經過烹飪調和,偏向厚重的味道,容易導致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這就是你所疑惑的味道。現在你戒掉了鹽和醋,並不是真正的茹素,像大麥和栗子的鹹味,粳米和山藥的甜味,蔥和薤的辛辣之類,這些都是味道。你認為它們很淡嗎?
習慣了平和的味道,心神就會收斂,心火就會下降。而喜歡厚重味道的人,則會放縱慾望,導致心火旺盛,這有什麼好疑惑的呢?《黃帝內經》又說:陰氣的來源,本來就在五味之中。
非天賦之味乎?陰之五宮,傷在五味,非人為之味乎?聖人防民之具,於是為備。凡人飢則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屬陰而最補者也。惟可與菜同進,經以菜為充者,恐於飢時頓食,或慮過多,因致胃損,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論語》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傳》曰:賓主終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禍。此聖人施教之意也。蓋谷與肥鮮同進,厚味得谷為助,其積之也久,寧不助陰火而致毒乎?故服食家在卻谷者則可,不卻谷而服食,未有不被其毒者。《內經》謂久而增氣,物化之常;氣增而久,夭之由也。彼安於厚味者,未之思爾!或又問: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何不言氣補?曰:味,陰也;氣,陽也。補精以陰,求其本也。
白話文:
食物的味道,不是上天賜予的吗?人体的五臟,容易受到五味的伤害,这不是人为的吗?圣人为了防范百姓,于是就制定了这些规则。凡人饥饿了就必须吃饭。而粳米甘甜淡薄,具有土的特性,是阴性食物中最滋补的。只可与蔬菜一同进食,经书中以蔬菜作为主食,可能是担心在饥饿时直接吃米饭,或者担心吃太多,会损害胃部,所以用蔬菜来辅助补充,取其疏通易化的特性,这是天地生物的仁慈。 《论语》说:肉虽然多,也不要超过主食。
《传》说:宾主之间整天互相拜访,但酒只喝三杯,是为了避免酒的危害。这是圣人施教的意图。因为谷物和肥肉一起吃,厚味的食物得到谷物的帮助,积蓄的时间久了,难道不会助长阴火而导致中毒吗?所以,服食家在食用药膳时会避开谷物,如果不避开谷物而服食药膳,就没有不被其毒害的。 《内经》说:久而久之就会增加气,这是物质变化的规律;气增加而久,就会导致夭折。那些沉溺于厚味的人,没有想过这些道理! 有人可能会问:精气不足,用味道来补充,为什么不提用气来补充? 回答说:味,是阴;气,是阳。用阴来补充精气,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故補之以味,若甘草、白朮、地黃、澤瀉、五味子、天門冬之類,皆味之厚者也。經曰虛者補之,正此意也。上文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夫為勞倦所傷,氣之虛,故不足。溫者,養也。溫存以養,使氣自充,氣完則形完矣。故言溫,不言補。經曰勞者溫之,正此意也。彼為《局方》者,不知出此,凡諸虛損證,悉以溫熱佐輔補藥,名之曰溫補,不能求經旨者也。
白話文:
因此,用味來補充,像甘草、白朮、地黃、澤瀉、五味子、天門冬之類,都是味道濃郁的藥物。經書上說“虛者補之”,正是這個意思。上文說“形不足者溫之以氣”,這是因為勞倦損傷,氣虛不足,所以要溫養它。溫,就是養護的意思。溫存以養,使氣自然充盈,氣充足則形體也健全了。所以說溫,不說補。經書上說“勞者溫之”,也是這個意思。那些編寫《局方》的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對於各種虛損症狀,都用溫熱的藥物輔助補藥,稱之為溫補,不能理解經書的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