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格致余論》~ 生氣通天論病因章句辯 (1)

回本書目錄

生氣通天論病因章句辯 (1)

1. 生氣通天論病因章句辯

《禮記》曰:一年視離經。謂離析經理,在乎章句之絕。《內經·生氣通天論》病因四章,第一章論因於寒,欲如運樞。以下三句與上文意不相屬,皆衍文也。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兩句,當移在此。夫寒邪初客於肌表,邪鬱而為熱,有似燔炭,得汗則解。此仲景麻黃湯之類是也。

第二章論因於暑。暑者君火為病,火主動則散,故自汗煩渴而多言也。第三章論因於濕。濕者土濁之氣,首為諸陽之會,其位高而氣清,其體虛,故聰明得而系焉。濁氣熏蒸,清道不通,沉重而不爽利,似乎有物以蒙冒之。失而不治,濕鬱為熱,熱留不去,大筋軟短者,熱傷血,不能養筋,故為拘攣。

小筋弛長者,濕傷筋,不能束骨。故為痿弱。因於濕,首如裹,各三字為句,濕熱不攘以下各四字為句,文正而意明。第四章論因於氣,為腫。下文不序病證,蓋是脫簡。四維相代二句,與上文意不相屬,亦衍文也。王太僕曰:暑熱濕氣三病,皆以為發於傷寒之毒,次第相仍,展轉生病。

五段通為一章,余有疑焉。暑病不治,伏而生熱,熱久生濕,濕久氣病,蓋有之矣。《內經》止有冬傷於寒,不即病,至夏有熱病之言。未聞寒毒伏藏,至夏發於暑病。至於濕病,亦蒙上文之熱,謂反濕其首,若濕物裹之,望除其熱,當以因於濕首為句。如裹濕又為句,則濕首之濕,裹濕之濕,皆人為也。

與上下文列言寒暑之病,因文義舛乖,不容於不辯。或曰:先賢言溫濕、寒濕、風濕矣。未聞有所謂濕熱病者,攻之《內經》,亦無有焉,吾子無乃失之迂妄耶?予曰:六氣之中,濕熱為病十居八九。《內經》發明濕熱,此為首出。至真要大論曰:濕上甚而熱,其間或言濕而熱在中者。

或曰熱而濕在中者,此聖人愛人論道之極致,使天下後世不知濕熱之治法者,太僕啟之也。君其歸取《原病式》熟讀而審思之,幸甚!

白話文:

《禮記》說:「每年都要檢視禮儀規範是否符合經理。」意思是說,檢視禮儀規範是否符合經理,取決於章句是否完整明確。《內經·生氣通天論》中討論病因的四個章節,第一章討論因寒邪引起的疾病,本來應該像運轉樞紐一樣流暢。但接下來的三句話與上文意思不相關,都是衍生的贅文。而「身體像被火烤過,出汗後就會散熱」這兩句話,應該移到這裡。因為寒邪剛侵入肌膚表面時,邪氣鬱結會轉化為熱,就像被火烤過一樣,如果能出汗就會痊癒。這就像張仲景的麻黃湯所治療的情況。

第二章討論因暑邪引起的疾病。暑邪是君火引起的疾病,火的特性是活動而發散,所以會出現自汗、煩躁、口渴和多話的症狀。第三章討論因濕邪引起的疾病。濕邪是屬於土的污濁之氣,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位置高而氣清,但體質虛弱,所以聰明的思緒會在這裡產生。如果污濁之氣向上薰蒸,使清陽之氣無法暢通,就會感覺頭部沉重不清爽,好像被東西蒙住一樣。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濕邪鬱積會轉化為熱,熱邪長時間留滯不去,就會導致大筋短縮僵硬,這是因為熱邪損傷了血液,無法滋養筋脈,所以會出現拘攣。小筋鬆弛而拉長,這是因為濕邪損傷了筋脈,使其無法束縛骨骼,所以會出現痿弱。提到因濕邪引起的疾病,開頭是「頭部像被包裹」三個字一句,接著「濕熱不散」以下都是四個字一句,這樣文句結構完整,意思也很明確。第四章討論因氣邪引起的疾病,會導致腫脹。但後面的內容沒有繼續描述病症,大概是簡脫了。「四維相代」兩句話與上文意思不相關,也是衍生的贅文。王太僕說:「暑熱、濕氣這三種疾病,都認為是因傷寒之毒引發的,病情會依次發展,轉而產生其他疾病。」

這五段合在一起成為一章,我覺得有疑問。暑病如果沒有治癒,會潛伏下來產生熱,熱邪久了會產生濕,濕邪久了就會變成氣病,這種說法是有可能的。《內經》中只提到冬天感受寒邪,不會馬上發病,等到夏天才會出現熱病。並沒有提到寒毒潛伏,到夏天才轉變為暑病的說法。至於濕病,也是因為受到前文所說的熱邪影響,才會說頭部會出現濕重的情況,就像被潮濕的東西包裹一樣,所以希望去除熱邪,應當將「因於濕首」作為一句。如果「如裹濕」又作為一句,那麼「濕首」的濕和「裹濕」的濕,都變成是人為的了。

這樣和上下文所提到的寒暑之病相互對照,文義上顯得錯誤,不能不加以辨別。有人說:「前人說過溫濕、寒濕、風濕了,並沒有聽說過有什麼濕熱病,查閱《內經》也沒有這種說法,你是不是太過迂腐妄想了?」我說:「在六氣之中,濕熱引起的疾病占了十分之八九。《內經》闡述濕熱病因,這可以說是最初的論述。《至真要大論》中說:『濕邪過盛就會化熱』,其中也有說到濕邪和熱邪在身體裡交互影響的情況,這都是聖人愛護百姓、闡明醫理的極致,讓天下後世了解濕熱的治療方法,而太僕卻沒有體會到這一點。你還是回去仔細閱讀《原病式》,認真思考一下,這樣就太好了!」

2. 太僕章句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於濕首(句),如裹濕(句),熱不攘(句),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因於氣為腫。(云云)。

白話文:

因為受到寒邪侵襲,身體會像轉動的門軸一樣不靈活,生活起居會變得容易受到驚嚇,精神氣息也會變得浮躁不安。

因為受到暑邪侵襲,會流汗、煩躁而且呼吸急促,安靜下來就會話多,身體感覺像被火烤一樣,流汗後熱感才會消散。

因為受到濕邪侵襲,頭部會像被濕布包裹一樣,熱氣無法散去,大條的筋會變得軟弱而短縮,小條的筋則會變得鬆弛而伸長,軟短會導致筋的拘攣,鬆弛而伸長則會導致痿軟無力。

因為氣的運行失常會導致腫脹。

3. 新定章句

因於寒,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因於濕(句),首如裹(句),濕熱不攘(句),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因於氣為腫。(云云)。

白話文:

因為受寒,身體就像被火烤一樣發燙,流汗後就會消散。

因為中暑,會流汗,心煩就會氣喘吁吁,安靜下來就會話很多。

因為受濕氣影響,頭部像被包住一樣不清爽,濕熱無法排除的話,會導致大筋短而軟,小筋鬆弛而長,短而軟會造成拘攣,鬆弛而長則會造成痿軟無力。

因為氣機失調會導致腫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