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論》~ 生氣通天論病因章句辯
生氣通天論病因章句辯
1. 生氣通天論病因章句辯
《禮記》曰:一年視離經。謂離析經理,在乎章句之絕。《內經·生氣通天論》病因四章,第一章論因於寒,欲如運樞。以下三句與上文意不相屬,皆衍文也。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兩句,當移在此。夫寒邪初客於肌表,邪鬱而為熱,有似燔炭,得汗則解。此仲景麻黃湯之類是也。
第二章論因於暑。暑者君火為病,火主動則散,故自汗煩渴而多言也。第三章論因於濕。濕者土濁之氣,首為諸陽之會,其位高而氣清,其體虛,故聰明得而系焉。濁氣熏蒸,清道不通,沉重而不爽利,似乎有物以蒙冒之。失而不治,濕鬱為熱,熱留不去,大筋軟短者,熱傷血,不能養筋,故為拘攣。
白話文:
《禮記》說:一年之內,觀察事物是否偏離正道。指的是脫離事物本來的道理,關鍵就在於詞句的解讀。《內經·生氣通天論》中關於病因的四章,第一章論述因於寒,想要像運轉樞紐一樣,使身體恢復正常。接下來的三句與上文意思不相關,屬於多餘的文字。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兩句,應該放在這裡。因為寒邪最初侵入肌膚表面,邪氣鬱積而化為熱,就像燒紅的炭火一樣,出汗就能解除。這就是仲景麻黃湯一類的治療方法。
第二章論述因於暑。暑氣是君火所致的疾病,火氣旺盛就會散發出去,因此會自汗、煩渴、多言。第三章論述因於濕。濕氣是土濁之氣,是諸陽的交匯之處,位置高而氣清,身體虛弱,所以聰明才智容易受影響。濁氣熏蒸,清道不通,身體沉重而不舒暢,就像有什麼東西蒙蔽著一樣。如果不及時治療,濕氣鬱積化為熱,熱氣停留在體內,大筋會變得軟短,這是因為熱氣傷血,不能滋養筋脈,所以會導致拘攣。
小筋弛長者,濕傷筋,不能束骨。故為痿弱。因於濕,首如裹,各三字為句,濕熱不攘以下各四字為句,文正而意明。第四章論因於氣,為腫。下文不序病證,蓋是脫簡。四維相代二句,與上文意不相屬,亦衍文也。王太僕曰:暑熱濕氣三病,皆以為發於傷寒之毒,次第相仍,展轉生病。
五段通為一章,余有疑焉。暑病不治,伏而生熱,熱久生濕,濕久氣病,蓋有之矣。《內經》止有冬傷於寒,不即病,至夏有熱病之言。未聞寒毒伏藏,至夏發於暑病。至於濕病,亦蒙上文之熱,謂反濕其首,若濕物裹之,望除其熱,當以因於濕首為句。如裹濕又為句,則濕首之濕,裹濕之濕,皆人為也。
白話文:
筋脈鬆弛且過長,是因為濕氣侵蝕筋骨,導致筋骨無法緊縮。因此會出現肌肉無力、萎縮的症狀。由於濕氣為病因,所以患者頭部會像被濕物包裹一樣沉重。濕熱不除,則會導致其他病症的發生。本章第四章論述了因氣導致腫脹的病症,但並沒有詳細列出病證,可能是簡略的記述。文中提到的「四維相代」兩句,與上文內容不相關,屬於多餘的文字。王太僕認為,暑熱、濕氣、三病皆源於傷寒之毒,依序發作,形成連續性的疾病。
這五段文字雖然組成一章,但我還是有一些疑問。暑病若不治療,會潛伏體內,進而產生熱症,熱症久而久之會生濕,濕氣長期存在則會導致氣病,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內經》只記載了冬傷於寒,不立即發病,到夏天會出現熱病的說法。並沒有提到寒毒會潛伏體內,到夏天再發作成暑病。至於濕病,也應該與上文中的熱症有關,應該把「反濕其首」改為「因於濕首」,就像濕物包裹頭部一樣,想要去除濕氣,就應該從去除熱症開始。如果說「如裹濕」,那濕首的濕和裹濕的濕,都顯得過於刻意。
與上下文列言寒暑之病,因文義舛乖,不容於不辯。或曰:先賢言溫濕、寒濕、風濕矣。未聞有所謂濕熱病者,攻之《內經》,亦無有焉,吾子無乃失之迂妄耶?予曰:六氣之中,濕熱為病十居八九。《內經》發明濕熱,此為首出。至真要大論曰:濕上甚而熱,其間或言濕而熱在中者。
或曰熱而濕在中者,此聖人愛人論道之極致,使天下後世不知濕熱之治法者,太僕啟之也。君其歸取《原病式》熟讀而審思之,幸甚!
白話文:
有人说,古人只提过温湿、寒湿、风湿,并没有“湿热病”,更没有在《内经》里提到,你难道是过于迂腐,胡乱推论吗?我回答说,六气之中,湿热致病占了八九成。《内经》里就阐明了湿热病,这是最早的记载。而且《至真要大论》也说“湿上甚而热”,以及“湿而热在中”。
有人说,热而湿在中,这是圣人为了教导世人而说的,但这样一来,天下后世就没人知道湿热病的治疗方法了,所以我要解释一下。你回去仔细阅读《原病式》,认真思考,希望你能明白。
2. 太僕章句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於濕首(句),如裹濕(句),熱不攘(句),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因於氣為腫。(云云)。
白話文:
寒邪入體,會讓人感到僵硬、行动迟缓,如同门轴生锈难以转动,日常起居也变得小心翼翼,精神状态也变得飘忽不定。
暑热入体,会让人容易出汗,心烦气躁,呼吸急促,安静下来就容易说个不停,感觉身体像烧红的炭火,出汗后才能稍微缓解。
湿邪入体,会让人感觉身体沉重,像是被湿布包裹住,热气无法散去,肌肉变得僵硬,筋脉无力,严重时会感到四肢无力,甚至出现萎缩。
气滞入体则容易引起肿胀。
3. 新定章句
因於寒,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因於濕(句),首如裹(句),濕熱不攘(句),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因於氣為腫。(云云)。
白話文:
因為受寒,身體會感到如同被炙烤的炭火,會出汗並散去寒氣。
因為受暑,會大量出汗,感到煩躁且呼吸困難,當安靜時,反而會多說話。
因為受濕邪,頭部感覺像是被包裹住,濕熱未能排除,大筋變得軟弱短縮,小筋變得弛長。軟弱短縮稱為拘急,弛長稱為萎靡。
因為受氣邪,會導致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