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格致余論》~ 石膏論

回本書目錄

石膏論

1. 石膏論

本草藥之命名,固有不可曉者,中間亦多有意義,學者不可以不察。以色而名者,大黃、紅花、白前、青黛、烏梅之類是也。以形而名者,人參、狗脊、烏頭、貝母、金鈴子之類是也。以氣而名者,木香、沉香、檀香、麝香、茴香之類是也。以質而名者,厚朴、乾薑、茯苓、生熟地黃之類是也。

以味而名者,甘草、苦參、淡竹葉、草龍膽、苦酒之類是也。以能而名者,百合、當歸、升麻、防風、滑石之類是也。以時而名者,半夏、茵陳、冬葵、寅雞、夏枯草之類是也。以石膏火煅,細研醋調封丹爐,其固密甚於脂,苟非有膏焉能為用。此兼質與能而得名,正與石脂同意。

閻孝忠妄以方解石為石膏,況石膏其味甘而辛,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手少陽。彼方解石者,止有體重、質堅、性寒而已。求其所謂有膏而可為三經之主治者焉在哉?醫欲責效,不亦難乎!

白話文:

關於中藥材的命名,有些確實讓人難以理解,但其中也有很多意義,學習的人不能不仔細考察。有些藥材是根據顏色命名的,例如:大黃、紅花、白前、青黛、烏梅等。有些是根據形狀命名的,例如:人參、狗脊、烏頭、貝母、金鈴子等。有些是根據氣味命名的,例如:木香、沉香、檀香、麝香、茴香等。有些是根據質地命名的,例如:厚朴、乾薑、茯苓、生熟地黃等。

有些是根據味道命名的,例如:甘草、苦參、淡竹葉、草龍膽、苦酒等。有些是根據藥效命名的,例如:百合、當歸、升麻、防風、滑石等。有些是根據生長季節命名的,例如:半夏、茵陳、冬葵、寅雞(指雞屎藤)、夏枯草等。石膏經過火燒,細磨後用醋調和密封丹爐,它的堅固程度甚至勝過油脂,如果沒有「膏」的特性,怎麼能發揮藥效呢?石膏的命名兼具質地和藥效的特性,和石脂的命名道理相同。

閻孝忠錯誤地認為方解石就是石膏,實際上石膏味道甘甜而辛辣,是屬於陽明經的藥物。陽明經主管肌肉,石膏的甘味可以緩和脾氣、增益氣力、止渴去火,它的辛味可以解肌發汗,藥性上行至頭部,並且也能夠進入手太陰經、手少陽經。而方解石僅僅只是體重、質地堅硬、性質寒冷而已。要說它有「膏」的特性,而且能夠成為三經的主治藥物,又怎麼說得通呢?醫生如果想要藥到病除,不是太困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