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格致余論》~ 疝氣論

回本書目錄

疝氣論

1. 疝氣論

疝氣之甚者,睪丸連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睪丸者,有痛在五樞穴邊者,皆足厥陰之經也。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有形如瓜,有聲如蛙。自《素問》以下,歷代名醫,皆以為寒。蓋寒主收引,經絡得寒,故引不行,所以作痛,理固然也。有得寒而無疝者,又必有說以通之可也。

予嘗屢因門戶雪上有霜,沒膝之水,踢冰徒涉,不曾病此,以予素無熱在內也。因而思之,此證始於濕熱在經,鬱而至久,又得寒氣外束,濕熱之邪不得疏散,所以作痛。若只作寒論,恐為未備。或曰:厥陰一經,其道遠,其位卑,鬱積濕熱,何由而致?予曰:大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肝。本經火積之久,母能生子,虛,濕氣便盛。

白話文:

疝氣嚴重時,睪丸會連著小腹劇烈疼痛。有的疼痛在睪丸,有的疼痛在五樞穴附近,這些都是足厥陰經的病症。疝氣可能看得見,也可能看不見;可能聽得到聲音,也可能聽不到聲音。看得見的像瓜,聽得到的像青蛙。從《素問》開始,歷代名醫都認為疝氣是寒症。因為寒氣會收縮,經絡受寒就會收縮不通,所以才會疼痛,這個道理是沒錯的。但有些人雖然受寒,卻沒有疝氣,這就表示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療。

我曾經多次在門外積雪上覆蓋著霜,穿著沒過膝蓋的鞋子,踩著冰走過,卻沒有患過疝氣,因為我體內本來就沒有熱氣。因此我思考這個病症的起因,應該是經絡中濕熱積聚,久而久之,又受到寒氣的束縛,濕熱的邪氣無法散發,所以才會疼痛。如果只把它當成寒症,恐怕就沒能完全理解。有人會問:厥陰經路程很長,位置又低,濕熱怎麼會積聚呢?我說:過度勞累會導致筋脈裡產生熱氣,吃飽喝醉會導致胃裡產生熱氣,房事過度會導致腎裡產生熱氣,大發脾氣會導致肝裡產生熱氣。足厥陰經如果長時間積熱,就會失去生殖能力,變得虛弱,濕氣就會變得旺盛。

厥陰屬木,繫於肝,為將軍之官,其性急速,火性且又暴,為寒所束,宜其痛之大暴也。愚見有用烏頭、梔子等分作湯,用之其效亦敏。後因此方隨證與形加減用之,無有不應。然濕熱又須分多少而始治,但濕者腫多㿗病是也。又有挾虛而發者,當以參、術為用,而以疏導藥佐之,診其脈有甚沉緊而大豁無力者是也。

其痛亦輕,惟覺重墜牽引耳!

白話文:

厥陰經屬木,與肝臟相連,是身體的將軍之官,其性急躁,像火一樣暴烈,容易被寒氣所束縛,因此疼痛起來非常劇烈。我認為可以用烏頭和梔子等量熬湯服用,效果很顯著。後來我根據不同的症狀和體質調整藥方,沒有不奏效的。但是濕熱要根據輕重程度來治療,如果以濕氣為主,就會表現為腫脹、疼痛等症狀。還有一些是虛寒導致的疼痛,需要用人參、黃芪來補益,再用疏導藥物輔助治療,這種情況下脈象會表現為沉緊、浮大而無力。

這種疼痛也比較輕,只是感覺沉重下墜,牽拉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