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震亨

《格致余論》~ 脾約丸論

回本書目錄

脾約丸論

1. 脾約丸論

成無己曰:約者結約之約,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硬,故曰脾約。與此丸以下脾之結燥,腸潤結化,津流入胃,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愚切有疑焉。何者?既曰約,脾弱不能運也;脾弱則土虧矣,必脾氣之散,脾血之耗也。原其所由,久病大下大汗之後,陰血枯槁,內火燔灼,熱傷元氣,又傷於脾,而成此證。

傷元氣者,肺金受火,氣無所攝;傷脾者,肺為脾之子,肺耗則液竭,必竊母氣以自救,金耗則木寡於畏,土欲不傷,不可得也。脾失轉輸之令,肺失傳送之官,宜大便秘而難下,小便數而無藏蓄也。理宜滋養陰血,使孤陽之火不熾,而金行清化,木邪有制,脾土清健而運行,精液乃能入胃,則腸潤而通矣。

今以大黃為君,枳實、厚朴為臣,雖有芍藥之養血,麻仁、杏仁之溫潤,為之佐使,用之熱甚而氣實者,無有不安。愚恐西北二方,地氣高厚,人稟壯實者可用。若用於東南之人,與熱雖盛而血氣不實者,雖得暫通,將見脾愈弱而腸愈燥矣。後之欲用此方者,須知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主,慎勿膠柱而調瑟。

白話文:

成無己說:「約,是約束、結約的意思。因為胃的功能太強,而脾的功能虛弱,導致津液被約束住,無法正常輸送到全身,只能往下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次數頻繁而大便乾硬,這就是所謂的『脾約』。使用這個藥丸,可以往下疏通脾的結燥,使腸道濕潤而結塊軟化,津液可以重新流入胃中,這樣大便就會順暢,小便次數減少,病就好了。但我個人對於這個說法有些疑慮。為什麼呢?既然說『約』,就表示脾虛弱不能正常運作;脾虛弱就表示脾土虧損,一定是脾氣的耗散,脾血的虧耗。追究其原因,多半是因為久病、大量腹瀉、大量出汗之後,造成陰血枯竭,體內火氣旺盛,熱邪損傷元氣,又傷害到脾,才形成這種症狀。

損傷元氣,會使肺金受到火邪的影響,導致氣無法正常收斂;損傷脾,是因為肺是脾的兒子,肺的功能耗損就會使津液枯竭,必須要吸取母親(脾)的能量來自我救助,肺金耗損,就會使肝木失去制約,想要脾土不受到傷害是不可能的。脾失去了轉運輸布的功能,肺失去了傳送的功能,正常來說應該是大便秘結難以下,小便頻繁且無法儲藏。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滋養陰血,使虛火不至於太過旺盛,使肺金可以正常運行清化,肝木的邪氣受到制約,脾土才能恢復健康運作,精液才能順利進入胃中,這樣腸道才會濕潤而通暢。

現在這個方子以大黃為君藥,枳實、厚朴為臣藥,雖然有芍藥可以養血,麻仁、杏仁可以溫潤,作為佐使藥,用在體內熱邪旺盛且氣實的人身上,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我擔心西北地區因為地氣濃厚,人民體格壯碩,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如果用在東南地區的人身上,或是體內熱邪雖然旺盛但血氣不足的人身上,即使可以暫時通便,之後脾會更加虛弱,腸道會更加乾燥。後代想要使用這個方子的人,必須要知道在西北地區要以開通結滯為主,在東南地區要以滋潤乾燥為主,千萬不要固執地照搬,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