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論》~ 醇酒宜冷飲論
醇酒宜冷飲論
1. 醇酒宜冷飲論
醇酒之性,大熱大毒,清香美味,既適於口,行氣和血,亦宜於體,由是飲者不自覺其過於多也,不思肺屬金,性畏火,其體脆,其位高,為氣之主,腎之母,木之夫。酒下咽膈,肺先受之。若是醇者,理宜冷飲,過於肺入於胃,然後漸溫肺,先得溫中之寒,可以補氣,一益也;次得寒中之溫,可以養胃,二益也;冷酒行遲,傳化以漸,不可恣飲,三益也。古人終日百拜,不過三爵,既無酒病,亦免酒禍。
今余稽之於禮經則曰:飲齊視冬時。飲齊,酒也。視,猶比也。冬時,寒也。參之《內經》,則曰熱因寒用。厥旨深矣!今則不然,不顧受傷,只圖取快。蓋熱飲有三樂存焉,膈滯通快,喉舌辛美,蓋行可多。不知酒性喜升,氣必隨之,痰鬱於上,溺澀於下,肺受賊邪,金體必燥。
恣飲寒涼,其熱內郁,肺氣得熱,必大傷耗。其始也病淺,或嘔吐,或自汗,或瘡痍,或鼻查,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發散而去之。若其久也。為病深矣,為消,為渴,為內疸,為肺痿,為內痔,為鼓脹,為失明,或喘哮,為勞嗽,為癲癇,亦為難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處治,可不謹乎?或曰:人言一盞冷酒,須二盞血乃得行,酒不可冷飲明矣。余曰:此齊東之語耳!今參之於經,證之以理,發之為規戒,子以為迂耶?
白話文:
濃烈的酒,性質是大熱而且有毒的,雖然清香美味,入口覺得舒服,能幫助氣血運行,對身體也有益處,因此飲用的人常常不知不覺就喝過量了。卻沒想到肺屬金,性質畏懼火,而且本身脆弱,位居高位,是氣的主宰,腎的母親,木的丈夫。酒一下咽喉,肺臟就先受到影響。如果是濃烈的酒,應該要冷飲,這樣經過肺進入胃後,再慢慢溫熱肺臟,先得到溫和中的寒性,可以補氣,這是第一項好處;其次得到寒性中的溫和,可以滋養胃,這是第二項好處;冷酒運行較慢,慢慢地被身體吸收轉化,不會過於快速,因此不會喝過量,這是第三項好處。古人從早到晚不斷地拜祭,喝酒也不會超過三杯,這樣既沒有酒引起的疾病,也能免除酒帶來的禍害。
現在我考究古代的禮儀經典,上面說:「喝酒要比照冬天的時節。」飲齊就是指酒,比照的意思是仿照,冬天時節是寒冷的。再參考《內經》的說法,則說:「熱性的疾病可以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這些道理非常深奧。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不顧身體的損傷,只圖一時的快樂。因為熱酒有三種讓人覺得快樂的地方,就是胸膈滯塞能快速通暢,喉嚨和舌頭覺得辛辣美味,因此可以多喝。卻不知道酒的性質喜歡上升,氣也一定跟著往上走,痰會鬱積在上面,小便會不順暢在下面,肺臟受到外邪侵擾,金的本體一定會乾燥。
恣意飲用寒涼的酒,反而使熱氣鬱積在體內,肺氣接觸到熱,一定會大大損耗。剛開始的時候,病情較輕微,或許會嘔吐、自汗、長瘡、流鼻血、腹瀉、或是心脾疼痛,還可以用發散的方式治療。如果時間久了,病就深入了,會變成消渴症、黃疸、肺痿、內痔、腹脹、失明,或是氣喘、哮喘、咳嗽、癲癇,這些都是難以辨明的疾病,如果沒有辨識疾病的眼力,不容易治療,能不謹慎嗎?有人說:「人家說喝一杯冷酒,要消耗兩杯血才能讓它運行,可見酒不能冷飲。」我說:「這真是齊國東邊的人說的胡言亂語!」現在我參考經典,用道理來驗證,提出這些規勸告誡,你覺得我迂腐嗎?